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模式创新解决银行股权投资难题

价投谷子 2025-03-25 16:54:48

在前一段时间我的专栏文章《关于银行业的胡思乱想(十七)——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之三》中提到未来银行的生存必然会依赖于自己对国家经济的贡献。20年前国家需要城镇化拉动经济发展,银行就要做好对房地产,地方平台贷,开发贷,按揭的支持,谁做好这些,就可以赚到钱。

未来20年国家需要银行干什么,银行就应该积极响应。那么国家需要银行做什么来助力经济发展呢?目前看到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引领创新。但是,这其实对银行来说也是最难的一个。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很难满足初创企业的金融需求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是基于借贷展开的。银行贷款给企业要承担信用风险,银行会通过增加抵押品,提高利率,购买违约掉期等多种方法降低或者转移风险。这种模式对于成熟型企业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成熟企业体量大,财务信息齐全,抵质押品丰富。

但是,对于初创企业,基于贷款的金融服务就很难帮上忙。初创型企业自身信用差,现金流不稳定,缺乏抵质押品。如果让银行给这些企业贷款,银行只能通过抬高贷款利率来覆盖未来的风险。这样财务成本过高,又会反过来影响初创企业的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补偿机制不适应初创企业

前面说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补偿机制主要是抵质押品和提高利率。前面一条没戏,只剩提高利率。银行因为初创企业倒闭的风险大所以要提高贷款利率,而过高的贷款利率大幅提升初创公司的财务成本又会反过来增加初创企业倒闭的风险。这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有没有方式可以同时满足初创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企业的风险补偿需求呢?有的,就是国外投行的风投机制(风险投资)。风投机制是金融机构在初期通过入股的方式以资金换取企业的原始股权。后期,一旦企业做大被收购或者上市后通过出售股权获利。

风投的失败概率很大,据说风投领域是50%-60%的项目会失败血本无归,10%-20%会表现良好,只有不到1%的项目可以带来50倍以上的回报。风投基金就是靠不到百分之一的项目50倍以上的回报来补偿其他项目的损失。

我国金融领域长期以来保持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券商的经纪,股票自营,IPO,风投等业务。即便风投机制可以实现初创企业的和银行的双赢。但是,由于银行监管的限制以及缺乏专业团队开展业务,银行只能在老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不适应股权投资

上面说到银行的监管限制了银行进行股权投资。这里的限制除了前面说的分业经营之外最主要的限制是资本金的限制。我国银行目前遵循的202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中国版巴III中规定对于持有1年以上的非抵债股权资产按照1250%的风险加权系数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即便是“对获得国家重大补贴并受到政府监督的股权投资”,权重系数依然达到250%。

风投业务持有的股权资产会消耗银行大量的资本金。银行的资本金想要支撑带规模助力创新也是有难度的。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银行经营者肯动脑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政策指导与统筹协调下,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推动辖内东莞银行联合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率先落地“再贷款+认股权+贷款”创新业务,通过“工具牵引+债权输血+期权赋能”的三重引擎模式,为广东金庄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

上面这段新闻可以说是一种金融创新,而且这种金融创新可以近乎完美解决银行参与创新驱动的所有问题,一旦进入复制阶段将极大推动银行业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贷款+认股权,再贷款属于锦上添花的。所谓再贷款,就是银行可以把符合标准的贷款记录上报给人行向人行申请低成本的再贷款支持。比如:银行给某初创企业放贷100万,贷款利率4.5%,银行拿着这个项目向人行申请再贷款,人行以1.5%的利率给银行发放再贷款。这样银行就相当于不占用自己的负债,用央行提供的低成本负债发放给初创企业。只要3%的利差能够覆盖风险,那么银行就有的赚。

说完再贷款,我们再回到前面的核心“贷款+认股权”。前面说了有再贷款的帮助,银行解决了低成本负债的问题。但是风险补偿和资本金占用的问题还没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依靠认股权来解决。所谓认股权就是说银行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用约定的价格向公司购买股权。

认股权同时具有了高回报,低风险,占用资本金少的特点。银行在给初创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利率比较低,但是要求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授予银行认股权。一旦这家初创企业上市或者被收购前,银行可以进行行权再抛售股权获利。这种模式和风投模式几乎一样,可以通过极个别项目的高回报覆盖多数项目的风险。同时,由于认股权本身是一种类似金融衍生品的资产,而且几乎没有成本。所以,在计算风险权重的时候其对应的风险资产远远小于直接风头入股的股权风险资产。我举个例子,比如:某银行10元一股入股某企业1000万股,按照风险加权资产的算法,其风险加权资产=10*1000万*1250%=12.5亿。如果我们采用认股权的方法,虽然金融衍生品按照市场风险也要乘以1250%,但是由于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远远低于股权本身。所以,最终消耗的资本金可能比原来的方法低一个数量级。

由此可见,“贷款+认股权”的这种金融创新确实有推广的价值。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金融创新助力银行融入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大战略中去。

0 阅读:4

价投谷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