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下旬,31岁的贺龙身着蓝灰色军装,留着“一字胡”,英姿飒爽的率领着国民革命军第20军,从九江登上列车,雷鸣电闪地向目的地南昌驶去。
在第20军走上革命道路之前,对于贺龙指挥的这支北伐劲旅,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集团、南京国民政府蒋中正集团,都想抓到自己手中。
时间回到三个月以前。
1927年4月18日,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武汉国民政府辖属的北伐军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以唐生智为总指挥,下辖三个纵队。
其中,第一纵队司令张发奎。下辖:第4军、第11军以及贺龙的独立第15师。独立第15师辖:五个团、三个直属营,兵力1.1万人。

二次北伐示意图
这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已经占领洛阳。北伐军乘胜北进,先后攻占漯河、许昌等地。6月4日,北伐军与冯玉祥部在郑州胜利会师,贺龙率部攻入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
至此,黄河南岸的敌军被基本肃清,北伐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在这次北伐中,贺龙立下了不朽功勋。贺龙率领的独立第15师被誉为:战绩最大、声誉最高、异常奋勇的钢军。
武汉国民政府发来贺电:贺龙的独立师,战绩很大,伤亡不小,嘉奖全师官兵。
可以说,当时贺龙的威名与北伐名将叶挺旗鼓相当。
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扩编为第四集团军,下辖:第一、第二方面军。
贺龙的独立第15师,扩编为第二方面军第20军,任命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

1922年的贺龙
6月中旬,根据武汉国民政府的命令,贺龙率第20军离开开封,班师回武汉,26日到达汉口,受到武汉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武汉的《汉口国民日报》、《楚光日报》等纷纷发表文章,赞扬第20军在此次北伐中建立的卓越战功。
这时的贺龙兵强马壮,手里有两万多兵力,都是各方派系拉拢的对象。
而此时正是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的前夕,武汉三镇已是乌云密布。
各种政治力量正在重新组合,贺龙的司令部里也是高朋满座,说客不绝,各方都想把贺龙这支“好枪”放在自己身旁。
贺龙刚到武汉,汪精卫就给他派来一个参谋长,名叫陈浴新,来拉拢和控制贺龙的部队,并答应让他做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汉口兵工厂厂长。
唐生智派他的胞弟唐生明和叶琪前来游说贺龙;汉口卫戍司令李品仙也向贺龙大献殷勤。
蒋介石派其参谋长朱绍良,秘密前来武汉,对贺龙封官许愿。只要拥护他,便让贺龙做江西省政府主席,并答应给其在南京、上海、杭州购买房产。
然而这些所有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被贺龙 一 一 “礼送”回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1926年的8月,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的周逸群,受党组织委派,来到贺龙的部队(时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任政治部主任。

周逸群
两人一见如故,常常促膝长谈。在第1师,周逸群与贺龙朝夕相处,给贺龙思想影响很大。
而贺龙本人嫉恶如仇、正直善良、豪爽侠义,看不惯地主豪强、军阀势力的做派,两把菜刀起事闹革命,一心想着救国救民。
在周逸群的帮助下,第1师开办了政治讲习所,宣传革命思想,提高部队军政素养。后来,这些学员都成为了革命的骨干。
贺龙的部队,在北伐中纪律严明、战斗力强,都是周逸群政治工作的硕果,这就为贺龙部后来参加南昌起义打下了基础。
贺龙北伐归来之后,于6月28日去拜访了时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农民部长的共产党员林伯渠。
林伯渠,是老同盟会会员,比贺龙年长10岁。两人于11年前,就在长沙已经认识。
贺龙出征两个月,回到武汉,看到时局风云变幻,他首先想到的是老朋友林伯渠,请教对时局的看法以及自己的出路。
林伯渠对贺龙说:目前形势非常危险,各种情况表明,汪精卫会步蒋中正的后尘,背叛革命随时可能发生,所以不能和他们交缠在一起,必须走一条自主武装的道路,才能救国救民。
贺龙听后,突然觉得心底透亮,他说道:我贺龙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相信和拥护共产党。今后如果汪精卫、唐生智等人公开反对共产党,镇压工农群众,我绝不会答应!
面对蒋、汪的高官厚禄拉拢、收买,不为所动,十分厌恶。
当时大量共产党员滞留在武汉,没有去处,贺龙立即把他们编入第20军,保护了他们的安全。

大革命时期的周恩来
6月30日至7月1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扩大会议。在会议间隙,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在周逸群陪同下,专门来到贺龙住所拜会。
当年周恩来 29 岁,贺龙 31 岁。周恩来英俊潇洒,一双机警的大眼睛充满了政治家的魅力;贺龙玉树临风,一招一式都带着军人的英武。
贺龙对周恩来屈尊来访,十分感动,满腔热情的进行接待。
周恩来一见贺龙,就满面春风的说:“将军逐鹿中原,劳苦功高,现胜利归来,恩来表示衷心祝贺!”
贺龙激动地说:谢谢周主任的夸奖,我的工作还搞得不好!你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了。逸群对你钦佩得很呢!我早就打算来拜访你了,不料你屈尊先来了。
周恩来爽朗地说:只要肝胆相照,你来我来不都一样吗!我已早闻你的大名,两把菜刀起义,日月朝辉,我们对你很钦佩的。
贺龙谦虚地说:钦佩不敢当,我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来闹革命的。现在蒋、汪都靠不住了,只能选另外一条道路。我认识了共产党以后,感觉共产党主张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说到这里,贺龙像宣誓一样表示:我听共产党的!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都坚决与共产党、工农群众站在一起进行斗争,决不二心!
贺龙与周恩来交流的一番话,一股暖流在内心流淌,更加看清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贺龙与周恩来这次见面,奠定了他们之间以后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深厚友谊。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7月17日,贺龙在东征途中得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的消息,心里非常气愤。当天,在鄂城黄石召开连长以上军官会议,愤怒谴责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罪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贺龙说道:现在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把队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去。第二条是跟着蒋、汪去干反革命,屠杀工农兄弟。第三条是跟着共产党走,去干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请大家各自选择!
贺龙话音刚落,军官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信得过军长,我们听军长的,跟军长走!”
这次会议,统一了全军意志,确立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是20军走向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7月23日,贺龙率领第20军到达九江。当晚,谭平山在九江饭店20军司令部会见了贺龙。
谭平山告诉贺龙,我党准备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征求他的意见。
贺龙开门见山地说:南昌暴动,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干!
7月25日晚,贺龙率领与他生死与共、在血与火中壮大成长的第20军,乘军列,向江西南昌奔驰而去,于26日进驻南昌。当天,周恩来在陈赓的护送下,也到达了南昌。

南昌起义领导人
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再度会见贺龙,把起义的计划告诉贺龙并征求他的意见。当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贺龙向周恩来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周恩来向他下达了率领第20军参加起义的决定,贺龙表示坚决执行命令。贺龙受命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与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共同领导起义。
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在民族大义面前,他选择了中国革命事业,可谓是忠肝义胆、英雄盖世!贺老总的20军约一万余人,如果没有这支部队,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无从谈起。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面对高官厚禄,依然参加革命,谁有如此魄力。
毛主席对贺龙的评价: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开国元帅,是一位值得人民永远记念、爱戴的人。
1955年9月,解放军授衔时,贺龙的元帅编号是:001号。
贺龙,人民军队的开创者和创始人,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