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主力师,每个师下辖2个主力旅,共有6个旅。
截至抗日战争胜利时,由386旅创建的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23个主力团,8万余人,是八路军6个主力旅里面发展最快、战绩最好的一个旅。
笔者认为,陈赓指挥的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抗日战争中表现极为突出,其强大实力的形成可归结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卓越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
陈赓13岁就离家从军,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高材生,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不仅具备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亦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军事指挥艺术炉火纯青。
他于早年投身东征、北伐、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鄂豫皖苏区、长征等重要军事行动,对游击战与运动战的精髓了然于心。
陈赓具有超强的传奇色彩,陈赓不仅在军事方面战功卓著,而且在秘密战线、政权建设、统战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都有伟大的贡献。
他多才多艺, 用兵如神, 英武豪爽, 幽默风趣。有人说: 像他这样的军人百年一遇。
在抗战期间,他巧妙灵活地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原则,屡次以少胜多。譬如,在1937年10月的七亘村伏击战中,他突破常规,于同一地点两次设伏,给予日军辎重部队沉重打击,充分彰显了极高的军事战术创造力。

红军时期的陈赓
二、精锐的士兵基础
八路军386旅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红31军,骨干多为历经长征锤炼的老红军。
这是一支从鄂豫皖历经浴血奋战、一路走来的红军劲旅,士兵不仅战斗经验丰富,且政治觉悟极高,能够适应极端艰苦的环境。部队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了极强的纪律性与凝聚力。
由于徐总指挥非常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他严格要求部队按现代军队的标准来执行,使红四方面军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因此这支部队,都带有明显的“徐氏作战风格”。
三、注重培养军事干部
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在苏联“契卡”受训过。1933年,因宋庆龄等人的大力营救出狱,后被中共中央调往中央苏区,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长征时期,陈赓又担任了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
这些在军校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陈赓深知培养军事领导骨干的重要性。
陈赓打仗非常细腻,非常注重对麾下团队的打造,培养能力强、干练的团长。先后培养出了王近山、周希汉、陈康、李成芳、刘忠、徐其孝、王长有、吴效闵、赵华青、梁中玉、胡尚礼、朱英等著名将领。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赓
四、灵活高效的游击战术
八路军386旅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为原则,擅长伏击、夜袭、破袭战。
神头岭伏击战:1938年3月16日,陈赓利用地形伪装,全歼日军1500余人,缴获骡马600余匹,缴获长短枪550余支,我军仅伤亡240余人。
响堂铺伏击战:1938年3月31日,即神头岭战役后的半个月,陈赓又率领386旅在黎城与涉县间响堂铺伏击敌人的运输队。
响堂铺伏击战斗开始的时候,朱德、彭德怀特意邀请了国民党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前来观战。这次漂亮的战斗,使不少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对八路军386旅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及指挥艺术赞叹不已。

响堂铺战斗示意图
香城固诱伏战:1939年2月10日。陈赓以“口袋阵”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创造了平原诱伏战的优秀战例。
此后,陈赓率领386旅频繁破坏正太铁路、白晋铁路等交通线,切断日军补给,使其“囚笼政策”破产。

香城固诱伏战示意图
陈赓率领386旅走上抗日战场后,屡次痛打敌人,成为敌人感到心悸的一个对手,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以至于有时日军寻找八路军作报复“扫荡”时,专找386旅。日军在其装甲车上贴着“专打386旅”的标语,可见其恼怒之心。
可是日军每次围剿都会扑空,陈赓带着386旅以徒步与敌人的机械化竞赛,每次都机动地在宿营的当晚又转移驻地,使日军始终抓不住386旅,只好恼恨而归。
陈赓在抗战时期灵活地运用游击战,连连致胜。他每次作战的方法又各不相同,如以逸待劳、诱敌深入、声东击西等等,正因为如此,他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之神。

王近山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
五、386旅军政主官的气质
八路军386旅这支部队既会打仗,又十分活泼,军政主官都是幽默、豪爽之人。386旅的旅、团级主官配置,堪称最优秀的团队。
386旅刚组建时的配置:
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下辖771团和772团:
771团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政训处主任黄振棠
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
1938年春至1939年秋,许世友担任过386旅副旅长一段时间。
1938年4月,叶成焕牺牲后,王近山继任772团团长。
1940年,太岳军区成立,由386旅兼任太岳军区,旅长兼司令员陈赓,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苏精诚。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386旅军政主官,都是我军著名的铁血战将和政工干部,可以说是一支非常有血性的八路军劲旅。
正如《亮剑》所说: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与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以后,这支部队不管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陈赓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人热情诚恳,耿直谦虚,风趣幽默,他出现的地方往往笑声不断。他的革命乐观主义,他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常常强有力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人们不由地喜欢他,亲近他,佩服他,并不知不觉地要求自己向他看齐。
陈赓的性格和特点,影响了386旅全体指战员,在他的领导下,带出了一支有狼性的八路军主力部队。386旅从上到下,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气质。
六、重视情报工作
抗日战争中,在敌后指挥作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敌强我弱,敌人经常是主动进攻,八路军被动应战。陈赓却能根据敌人的变化,使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而取得胜利。
在抗日战争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陈赓率领386旅不断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特别注重情报工作,这与他当年在上海特科工作的经历有关。
陈赓为加强对敌情报工作,向白晋铁路和同蒲铁路撒出一张情报网,分别在屯留、太原、临汾等地派出了情报工作组,并配备了电台,随时掌握日军的动向。

太岳军区地理位置图
七、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根据地建设
陈赓作为军政兼优的高级军事将领,非常注重群众的动员、统战工作。他深知只有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有坚实、广泛的生存、发展基础。
军民融合:陈赓在太岳地区通过减租减息、帮助生产,赢得百姓信任。百姓主动提供情报、运送物资,甚至参与“麻雀战”、“地雷战”,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根据地支撑:陈赓以太行山为依托,建立稳固的太岳抗日根据地,保障了兵员、粮秣的持续补充。例如,1939年后,386旅通过根据地动员,兵力从初期数千人扩展至近万人,大大加强了主力部队的实力。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赓
八、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
作为资深的军事将领,陈赓领导386旅,善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
党组织建设:连队设党支部,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作用。士兵普遍具有“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信念,战斗意志坚定。
宣传与统战:通过战地宣传、争取伪军反正,削弱敌军士气。
总结语:
八路军386旅的强大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军事指挥、官兵素质、战术创新、情报工作、群众路线与政治工作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战例至今被奉为游击战经典,甚至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录为教案,足见其军事价值与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