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指挥员,是一位军事才干十分突出的我军名将。他军政双优,能独当一面,可以肩负一个战略区的党、政、军领导重任。
他善于谋划和运筹,能指挥一个兵团的作战规模,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战功和资历,和开国十位大将平起平坐。
红军长征时期,程子华与徐海东、吴焕先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历经千难险阻,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孤军长征,跨越皖、豫、陕、甘四省,转战5800余里,到达陕北。

红二十五军长征图
他们打破了数十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血战独树镇、激战庚家河,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从出发时的2980人,到陕北时已经发展到3400余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 一支没有兵力减少的红军队伍。
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与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时期,程子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委,与吕正操一起领导了冀中地区的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总结出了在平原地区建设根据地和进行游击战争的经验,编写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倡导了地道战。
抗日战争后期,聂荣臻、肖克、刘澜涛等晋察冀根据地领导人,先后返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在此期间,程子华代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主持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经工作。
在他的领导下,带领晋察冀军区部队巩固并扩大了晋察冀根据地。程子华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转入了对日军的反攻阶段,部队发展到100个团11万人,人口2500多万。

冀察热辽地区
1945 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抢占东北战略要地的决定,命令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立即进入东北,占领关键城市和重要城镇。
冀热辽根据地,地处东北与华北的连接点和纽带,是两个区域的通道走廊,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由此,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领导,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冀热辽军区,升级为二级战略区,归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领导。
正是由于程子华有着独当一面,堪当大任的将才和能力。1945年10月22日,中央电示:程子华同志领导冀热辽一切工作,任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冀热辽军区第一政委。
1947年3月30日,为了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冀热辽中央分局由晋察冀中央局划出归东北局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的程子华
1947年4月1日,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改为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冀热辽军区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程子华任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冀察热辽分局下辖:热河省委(由分局兼)、冀东区党委、冀热察区党委和13个地委、1个盟委、82个县委和29个旗委,总人口1600万,土地8000万亩。
冀察热辽军区下辖:冀东军区、冀热察军区、热河军区、热辽军区。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程子华都有哪些贡献和成绩呢?笔者为你详细解锁。
一、主力部队发展到三个纵队、五个独立师
程子华到冀察热辽工作后,非常重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他正确执行中央的土改政策,以土改为中心,推动生产、支前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得冀察热辽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青年,纷纷参军,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来,冀察热辽地区扩大了地方部队、发展了民兵力量、壮大了主力部队,实力大增。
另一方面,他强抓练兵备战工作,整编了冀察热辽军区的主力,坚持外线作战,把战火引到了敌占区,扩大了解放区的区域。
还有就是,他率先在冀察热辽地区进行剿匪工作,剿灭张桐轩匪帮,平定红枪会暴乱,天山保卫战,追歼白金辉叛匪,围剿布里亚特匪帮等,稳定了大后方,鼓舞了冀察热辽解放区军民斗争信心。
截止到辽沈战役前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冀察热辽军区的部队由原来不足3万人发展到30万人,先后整编成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段苏权)、第九纵队(詹才芳)、第十一纵队(贺晋年)等3个主力纵队,发展了5个独立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5、第6、第7、第8师)、1个骑兵师(朱德骑兵师)、1个炮兵旅(王珩)。
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党员10万余名。

1947年5月,在林西召开中共冀察热辽分局第一党代会,左七是程子华
程子华在冀察热辽的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解放东北全境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扩军速度和能力,与徐向前、陈赓比肩。徐向前兵团、陈赓兵团、程子华兵团,都是在解放战争中,把地方部队锤炼为主力部队的,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现如今,程子华兵团保留的部队有:
第八纵队第22师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3师。
1970年初,第133师改番号为第138师。
2017年4月,改编为陆军轻型合成第一三八旅(80集团军)。
第八纵队第24师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5师。
1969年12月,第135师改番号为第162师。
2017年4月,改编为陆军中型合成第一六二旅(81集团军)。
第九纵队第25师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6军第136师。
1999年10月,该师与河南开封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合并,改编为河南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36师。
第十一纵队第32师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8军第143师(董存瑞所在部队)。
2017年4月,改编为陆军炮兵第七十九旅(79集团军)。
二、坚持外线作战
1947年6月17日,程子华发动夏季攻势,冀察热辽部队转战热西、热中、热东地区,重创敌有生力量,收复了赤峰、围场、丰宁、宁城、建平、凌源等六县市,控制了锦承铁路中段400余里,使热中、热东、热西解放区连成一片。

程子华指挥冀察热辽解放区的外线作战
在1947年秋季攻势中,程子华指挥冀察热辽部队,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在热河东部50天六战六捷,歼灭国民党军1个军部、2个整师、4个师大部、3个师一部,共计2.8万余人。除锦州、绥中等孤立地点外,其余全部获得解放。
在1947年冬季攻势中,程子华指挥冀察热辽部队,进行较大战斗47次,收复了黑山、大虎山等重要城镇。
在1948年夏季攻势中,程子华指挥了著名的隆化攻坚战。在此战斗中,涌现出了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第十一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2营第6连第6班班长)。

战斗英雄:董存瑞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程子华坚持外线作战,灵活指挥,解放了冀察热辽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了锦州、绥中、兴城、义县等重要节点城镇,为后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提供了良好的战场环境,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组建东野第二兵团
1947年4月,成立冀察热辽军区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主任刘道生。
1948年1月,冀察热辽军区前线指挥所,改称为东北野战军第二前线指挥所,程子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8年 8月14日,东北野战军第二前线指挥所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志勇任参谋长,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

程子华兵团在冀热察的作战
在解放战争中,在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的往来电文中,经常能看到提及程子华兵团的字样,这就说明程子华兵团的重要性,也侧面说明了程子华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程子华,是较早担任解放军兵团司令员的高级将领之一。在东北野战军中,也只有肖劲光和程子华是最早担任兵团司令员的。就是在57名开国上将中,担任过兵团司令员的只有16人 。
程子华兵团、徐向前兵团、陈赓兵团、杨罗耿兵团、许世友兵团,堪称解放战争五大尖刀兵团,他们分别在冀察热辽、山西、豫西、华北、山东,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在各自的战略区所向披靡。
四、指挥塔山阻击战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程子华率领第八、九、十一3个纵队,开始大兵团作战,先后解放绥中、兴城,切断了国民党军联络华北与东北的大动脉——北宁线,为实现中央军委提出的“关门打狗”战略目标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随后,程子华又指挥八纵、九纵,肃清了锦州城外围据点,孤立了锦州这个战略要地。

程子华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扫清了锦州城的外围
辽沈战役的重要节点就是能否拿下锦州,实现“关门打狗,全歼东北敌军”的战略方针。而拿下锦州的重要一环就是:必须要挡住葫芦岛、锦西国民党军支援锦州的东进兵团,否则会影响整个战役的成败。
这一艰巨任务,就落在了程子华身上。他熟悉这一块的地理环境,而且在这里也战斗了两年多时间,阻敌东进援军的使命非他莫属。

塔山所处的战略位置
阻击的地点就是塔山。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是一个大约有100户人家的小村庄,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东临渤海,西临红螺山。这里地势平坦,海拔最高也不过几十米,通往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过,是一条宽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村东不远就是北宁铁路,可直达锦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因此,塔山堡与三国时期的街亭一样,地方虽小,干系重大,成为辽沈战役双方争夺的要地。
程子华根据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命令,率领四纵、十一纵,冀察热辽独立第4师、第6师、第8师,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 位于塔山堡、 红螺山一线阻击锦西、 葫芦岛援锦之国民党军, 这就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程子华的具体部署:
一是在白台山东山脚北面构筑机枪阵地。由于地势原因,敌人看不见,可以侧射敌人,同防御正面形成交叉火力网。
二是以塔山村作为防御重点。把我军的主要兵力和武器集中用于塔山村方向,在广大的防御正面上,则节省兵力和火力,以便掌握雄厚的突击力量和纵深火力配系。

我军阻敌阵地
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我军用六昼夜鏖战,阻止了国民党东进兵团对锦增援,保障了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与辽西会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东北战局。
执行阻击任务的四纵、十一纵在这块无险可据的土地上激战,击退敌人数十次猛烈进攻,以伤亡3774人的代价,共毙伤俘获国民党军9000余人,将胜利的旗帜牢牢插在阵地上,为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场战役,被称为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
时任四纵政委的莫文骅后来回忆说:我塔山阵地坚守6天,屹立不动,子华同志作为一位前线指挥的兵团司令,战功是卓著的。
程子华,守住了塔山,赢得了辽沈战役最关键的一战,历史将永远会记住他!

塔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
五、冀热辽解放区的支前工作
辽沈战役的主要战场在辽西一带,离得最近的冀察热辽解放区人民,以高昂的热情,全力以赴做好支前工作。
1948年秋,热辽人民共修复公路干线1.3万里。
冀东人民在辽沈战役前,连夜奋战,仅10几天就修路1400余里。大战期间,冀东有1.5万名民兵担架队随军出征。
热东人民在辽沈战役期间,共出担架22700副,民工136000人,完成集中公粮5220万斤。
热辽地区人民,共出动担架11600副,大车4200辆,毛驴9565头,民工87070人。
冀察热辽军区在朝阳一带组织战地医院,救治锦州战役和塔山阻击战的伤员10800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程子华主政的冀察热辽解放区,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战场后勤保障,这一切都得益他在冀察热辽三年工作期间的卓越领导。
六、东北先遣兵团
1948年10月下旬,塔山阻击战刚刚结束,辽沈战役还在进行时,中央军委命令程子华率领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冀察热辽独立第4师、第6师、第8师和骑兵师,组成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立刻入关,配合华北军区部队,牵制傅作义集团。
随后,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三兵团和先期到达冀东的冀热察军区部队,全部归程子华统一指挥,担负平张线(北平至张家口)作战任务,防止傅作义集团逃脱。
此时,在东北野战军主力没有入关之前,程子华指挥着3个兵团的兵力作战,相当于一个野战军级别,这个机会不是谁都会有的。
在解放战争中,能指挥2个兵团以上作战的开国上将几乎没有,在开国大将中,也只有粟裕、陈赓(解放广州战役,陈赓指挥4兵团、15兵团)。
总结语:程子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无缘军衔。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中央决定凡是1952年没有参加军队评级,又转到地方任职的领导干部,包括驻外使节,一般都不参加评定军衔工作。程子华很遗憾地与将军之衔失之交臂,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