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台湾战役的筹划和准备,毛主席点将粟裕任总指挥

醉柳阅览过去 2025-04-12 04:26:25

1950年初,除了沿海岛屿以及海南岛、台湾岛没有解放以外,其余都已经全部解放。当时毛主席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包括台湾在内。

因此,在1950年解放台湾,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战略任务。毛主席特别点将粟裕,担任解放台湾战役的总指挥。

然而,作为军事家、战略家的毛主席,很早就谋划此事了。

毛主席在西柏坡

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一次关于华东地区任务和人事安排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确定粟裕担任华东局常委,分管军事工作。

在讨论华东局的管辖范围时,毛主席提出:还要加上台湾。

1949年5月,在上海战役过程中,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三野参谋长张震建议提早入闽,就是与解放台湾联系在一起考虑的。

粟裕说:解放上海以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进军福建只是肃清残敌的问题。

考虑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解放台湾只能依靠陆军,毛主席及时指示三野,要尽早研究解放台湾战役计划。

1949年6月14日,毛主席致电粟裕、张震: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见电告。

这是毛主席正式提出夺取台湾最早的文电。

时隔一周,毛主席再次致电华东局、三野领导人,就解放台湾事宜,给予督促。

为此,6月21日毛主席致电华东局、 粟裕、张震、周骏鸣(三野副参谋长)的电报中指出:

当前华东地区有四件重要工作:

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广大地区;

占领福建及厦门;

帮助二野西进;

准备占领台湾。

毛主席特别说到:前三项工作你们已经在进行,而第四项工作还没有开始,务必加大工作力度。

同时强调: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军、空军基地不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取得,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商航业界。

电报要求, 希望能于夏秋两季完成各项准备,冬季占领台湾。

7月10日, 毛主席专门就攻台作战问题,致信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 信中提出:建立空军和争取内应的问题, 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

信中还指出: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到苏联学习空军。 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 连同现在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同时须考虑在闽、浙两省建立飞机隐蔽库。

此时,毛主席对解放台湾的事情迫切关注。时机不等人,必须加马快鞭。

漳厦战役示意图

想要解放台湾战役的胜利,亟需苏联给予必要的援助和支持。于是,在7月中旬,特派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以试探的口吻提出,希望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攻台作战。

可是,极为渺茫,根据斯大林的性格,是不可能的,还是立足于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海军。

为了解放台湾, 毛泽东决定将有限的海军力量集中于准备攻台作战。 8月2日,他决定:华东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旧归华东军区,即归粟裕指挥。

随后,毛泽东又亲自接见时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和部分起义海军将领。 他说:台湾不解放,国家就不安宁。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我们也一定能解放台湾。海军也要做好准备,准备配合陆军、空军,在人民解放战争最后一战再立一功。

可以说,当时毛主席为解放台湾,集结了各方面军事资源。

解放台湾的主力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1949年11月以后,根据金门失利的教训和登步作战的经验,对解放台湾战役的计划,又进一步作了精心的筹划。

毛主席之所以设想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解放台湾岛, 在当时是具备这种条件的。进入1950年, 形势更加有利于解放台湾。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主力:胡宗南、白崇禧、马步芳集团都遭到了彻底的覆灭。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处于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地步。更为重要的是,一向被台湾视作靠山的美国政府也在此时, 出于自身的利益,对台湾采取了“袖手旁观政策”。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华东军区从1949年夏至1950年夏进行了认真而紧张的攻台作战准备工作。

1949年7月中旬,原担任淞沪警备任务的第九兵团首先被抽调出来,作为主力准备对台作战。

1949年秋季,华东军区制定了以8个军进攻台湾的作战计划, 其中以第九兵团4个军为攻台第一梯队, 以另4个军为第二梯队。

为使攻台作战更有把握起见, 同年末, 华东军区决定增加参战兵力,华东军区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的部队外, 主力12个军约50万人, 全部参加攻台作战。

1950年3月11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同粟裕会商了攻台的准备工作,中央军委同意会商后提出的意见。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立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

粟裕密切注视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着重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

他让作战参谋整理出来东南沿海10年来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潮汐、气候和沿海地形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渡海作战的影响。

粟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作战方案和战前准备措施。

就在准备攻台的同时,海南岛、舟山相继解放。随即,中央军委、华东军区将渡海作战的主要目标转向台湾。

1950年5月17日,华东军区向各兵团、各军发出了《保证攻台作战胜利的几个意见》,决定所有参战部队立即投入攻占台湾的战役整训,随时装备参战。

1950年6月6日至9日,粟裕赴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

粟裕当面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 毛主席明确指示仍由粟裕负责指挥进攻台湾作战,担任战役总指挥。

当时,国民党陆海空总兵力约50万人,其中在金门的部队,随时会撤防支援台湾防御力量。

解放军将面临的是背水作战的恶劣环境,按照一般的登陆作战规律,第一批登陆部队要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足兵力,最忌讳“添油式”的逐次增兵。预定第一梯队要有足够的兵力,再待第二梯队上岸,总兵力至少要和台湾守兵大致相等,确保在短时间内占领全岛。

在这个过程中,粟裕几次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和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请示、汇报。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以后,一 一 付诸实施。

这月下旬, 粟裕再次向中共中央建议,为使攻台作战更有把握, 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抽出四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

根据粟裕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扩大解放台湾战役的兵力:

以中南军区的第十三兵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担任全军的预备队;

以西北军区的第十九兵团(下辖:第63军、第64军、第65军)作为中央军委可以随时调动的机动力量。

这两个兵团随时做好准备,参加解放台湾的作战。

就在解放军信心满满,准备解放台湾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不到48小时,局势瞬间发生变化。6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对台湾的解放。

形势突然极具变化后,6月30日中央经过研究后决定:加强海空军建设,解放台湾的时间推后。

7月7日,中央军委会议决定:原先担负解放台湾全军预备队的中南军区第十三兵团,立即开赴东北,组成东北边防军。

7月23日,国民党军又下令停止从金门撤兵。

1950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同意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意见,决定:1951年内不打台湾,1951年4月前不打金门。

1950年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朝鲜战场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央军委决定:原先担负解放台湾第一梯队的华东军区第九兵团,立即开赴山东整训,随时准备出国作战。

1950年10月5日,中央军委命令原先担负解放台湾机动力量的西北军区第十九兵团,立即开赴山东泰安、兖州一带整训待命,随时准备出国作战。

就这样,原本准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部队,全部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去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