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马王堆版)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传统版)
这一章你一定要搞清楚“善建者”到底“建什么”?“善抱者”到底“抱什么”?以及“修之”的“之”究竟是什么,才会精准理解其内容。其实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德”!或者说就是前一章里的“大道”,毕竟“道”生之才有“德”畜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
善于建德者不会丢弃德,善于拥抱德者不会脱离德,所以后世子孙就会不断地祭祀。自身修行德,他的德一定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立“人设”);在家里修行德,德就会影响到家中其他人;在整个乡村修行推广德,德就会发展;在整个城市修行推广德,德就会遍及全城百姓;在全天下推行德,德就会广博于天下。通过自身之德来评判自己,家庭之德来评判家庭,乡村之德来评判乡村,城市之德来评判城市,天下之德来评判天下。我凭什么来推知天下究竟如何呢?(道家是反对多动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就是通过这套推论方法。
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必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管中窥豹即可。这就是道家的主张和逻辑。
“人话版”《道德经》,让《道德经》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