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的春秋战国,投降不过是家常便饭,你觉得呢?

海叔说 2022-07-02 09:11:54

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投降或者逃跑的一方即是耻辱,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只要无故逃跑的,往往就要遭到处罚。古代的人放下兵器,跪地抱头也就算是投降了。现代战争中,则有更多的是在举白旗投降。

如果不投降的,就只有逃跑。逃跑是门艺术,有的人是仗还没打就做好了准备,不管你的口号喊得多么响,法律有多么严,他就是消极怠工,不会冲锋在前,只会在队伍的后边,要是等到队伍溃败了,他又冲在最前面。齐国有名的贤臣管仲,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

管仲是不愿意投降,所以选择了逃跑。那时候属于春秋时代,讲的是义战,如果不投降,选择了逃跑,胜利者也不会穷追猛打。楚国与晋国大战的时候,晋国兵将丢盔卸甲,战车的轮子跑掉了,楚国人还专门带着轮子追上晋国逃兵,把轮子还给了晋国的逃兵们。

还有个名人叫舟之侨的,是虢国的名臣。晋献公假虞灭虢的时候,舟之侨失守下阳关,害怕虢公见罪,干脆就“以兵”降晋,带着虢国的兵将们投降了晋国。这在虢国人看来是耻辱,可在晋国人看来,则是绝对的标志性战役,决定了假虞灭虢策略的完全胜利,此后晋国大军长驱直入,即灭亡了虢国。

投降虽说是耻辱,对一般军士来说却不一定如此,也就是军士们只投降胜利者。比如卫国州吁发动政变的时候,州吁成功了,宫中军士们就投降了州吁。后来石碏大义灭亲,与陈国结盟杀掉了州吁和儿子石厚,宫中军士们又倒向了老臣们。如出一辙的是,宋国南宫长万内乱,军士们投降了南宫氏。后来宋国公子御说带领大军,杀败南宫大军,宋国的军士们又投降了御说。

上阵杀敌之军,大多命途悲剧,是胜是负都可能死在战场上,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战场,经常在史书中可看到“掩杀大半,余者尽降”的说法,即是所谓能够剩下来的已经是少数了,可是就是这些投降的少数,也是心惊胆战的。

要是在春秋战国的前半程,即是在春秋时代,投降了也就只是被作为俘虏抓回去,派发到各大诸侯贵族的府衙中,成为服侍贵族的佣人,运气好的还能立功,成为贵族之门客,成为一国之功臣。比如晋国有个斐豹,当年就是晋国屠岸贾被剿灭后,被发配到了范氏府中成为佣人,而又是在栾氏之乱中立功,成为军中的将领。

要是在春秋战国的后半程,即是在战国时代,不投降是死,投降也可能会死。秦国白起征战六国,遍杀降卒,其中在长平之战至少就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战国时代的战争,显然就是要血腥的多了。

投降之事,在春秋战国可谓是家常便饭,两军交战也便时常叫战,骂的也是叫守关之人尽快投降。当年周襄王时王子带发动内乱,引戎狄兵进攻周人,翟人在关前骂的就是:“周王无道之君,用这般无能之将,降又不降,战又不战,待要何如?”激得原伯贯恼羞成怒,带领大兵出关迎敌,结果被活捉了去。

原伯贯或是认为自己吃了不投降的亏,后来面对晋文公大军的时候,面对君臣“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如此形势,便是主动开城出降。这里可见,春秋时代,攻城掠地之时,败军者已是有悬挂降旗之法了,至于是不是白旗,则还有待考证。

关于投降之事,既是耻辱,除了悬挂白旗和主动请降,形式上还有乞降的,当年晋文公攻打许国,“许僖公见楚救不至,乃面缚衔璧,向晋军中乞降,大出金帛犒军。”不止许国,就是鲁国、郑国、宋国、曹国这些传统诸侯国,面临强敌来袭之时,国君也都“欲谋出降”。

至于不同的诸侯国和战将们,对待不同的投降者,方式也有不同。燕国与齐国的战争中,乐毅被骑劫替换掉,骑劫来到阵前,就将齐国的“降卒尽劓其鼻”,齐国城中之人见降者割鼻,大惧,相戒坚守,此后田单以火牛阵冲破骑劫大军,复了齐国。这都是骑劫侮辱降卒的悲剧。

晋国攻破偪阳国,偪阳国君率领群臣投降,晋国人就把偪阳国的人收到了中军之中。灭了国,保了命,算是幸运了。还有吴王阖闾,收降了庆忌的随臣们,也是“重赏降卒,收于行伍”。至于更厉害的,则是伍子胥,因为受降了很多楚国军士,进攻楚国的时候,就专门派这些降兵们混成楚国人入城,打了个里应外合,破了楚国城池。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