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苏州一男子长期吃熊去氧胆酸,溶解胆结石,一年半后咋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4-18 18:33:00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在胆结石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人体胆汁中的胆固醇需与胆汁酸、磷脂协同,形成微胶粒才能稳定地保持液态。一旦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就会析出结晶,进而逐渐形成胆结石。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十分精妙,它能替代胆汁中具有毒性的胆汁酸,有效减少胆固醇从肠道的重吸收,同时抑制肝脏合成并分泌胆固醇,从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不过,若是使用不当,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胆囊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

2019年,48岁的孙辉宇是苏州一家电子厂的技术工人,在这个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为了供孩子读书,还背着一笔不小的房贷。他主动申请调岗至夜班,只为多赚30%的津贴。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三餐总是随便对付,经常在工厂附近的小吃摊买些油腻的油煎食物,比如煎饺、炸糕,再配上一瓶碳酸饮料。凌晨下班后,他常与同事在街边摊吃烧烤,配着冰啤酒解乏,这样的饮食习惯,他已经维持了多年。

2019年4月13日,孙辉宇正在车间里忙碌地调试机器,突然感觉右上腹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疼痛。刚开始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有点岔气了,就用手揉了揉肚子,继续干着自己的活。可这疼痛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反而越来越明显,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揪着他的胆囊。他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手中的工具也不自觉地停了下来。旁边的同事看到他脸色不太好,关切地询问,孙辉宇强忍着疼痛说没事,休息一下就好。

自这次疼痛之后,孙辉宇就开始注意到自己在吃完油腻食物后,时常感到腹部不适。有时是吃饭后感觉胃胀难受,有时则是在睡前感到右上腹隐隐作痛。但他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自己最近吃得太油腻了,有些消化不良。工作再忙,他也会忍耐着继续工作,甚至在疼痛加剧时只是随便吞了几片奥美拉唑,症状稍有缓解便不再在意。

2019年5月23日,孙辉宇正核对运输单据,腹部突然传来一阵绞痛。他蜷缩在工位上,冷汗浸透衬衫,仿佛有人用拳头反复捶打他的肝脏。疼痛从右上腹放射至右肩胛骨下方,每一次呼吸都像被针尖刺中。同事递来热水,他勉强喝了几口,半小时后痛感转为持续闷胀,仿佛胃里压着一块烧红的铁板。“大概是胃病犯了。”他暗自嘀咕,次日又去药店买了点胃药,继续熬夜工作。

直到6月3日,下班后孙辉宇回到家,疼痛还是时不时地袭来。他随便吃了几口晚饭,就早早地躺在床上,希望睡一觉能缓解疼痛。可到了后半夜,他被一阵剧痛疼醒,整个人蜷缩在床上,那种疼痛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在胆囊处来回切割,他忍不住呻吟起来。妻子被他的声音惊醒,看到他痛苦的样子,焦急地问他怎么了。孙辉宇有气无力地说右上腹疼得厉害,妻子赶紧找来了止痛药,让他服下。过了好一会儿,疼痛才稍微减轻了一些,孙辉宇也在疲惫中渐渐睡去。

第二天请了假去了医院,在医院孙辉宇详细的跟医生说了最近的状况,医生听后为他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他的右上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也就是深吸气时触诊胆囊区引发疼痛骤停呼吸。然后对他做了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大小7.3×4.2 cm,壁厚5.5 mm(正常<3 mm),内见多枚强回声团,最大的直径达到了1.5cm。孙辉宇被诊断患上了胆囊结石(胆固醇型)。

医生耐心的解释到:他的胆囊结石是由于自己经常吃油腻的东西,加上没日没夜的工作才形成的。随后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建议他服用熊去氧胆酸进行药物溶石治疗,并叮嘱他要改变生活习惯,饮食要清淡,多运动,戒烟戒酒。孙辉宇听后也十分赞同的点点头。

孙辉宇深知自己的健康已经亮起了红灯,回到家后,他痛定思痛,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服药方面,他也格外认真,每天都会定好闹钟,按时按量服用熊去氧胆酸。他开始拒绝那些油腻、辛辣的食物,一日三餐都以清淡的蔬菜、水果和粗粮为主。每天下班后,他还会去公园快走半小时,坚持戒烟。为了监督自己,他甚至把家里的烟都扔掉了,手机里也下载了运动记录的APP,每天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孙辉宇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好了很多。右上腹的疼痛不再频繁发作,只是偶尔会有一点轻微的不适。他的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去医院复查时胆囊的强回声团减少了不少,最大的直径也降到了1.2cm。他心里暗暗庆幸,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了回报,只要继续这样下去,病肯定会好起来的。

然而,2020年10月11日,孙辉宇在家吃完饭后,右上腹突然传来一阵隐隐作痛,就像是有人掐着自己的肚子一样,很是不舒服。他以为是最近太累,肠胃闹点小脾气,没太在意,只是揉了揉肚子,便早早地休息了。可是之后几天,每次一吃稍微有点油腻食物,这种隐痛就会找上门,偶尔还会伴随着轻微的恶心,但每次也都是不严重。妻子建议他去医院检查检查,他也是满口答应,可工作一忙起来,孙辉宇就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知道10月31日,孙辉宇和家人一起去参加朋友的聚会。酒席过后,他开始感到右上腹的剧痛再次袭来,并伴随恶心、呕吐。他赶忙去厕所处理一下,可更令他惊恐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尿液变得异常深色,几乎像浓茶一样。当天晚上回到家后。他赶紧吃了一片止痛药和熊去氧胆酸,希望能缓解疼痛。可这次疼痛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轻易消失,反而逐渐加重,变成了一阵一阵的绞痛。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妻子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心急如焚,赶忙拨打了120。

在医院里,医生为孙辉宇做了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达到43×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血小板44×10⁹/L。肝功能:总胆红素123μmol/L,ALT 451 U/L,AST 599 U/L。腹部超声:胆囊体积增大至11.3×6.5 cm,壁呈“双边征”,腔内见气体强回声。医生最终诊断为胆囊炎。

看到“胆囊炎”这几个字,孙辉宇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就连脑袋里也是一片空白。他抓着床单嘶吼道:“医生,这怎么可能,我已经调整了生活习惯,改掉了不健康的饮食,保持运动,甚至按时按量服用熊去氧胆酸保护胆囊。明明我在生活中已经几乎面面俱到,为什么还是患上了胆囊炎?”

医生沉默了一下,心中也有些难以置信。按理来说,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胆囊的疾病不可能突然出现急剧进展呀?到底忽略了什么细节?为了找到真正的病因,医生又详细询问了孙辉宇这段时间的生活细节,最终还是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熊去氧胆酸。

得知真相的医生摇了摇头,惋惜道:“你虽然清淡饮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熬夜,这些行为确实能够防止病情进展,但是你却在吃熊去氧胆酸时忽略了2个用药的关键点。许多通过吃熊去氧胆酸来保胆护胆的患者,也和你一样,在服药时犯了这2个大错!最后不仅没能护胆,反而给胆囊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啊!甚至可能发展为肝衰竭等威胁生命安全。”

一、空腹服用刺激胆囊引发炎症

孙辉宇患有胆结石后,医生为其开具了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但孙辉宇常常为了图方便,总是在空腹状态下就匆忙吞服药物。熊去氧胆酸本身虽对溶解胆结石有一定作用,然而空腹时,胃酸分泌旺盛,胃内环境偏酸性。当熊去氧胆酸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入胃肠道,会迅速与胃酸发生反应,改变胃肠道内原本的酸碱平衡。这种酸碱环境的改变,会刺激胆囊强烈收缩。胆囊收缩本是为了排泄胆汁,但在空腹且药物刺激的情况下,胆囊收缩异常剧烈,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在胆囊内淤积,无法顺畅排出,时间一长,就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大量繁殖后,便会引发胆囊炎症。

二、服药期间未大量饮水

在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期间,孙辉宇并没有意识到大量饮水的重要性。熊去氧胆酸在体内发挥作用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来协助胆汁的稀释和排泄。可孙辉宇日常饮水过少,使得胆汁中的水分含量不足。随着药物不断发挥作用,胆汁中的胆固醇等成分被熊去氧胆酸溶解,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分,胆汁变得越来越黏稠。黏稠的胆汁流动性变差,在胆囊和胆管内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胆汁栓子。这些栓子一旦堵塞胆囊管,就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囊内压力升高。细菌感染胆囊后,炎症迅速蔓延,最终引发胆囊炎。

三、饭后服用

孙辉宇在服用熊去氧胆酸时,用药时间很不规律,有时会在饭后才想起服药。熊去氧胆酸的最佳服用时间是在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左右,这样能保证药物在胃肠道内充分溶解和吸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溶解胆结石的功效。但饭后服用时,食物在胃肠道内占据了大量空间,并且食物的消化过程会改变胃肠道内的生理环境。这不仅会延缓熊去氧胆酸的溶解和吸收速度,还可能导致药物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由于药物不能有效发挥溶解胆结石的作用,胆结石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胆囊内持续刺激胆囊壁。胆囊长期受到结石的刺激,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其防御功能下降。同时,未被有效治疗的胆结石还可能引起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资料来源:

[1]涂珍兰,张琴,张芹,等.胆结石患者取石术后健康素养、健康行为、生活质量与其复发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5,34(04):108-112.

[2]柳冀.4招碎石,循序渐进[J].祝您健康,2025,(14):30.

[3]朱文涛,董祥冬,黄秀娃.流通池法在熊去氧胆酸片溶出研究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25,37(02):19-23.

(注:《回顾:苏州一男子长期吃熊去氧胆酸,溶解胆结石,一年半后咋样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