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内甸服,邦外侯服,这里的“邦”指的是什么?

海叔说 2022-06-19 12:58:08

《国语》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这里的邦,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看,大致都会理解为国。那么,如此看来的话,邦内即国内,邦外即国外。

从最早的甲骨文中来看,邦的字形,下面是如田地一样的符号,在田地之上有如刀叉或者秧苗一样的符号。邦与土地有关,大概是很大可能的。《周礼·天官·大宰》里有“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墨子非攻下》里也有“唐叔与昌尚邦齐、晋”,就是把“邦”理解为土地。

上古时代的人们,为了争夺肥沃土地开展对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抢到一块肥沃的土地,就会划边界,这是向其他部落宣示主权的行为,也即是说只要其他部落越过这条边界,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国语》里有“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可见夏王朝之时的国家,就已经有守土有责的概念了。

再到后来的商周时代,天子诸侯皆讲“封邦建国”,尤其是西周时代推行分封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分封土地。每个诸侯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拥有了自己的边界,便是一国之诸侯。诸侯的亲戚子弟们,或者臣僚属下们,都有守卫家邦的权力,《诗经》言“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邦”与“国”,至少在西周时代或许还是有所区别的。那时候有一种说法是“大曰邦、小曰国”,就是大的国家称之为邦,小的国家才称之为国。因此,天子称邦是理所当然,诸侯称邦就有所托大。

《周礼·天官》有“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天子之下,有专门负责管理土地的官员。

这些官员所管理的土地,或只是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比如天子王城以外、诸侯分封之地,这些官员也许就管不了。因为天子分封而后的土地,虽是名义上还是天子的,可是实际上掌管土地的都是诸侯,而非天子。西周乃至春秋战国,从来没有出现一次天子分封以后又收回土地的。

因此,天子其实也是有自己独立所属的土地的。郑庄公的谋臣祭仲,就曾带着大军跑到周天子的附属土地上抢割粮食,还因此引发了周天子与诸侯国的一场直接战争。春秋战国,天子有“邦”,掌控力却要远远弱于诸侯。

还有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春秋战国之时,大致人们所认识的邦国,就已经非常多了。

《书·尧典》里有“协和万邦”,《诗·小雅·节南山》里有“以畜万邦”。虽然说中土大地上可能没有万个邦国那么多,但是千百个封地、封国还是有的。

因为邦国多了,这个时候也产生了友邦、邻邦的概念。今天我们常常说邦交,就是两国或多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或许其渊源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