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指”和“不吃手指”,能预示以后人生轨迹?3个差异明显

布谷妈妈 2024-06-26 19:41:47

带娃在小区玩时,看到有一对母女,女孩大概3岁左右。

小女孩时不时就把手指往嘴里塞,而旁边的妈妈,刚开始还一次次将她手指从嘴里拿出来,说:“不要吃手,听到没有?”

很显然,女孩听到了耳朵里,却没有听到心里。

没过一会,她又忍不住津津有味吃起手来。

妈妈也终于失去耐心了,将她的手拿出来,用力打了一下:“说了别吃,你手上有多少细菌不知道吗?再吃咱们就回去了!”

手心被打,女孩哇哇哭起来。

见此情形,旁边有不少带娃的妈妈和奶奶们,纷纷说起,自己娃也有吃手的经历,怎么说都不听。

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手指呢?“吃手指”和“不吃手指”,能预示以后人生轨迹?

有3个差异明显。

一:“吃手指”和“不吃手指”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半岁以后,基本都会出现吃手指的情况。哪怕他小小的身体动不了,牟足了劲,也要将小手往嘴里塞。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主要是6个月以后,孩子开始长牙。而当牙齿从牙龈里冒出来时,他就会感觉痒和疼。为了缓解这种感觉,他就开始吃手。

肉乎乎的小手,是天然的磨牙棒,而且还方便。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吃手。

如果不是缓解出牙疼痛,孩子也喜欢吃手,那很可能就是心理原因了。并且吃手和不吃手,会有3个差异。

①安全感不同

孩子吃手指,大多数情况,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不安感,他觉得焦虑,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便会吃手指。

若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依赖,进而形成吃手指的习惯。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时,特别爱吃手指。那时候,我以为她是牙齿不舒服。

后来跟她聊天,才知道,她有点害怕上幼儿园。原因是有一次午睡尿裤子,老师没来得给她换衣服,被同学笑话了。

从那以后,她特别害怕午睡,因而害怕去幼儿园。

一上学就紧张、焦虑,不停地吃手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焦虑。

后来我通过和老师沟通,也不断告诉她,以后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了。只要她想上厕所,老师便会马上带她去,即便来不及也没关系,老师不会再让其他人笑话。

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慢慢就戒掉了吃手指的习惯。

不吃手指的孩子,一般来说,安全感比较充足,他内心没有很多焦虑、紧张的情绪。即便有,也能及时缓解掉,或者大人帮助他解决。

②感知能力不同

孩子吃手指,除了缓解出牙疼痛,还有就是发展感知能力。

最开始,孩子力量太弱小,不能动,他是通过手和口来探索这个世界的。

他发现,咬自己肉嘟嘟的小手,和吸吮奶瓶的感觉不一样。咬自己的手,似乎自己还能感觉到,这太有意思了。

于是,他会从吃手发展到吃脚丫子。2岁多时,更是看见什么都想往嘴里吃一口,感觉一下不同的味道。

这是孩子在发展感知,探索世界。

这有利于发展手口协调、手指运动,和帮助以后语言发展。

而小时候在发展感知阶段,如果一吃手,大人就制止,最后没办法,他不吃了。

那可能,以后他手部肌肉的敏感度,就没那么灵敏。手眼协调能力不够强。触觉的敏感度也不高。

③健康问题

我们之所以不让孩子吃手,最主要的,就是觉得“病从口入”。孩子的手一刻也没闲着,谁知道他摸了什么东西,天天吃手,多少细菌进嘴巴里了啊?

确实,爱吃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增加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牙齿发育不好,手指发炎等等。

那,什么情况能让孩子吃,什么时候又要适当引导呢?

二:孩子吃手,我们这样做

从上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孩子在幼儿时期吃手,我们是不需要过多纠正的,顺其自然就好。

尤其是3岁前,如果孩子爱吃手,那我们不需要过多指责。如果觉得不卫生,可以多让他洗洗手。

或者当他牙齿不舒服时,买一个磨牙棒,或磨牙饼干,这样,他能缓解不适感。、

而到了3、4岁以后,我们就需要适当引导,让他少吃或尽量不吃手。比如:

✔给予安全感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看他会在什么情况下吃手指最频繁。也许是社交中被拒绝,也许是上学被老师批评,也许是爸妈吵架他有点害怕。

我们可以多和孩子聊聊,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想办法给足他安全感。

父母的支持和爱,会给予孩子勇气,让他学会自控,慢慢变得坚强和勇敢。

✔转移注意力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看到孩子吃手,我们就请求孩子帮忙:妈妈拿不动这么多东西,你帮妈妈拿一下这个好吗?妈妈手有点痛,你帮我拧一下这个可以吗?

让孩子忙起来,他就忘记吃手这件事儿了。只要孩子无意识改掉这个习惯,慢慢地,他也就忘记吃手了。

你家孩子吃手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7 阅读:2418
评论列表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