全家移民,骗财骗色,身份存疑,蒋大为身上的标签哪个是真的?

半月的天下事 2025-03-28 15:12:41

蒋大为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

《西游记》主题曲就是他唱的。

但是这个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老艺术家,

近些年身上却贴满了标签,

全家移民、骗财骗色、身份存疑,

还有什么开除军籍的说法,着实晃瞎了人们的眼。

那么哪些是真的假的还真得弄明白。

作者-韩 编辑-韩

01

蒋大为的歌唱路,起步不算太早,但走得挺顺当。

1947年,他生在天津一个书香门第,

家里都是读书人,小时候也没见他有多喜欢唱歌。

中学时,才开始试着哼唱几句。

而真正踏上这条道路,乃是1968年之事。

那年,他调入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

从此踏上了文艺工作之旅。

那时候的文工团,条件简陋,

唱歌跳舞都是为了给大伙儿解闷儿。

蒋大为也没啥大志向,就是老老实实唱,

嗓子好,慢慢就有了点名气。

1975年,他再度跳槽,

进入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一名独唱演员。

自此,他的事业仿若踏上了快车道,

一路顺遂,开启了开挂般的发展历程。

1980年代是蒋大为的高光时刻。

1980年,他演唱了《牡丹之歌》。

此曲一出,其嗓音中蕴含的力量听来令人无比舒畅,

他的名字也随之迅速传开。

紧接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又火了一把,

那旋律带着乡土味儿,唱得人心里暖乎乎的。

1984年,他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才一亮嗓,那独特的嗓音便令全国观众记住了他这张脸。

1986年,《敢问路在何方》随着《西游记》热播,

彻底把他推上了顶峰。

那歌声大气又抓心,谁听谁都能跟着哼两句,

连朝鲜的金日成都听他唱朝鲜歌,夸得不得了,

管他叫“中国的帕瓦罗蒂”。

那时候的蒋大为,真是走到哪儿都被人围着,

风头没人能盖过。

可彼时,谁都未曾料到,这样一个红极一时之人,

日后竟会被种种说法纠缠得难以脱身。

事业越好,日子越热闹,蒋大为的路,

也从这儿开始变得有点儿不好走了。

02

蒋大为身上第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说法,

就是“开除军籍”。此事听起来颇为荒诞。

毕竟他从未有参军经历,何来军籍可被开除呢?

早年他在吉林森林警察文工团干活儿,

那地方确实跟部队有点关系,

可他就是个普通职工,

唱唱歌、演演戏,没穿军装,没拿军饷。

文工团里的人分两种,

一种是正式的文艺兵,有军籍;

另一种就是像他这样,靠才艺吃饭的普通人。

他自己也说过,从没摸过枪杆子,压根没进过部队。

可这一说法不知从何而起,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变了味儿。

有人说他年轻时犯了啥事儿,

被部队踢了出来,还有人觉得他唱歌那么正

,肯定当过兵,后来出了问题才被处理。

蒋大为听了这话,气得不行,跑出来澄清了好几回。

可这谣言就是怪,澄清了也没用,

反而越传越邪乎,搞得有些人还真信了,

觉得他是不是藏着啥秘密。

这事儿后来不了了之,

可蒋大为的名声多少受了点影响。

毕竟,任谁都不愿被人指着鼻子说些不明不白的事。

03

比“开除军籍”更热闹的,是全家移民这档子事儿。

这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

那时候,蒋大为的事业正火得不行,

可他却带着老婆张佩君和女儿蒋怡跑去了加拿大。

这消息传回国内,立马就炸了。

有人说他为了钱跑国外享福去了,

有人觉得他这是不要祖国了,心里怎么想都觉得别扭。

事情其实没那么夸张。

1997年,蒋大为赴温哥华演出。

见当地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学校也颇为优质,

便萌生让女儿在此就读的想法。

女儿高中刚毕业时,年龄还小。

她想独自出国,家人不放心,

就全家办理加拿大绿卡,伴其前往。

这在当时不少家庭看来,也挺正常。

孩子出国读书,爸妈跟着过去盯着,

谁家有条件不都这样?

可蒋大为不一样,他是唱民歌红起来的公众人物,

大家伙儿觉得他靠国内捧起来的名气,

却跑国外过日子,怎么看怎么不地道。

传言越滚越大,

说他全家都入了外国籍,连中国国籍都不要了。

还有人说他住豪宅、开豪车,

日子过得比国内滋润多了。

蒋大为坐不住了,

数次站出来声明:自己是中国人,持中国护照,

加拿大绿卡因十几载未曾前往早已作废。

女儿蒋怡确实留在了加拿大,后来还换了国籍,

可他和老婆从没改过身份。

他说得挺真,可网友不全信。

有人觉得他就是嘴上说说,

毕竟全家过去住了那么久,谁信他没动过心思?

还有人翻出他早年的访谈,

称其夸赞过加拿大的生活,进而觉得他就是企图逃离。

这事儿吵来吵去,蒋大为也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移民这标签,就这么黏在他身上,甩都甩不掉。

04

移民的事儿还没消停,更劲爆的来了——“骗财骗色”。

这标签听着就吓人,事儿的主角是个叫姚曼的女人。

2003年,一位自称蒋大为经纪人的女士突然现身。

她指着蒋大为的鼻子称其欠自己90万未还,

话中暗指二人关系非同寻常,还甩出一张欠条为证。

这消息一爆出来,舆论直接炸了。

蒋大为可是老艺术家啊,平时看着挺正派,

怎么就跟这种事儿扯上了?

网上全是骂声,说他虚伪,

说他人前人后两张脸,连以前的光环都被踩得稀碎。

姚曼的故事讲得挺像回事儿,

说自己1993年就认识蒋大为,

帮他跑演出、管行程,关系好得跟家人似的。

可后来蒋大为红了,就把她一脚踢开,连钱都不还。

她那欠条一亮出来,很多人还真信了,

觉得蒋大为人品有问题。可事情没那么简单。

蒋大为很快报了警,说自己压根不欠钱,

那欠条是姚曼逼他写的。

他还拿出证据,证明欠条上写的日期那天,

他人在国外,根本不可能签字。

这事儿拖了七年,到了2010年,法院终于判了,

姚曼因敲诈勒索被抓,欠条也被证明是假的,

判了她五年牢。

真相是出来了,

可蒋大为的名声没那么容易洗干净。

毕竟,谣言的传播速度远快于真相。

有人觉得他跟姚曼不清不楚,

不然为啥会被人盯上?

还有人说他报警太晚,像是心虚。

这事儿过去后,蒋大为的名气多少打了折扣,

骗财骗色的标签,也成了他甩不掉的阴影。

05

蒋大为的争议还不止这些,

跟“大衣哥”朱之文的纠葛,

又给他添了一堆说法。

朱之文是个草根歌手,靠模仿蒋大为的歌红起来的,

还在节目里拜了蒋大为做师傅。

那场面挺热闹,朱之文一口一个“老师”,

蒋大为也笑呵呵地应着。

可没多久,蒋大为在另一档节目里说,

这拜师就是个炒作,自己没想收徒,

还顺嘴说了句不喜欢朱之文。

这话一出,网上又炸了。

有人说他看不起农民出身的朱之文,

有人觉得他虚伪,收徒的时候笑得开心,

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朱之文那边倒是没多说啥,可网友不干了,

觉得蒋大为这人太会演,

连带着对他以前的形象又怀疑了一层。

这事儿没啥大事儿,可就是让人觉得蒋大为有点儿不厚道。

毕竟,朱之文靠他的歌红了,

他却公开说不喜欢,多少有点儿让人心里不舒服。

这些事儿一件接一件,蒋大为的日子过得可不轻松。

到了晚年,他76岁了,还在国内跑商演赚钱。

有人说他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捞金,

有人觉得他一把年纪还这么拼挺不容易。

他自己倒是挺淡然,可外界的说法从来没停过,

那些谣言像影子一样跟着他,怎么甩都甩不掉。

06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

人们最喜欢在网上看到一些信息,

但是有时候难辨真假,一句话就可能会引爆网络。

对于这些无端的谣言,我们作为旁观者,

更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信谣、不传谣,

毕竟,一个人的真实形象,不能仅仅由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来定义。

信息来源:

1、蒋大为"欠债门"终落幕 女子自称情人诈骗获刑5年:成都晚报

2、蒋大为辟谣为美国捐款7亿 否认移民爱国之心不容置疑: 网易

3、蒋大为:敢问路在何方:CCTV

4、蒋大为重庆商演身价9万 被“讨债”气愤难平:重庆时报

0 阅读:0

半月的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