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嘉善

第一的人文 2025-03-21 13:35:14

01

江南古镇的群星荟萃

在江南这片温婉之地,古镇如星辰般散落,尤为集中在江浙沪的交界之处,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在此勾勒出一幅水墨长卷。

太湖南岸,自西向东,湖州南浔的古朴、桐乡乌镇的韵味,一路延伸至苏州的同里、周庄,再往东便是上海的朱家角,靠近江沪的交界线,每一处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浙江、江苏、上海三地交汇的一隅。

这里水波粼粼,乡土气息温柔,小镇星罗棋布,大多保持着未被完全开发的朴素面貌,宛如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片梦幻般的土地上,嘉善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世人的探寻。

02

嘉善之名,温婉如初

“嘉,美也;善,吉也。”嘉善之名,如同一位家风厚道之门户为女儿取的名字,充满了温柔、美好与良善。

城如其名,嘉善似因名而出落得如同一位江南的女儿,温和、谦恭、不张扬。

外人大多不知她的存在,即便有幸见过,也仿佛得了主人家什么嘱托,只知西塘而不知嘉善者,大有人在。

嘉善,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隶属嘉兴下辖之县。

北接江苏苏州的吴江区,东侧与上海青浦、金山接壤,地理上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西侧靠近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物产丰饶、道路通达的鱼米之乡,孕育了无数生命与希望。

据传,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便有先民在此地开田垦荒,种植水稻,开启了嘉善悠久的农耕文明。

03

行政归属的变迁,文化的融合

历史上,嘉善的行政归属时有变化,如同一位游子,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泊辗转。

春秋时,这里是吴、越接壤之地,初属吴而后属越,见证了吴越争霸的烽火硝烟。

隋唐时,嘉善属于苏州吴县,沐浴着大唐盛世的繁华。

到了明清时期,又归属嘉兴府,秉承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与雅致。

解放后,嘉善又曾先后隶属浙江、江苏、上海管辖,最终归于浙江,成为浙北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或许正因如此,嘉善就像三地之间一段柔软的缝隙,相似又不相同的江南风韵在这里融合遗传。

嘉而不娇,善而不弱,嘉善以落落大方的姿态,淡淡然地屹立于世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04

纵横水系,嘉善的底蕴

纵横交错的水系,是嘉善的底子,也是嘉善的灵魂。

诗意在这里如鱼得水,就连寻常的河流湖泊都被赋予了灵动的名字。

荡者,有夏墓荡、长白荡、沉香荡、白鱼荡、六百亩荡,波光粼粼,宛如明镜;

漾者,有北许漾、蒋家漾,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塘者,有斜塘、芦墟塘,蜿蜒曲折,如诗如画。

细细品味,每一个名字都似能绘出一幅朦胧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两千五百年前,吴相伍子胥曾在嘉善驻兵。

传言当时为了泄太湖积水,通伐楚饷道,运盐以富国,伍子胥在苏州、溧阳、嘉善三地开凿运河。

如今嘉善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主水道,名伍子塘,据说就是那时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

正是依着这些古老的水道,无数个村庄集镇慢慢兴起,西塘、陶庄、丁栅、洪溪、干窑……

或横或纵的水系,如同织成一张氤氲的梦网,两岸人家在烟波里过着依水而居、枕水入梦的生活,千百年过去,竟好像未曾有变。

05

西塘,嘉善的初见

西塘,是多数人初识嘉善的第一个照面。

这里遍地颇有情调的茶馆、咖啡馆、酒吧,各式各样的民宿酒店琳琅满目。

西塘的“面子”似乎每几年便会有一轮新的更替,然而你却依然能感觉到它的“里子”——小桥流水依旧潺潺,砖瓦间的青苔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青石板上的道痕记录着行人的足迹,还有小镇居民一开口的言语,那些埋藏在更深处的东西似是从来都未曾变过的。

有人说得好:“嘉善,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所有这些平行共生,时而相向交错而来,时而背向分道扬镳,光怪陆离,编织成一个绚烂多彩的梦。这,才是嘉善真真的模样。

06

隐居之地,嘉善之选

能让你一眼倾心的隐居之地,是什么样呢?

或许是有山有水,位置终也不要太偏,于世需可进可退;生活上呢,又最好不必太苦于生计,物产丰饶最佳。

然而这样的地方终究是少的,嘉善却可列其一。

也正因如此,不难想象在古代,嘉善多出世家大族、文人墨客。

元代画家吴镇,便是嘉善魏塘镇人,他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其画作流传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曾言:“梅花庵主是吾师”,并在题吴镇《水墨册》中写道:“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讯”,愿意以弟子的身份为吴镇扫墓。

到近代,张大千为学习吴镇技法,专门到吴镇故里居住三年,故居梅花庵、洗砚池、八竹碑廊都是他彼时经常流连的地方。

而事实上,吴氏并非嘉善当地氏族,而是因战乱南迁至此。

据《义门吴氏谱》记载,吴镇祖上为宋代名门,曾世居汴梁(今河南开封),靖康之难后随宋室南渡,移居江南。

他家一门忠义多在抵御外族中战死,抗元失败后余下的族人迁居到了嘉兴思贤乡,也就是如今的嘉善。

这在当时大约就像一个缩影,尤其在朝代更迭、战乱纷争四起之时,人们自然而然寻到如嘉善这样的一个地方,渔樵耕读,休养生息。

07

嘉善的生活气与能工者

嘉善最不缺的是生活气,但这种生活气却与许多地方热气腾腾、活色生香的烟火气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恬淡与宁静。

当你骑车从西塘往嘉善深处走,路过一片油菜花田,在田埂边停下,望见河那边一位种菜的阿婆,此刻不必说话,因为生活就在眼前。

嘉善自古多能工者,他们低着头,默默不语,但优美的生活却尽在手中。

纺纱织布的人,脚踩着织机,手摇着梭子,机杼之声不绝于耳。

织完一匹布,就去市镇上换一袋米,当地曾有谚语:“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做瓦的人,双手沾满泥土,交错于水火之间,打造出坚固耐用的瓦片。

这里有以砖瓦出名的“千窑之镇”干窑镇,曾生产出中国国产的第一张平瓦。

时光再往前推,到元代,西塘被视作“元代漆器的制作中心”。

据说当时西塘漆器和景德镇瓷器并驾齐驱,是我国最早的出口商品之一。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珍宝“白银龙槎”,被称为仅次于银缕玉衣、“竹林七贤及茶启期”砖画、唐琴“大圣遗音”等文物,居于第6位的“中国100件稀世珍宝”之一。

它的作者,元代工艺家朱碧山也是嘉善人,他的技艺流传千古,为后世所传颂。

有时候觉得,生活气从来不来自纯粹的享受,而是滋生于日复一日的劳作中。

插秧、种地、劈柴、烧饭,于默默的汗水中收获甘甜,生活的果就是生活本身。

这种恬淡而宁静的生活气,让嘉善成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08

嘉善的独特气韵

走过许多江南小镇,一度妄言“没什么惊喜,看起来都差不太多”。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慢慢开始感受到每一个地方的细微不同。

一砖一瓦、一桥一流水都铭记着、流传着世世代代的人的故事,最终汇聚成每一个水乡小镇独特的气韵。

嘉善不是别处,嘉善就是嘉善。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

梦醒处,原来是嘉善,这个温柔而美好的地方,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

0 阅读:0

第一的人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