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是南方人的小年,也是南方人祭祖的日子,充满着仪式感,也有浓浓的年味。祭祖在南方是有讲究的,过去家族男男女女都是在祠堂里祭祖宗,现在大多在家里堂轩供案前祭祖。过去的腊月二十四祭祖农村人要烧“三牲”香,现在的祭祖农村人家只酙三杯酒、三杯茶、一块猪肉、一条鱼、一盘鸡块。祭祖就是恭迎祖宗回家过年,农村人认为做人不能数典忘祖。但祭祖仪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的,犯了法的人,辱没祖宗的人,命运多舛的人,走霉运的人是不准进堂轩参与祭祖仪式活动的。比如《祝福》里面祥林嫂就不能参与主人家祭祖仪式的,连端祭品的资格都没有,不准进入堂轩,只能是一个人在厨房忙话。南方人的小年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农村人一下子变礼貌了,彬彬有礼的,见人也客客气气的。腊月二十四农村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但不能惹事生非,打架吵嘴,与人发生争执。年轻人这一天可以打牌、娱乐,中老年人在一起谈谈今年收入、生活、工作,相当于“年终总结”一样,并对新的一年进行展望、谈谈打算。长辈们对晚辈一年工作、学习、生活予以点评,当然表扬、肯定的话居多,指出不足的话比较少。

老人们常对我说,过去的祭祖,必须要沐浴斋戒三日,全家老少必须要洗个澡,吃素食,换上新衣服或干净衣服在傍晚时进行,南方人每家都有堂轩(堂屋),有香案台,供奉着祖宗牌位、“天地君亲师”牌位、大圣至成先师牌位,每年腊月二十四必须要祭奠祖宗。但现在没有人沐浴斋戒三日了,受不了饥饿。但洗个澡还是必须的,整整衣冠,庄严肃穆的向祖宗牌位行三拜九叩之礼,并上三柱香。祭祖先家族男性进行,依长幼有序的叩拜上香,然后女性长幼有序叩拜上香,最后才是家里下人叩拜。祭祖仪式结束,家族人在祠堂或堂轩共同进餐,畅叙亲情。在《红楼梦》中贾府过年祭祖仪式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南方人祭祖仪式多么有仪式感。吃完晚餐,家族人各自回家,但男性带着孩子们到各家串门子,互相互致问候,也只是个形式。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不祥之人,平时可以在主人家干活,但只限于厨房,不能进入堂轩,腊月二十四更不能参与祭祖仪式的,主人家嫌她是个倒霉的人,会给家族带来不祥之兆,所以祥林嫂每年只能是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然后回家。南方人祭祖仪式不能让外人参与,只能是家族群众参与祭祖仪式。祖宗迎回家了,就要讲规矩禁忌了,所有人都不能任性了,必须要有自律、自我约束,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心里有个谱,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也要有个数。所以腊月二十四以后农村人大多宅在家里,尤其是妇女孩子不太出门,也不互相聚在一起。男人们办完事就回家,即便串门说话也比较少,怕言多必失。但现在的人们也不太讲究这老礼了,只是老年人讲究这个,年轻人已经是没有忌讳了,说错话了也无所谓了。充满着仪式感的祭祖仪式,也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南方人觉得像过年,所以称之为“小年”,当是小年过了。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人“小年”,预示着全国各地进入过年节奏,城乡充满着浓浓的年味。人们心潮澎湃,脸上洋溢着幸福,即便是心里不高兴,也不能渲泄、表达出来,只能是忍着。所以农村处处和谐、文明、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春节期间农村不会有民事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件发生。腊月二十四以后,农村人还要打豆腐、洗个澡、洗衣被、卤煎炸烤各种菜品,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年味是传统文化,年味就是传统习俗,年味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