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钱丢了”,2类妈妈的不同做法,孩子20年后性格显差距

布谷妈妈 2023-09-07 20:57:41

听侄女说,她一位同学离家出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同学的妈妈给了她一个月的生活费,让她好好保管。结果,她不小心把钱弄丢了。

丢哪了?怎么弄丢的?她通通不知道。来回找了好几遍,就是没找着。

害怕被妈妈骂的她,学校也没去,家也没敢回,躲了起来。

后来还是老师家长大范围地找,才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自助书店找到了她。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事,说谁谁谁家孩子丢了钱,害怕得不敢回家。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或“危机”,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契机。

像不小心弄丢钱这种事,父母处理得好,可以培养孩子处理钱财的智慧。若处理不当,则可能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一:“妈,我钱丢了”,2类妈妈的做法不同

听侄女说完,我想起发生在邻居家的一件事。

邻居妈妈给孩子钱,让他自己去充饭卡。哪晓得,孩子一到学校,钱就不见了。在学校还是蹭的同学的饭卡。

回来后,他告诉妈妈自己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妈妈虽然也有些懊恼,但却没有生气,还是平静地问孩子:“你把钱放在哪里了?”

孩子回答:“放在右边裤口袋里。”

“那在去学校路上,钱为什么会在口袋里丢掉呢?”

孩子仔细想了想,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肯定是我掏公交卡的时候,不小心把钱也掏出来了,钱应该掉在站牌的马路上了!”

虽然后来他们也没找回钱,但孩子却从此长了记性,把钱单独放一个地方,不与其他东西放一起,以免掏口袋的时候把钱弄丢了。

邻居妈妈说,这件事后,孩子对自己的财务非常上心,并且保管得非常好,很少再犯类似的错误。

我们去观察身边的孩子,如果他有丢三落四的习惯,那即便父母每次都唠叨、指责,甚至还惩罚孩子,想要他长记性。但又忍不住处处为孩子包办,啥事都替他想好、做好。

那大概率,孩子会形成丢三落四的习惯。以后还是会经常丢东西。不是笔不见了,就是水壶、外套落学校了。

这是因为,我们只顾打骂孩子,却没有让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没有教会他掌握财务管理的技能。

相反,孩子还可能因为害怕弄丢钱引来惩罚,他会逃避承担管理财务的能力,把这些责任推给家长,让家长帮他处理好,而不是主动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20年后,两个孩子会在性格上形成巨大差异。

像我邻居家那个孩子,他就打心底培养出责任心,知道该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并且也知道,如果错误已经犯下了,那就反思这个过程,汲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而每次一弄丢东西就挨骂的孩子,他只会变得更加胆小怯懦、不自信。长大后不是花钱心理没有数,就是犯了错不敢找人帮忙,一味地逃避甚至撒谎。

那当孩子丢了钱后,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二: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智慧

面对孩子丢失财物,我们做大人的,肯定也会心疼着急。但已经丢了,再怎么骂也无济于事。

这时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做好以下2件事,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智慧。

①第一件:反思过程

我们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回想,钱放在哪里了?一路上他都经历了什么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丢失?下次我们可以怎么做,避免再次发生?

若能培养孩子这样思考的习惯,那孩子,就能自觉培养出责任心,以及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

其实,如果孩子真能从一次错误中学习到经验教训,那我们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这笔数额不大的钱,培养了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避免将来在财务上犯更大的错。

②第二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财商。

很多孩子丢三落四,归根到底是他不爱惜财物,对于钱财的流失他不在乎。而不在乎钱财,根本原因,就是他对金钱的意识很浅薄,财商较低。

这时候,我们就很有必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打心底爱护好自己的财物。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财商教育侧重不同。

3岁,主要是简单地认识纸币上的数额大小。

4岁,平时买零食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付款。

5岁,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6岁,有一定的零花钱,并且学着存钱。

7-10岁,学着记账,清楚自己的金钱流向,培养掌握、管理钱财的能力。

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钱财有一定的责任,并且拥有管理钱财的智慧!

5 阅读:3337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