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自由现金流吗?(下)

价投谷子 2025-03-21 16:54:41

在前面得上篇里,我已经阐述了银行业无法照搬企业得自由现金流概念来评估银行的优劣。原因在几年前的专栏里已经阐述过。我提出尝试用自由资本金(Free Capital Fund, FCF)来评估银行之间的差异。在上篇的后半段我给出了针对15家银行的表1,并对表1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释。

今天我将对表1的做进一步的解读。然后对自由资本金的影响因素进行延展性讨论。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上篇的表1在这里再放一遍:

表1

首先,我们看FCF1,这是按照金监局的最低标准算出来的自由资本金,即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增量乘以最低标准。FCF1多数银行还可以保持正数,保持正数的意思就是按照最低门槛扣减资本金消耗后,剩下的钱就是自由资本金,是可以用于分红的最大极限。在这一栏里唯一个负值就是浦发银行。这证明浦发银行根本没有能力分红,强行分红只能造成更大的股权融资需求或者核冲率显著下滑。

其次,我们看FCF2会发现所有银行都比FCF1下降了,其中有些国有大行甚至直接降成了负数。FCF2负数的银行出现了4家。FCF2和FCF1相比下降的原因在于多数银行的2022年核冲率都超过金监局要求的最低门槛。为了维持核充率不下降,银行需要占用更多的资本金。所以,核冲率超过最低标准越多需要占用的资本金越多。

相比于绝对金额,FCF和净利润的比例更有价值。因为这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持续分红率的高低。RFCF越高,维持较高分红率的能力就越强。这里我们首先注意到平安银行,RFCF1和RFCF2都很高这也是平安银行从2024年开始大幅提高分红的基本面基础。

可能有人会说,你之前不是说平安银行的RORWA不高么?为啥RFCF可以这么高?这是因为平银的RWA增速显著下调。RWA增速越高消耗的资本金越多,所以存留下来的FCF就越少。

我们如果以RFCF1超过50%画一条线,一共4家银行RFCF1高于50%,分别是:招行,平银,光大和交行。但是,这四家中唯有招行的RWA增速高于10%。其他3家银行的RWA增速都在5%-6%,而招行的RWA增速是13%。也就是说在这15个样本银行中,招行是唯一一家可以同时兼顾规模扩张和股东回报的银行。

我们对于RFCF1以低于30%再画一条线,我们可以看到有5家银行的数值低于30%。分别是国有大行里面的农行和4家城商行。这5家银行RFCF1偏低的根本原因是RWA增速过高且单位RWA产生净利润的能力(RORWA)偏低。RFCF1偏低代表通常情况下高速扩张,高分红和不融资这三条无法持久同时达成。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银行选择了通过股权融资来补充资本金,以达到快速扩张和高比例分红;有的银行选择了较低的分红比例来避免股权融资和保持快速扩张。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标准更高的RFCF2,我们会发现多数RWA增速偏高的银行和现有核充率较高的银行这一数值都较低,除了招行外这些银行的RFCF2数值都显著低于它们近年的平均分红率。即便是招行RFCF2的数值也只是勉强维持在分红率附近。RFCF2偏高的银行无一例外都是RWA增速偏低的。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RFCF2数值偏低的情况呢?我们先不说规模增长,高分红和不融资这三者的不可能同时达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为何银行难以维持高分红,扩张和不融资?短期有没有补救措施?未来银行将会如何达到新的平衡?

个人的理解目前银行的窘境和经济复苏疲弱,银行持续让利有关。从表1看RFCF2数值低迷直接原因是单位RWA产生的净利润持续下滑,即整个行业的RORWA趋势性下降。这一点我在之前大量关于RORWA的文章中做过详细的阐述。RORWA的高低决定了银行的潜在分红能力,而RORWA分解后取决于净息差的水平,手续费占比,资产质量引发的减值等因素。最近两年持续让利,让银行业的整体净息差持续下滑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那么短期有没有补救的措施呢?有,应该说去年年初开始执行的中国版巴III暂时缓解了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下滑之间的矛盾。我们看到去年一季度很多银行的核充率相比2023年底都有一定异动。去年已经发过专栏讨论过,新版巴III对于地方债,小微企业贷,个人按揭和消费贷等多个主要资产类别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加权系数优惠。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在资本金上的压力。

但是,巴III的作用虽然能持续,但是主要还是一次性的提升。中长期看,国家对于银行业的要求是较高且稳定的分红。在中期,中国银行业可能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资本金补充。长期看规模扩张速度放缓,维持合理净息差回升,开放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才是未来银行业整体健康营运的长久之计。

0 阅读:7

价投谷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