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这样一座小城,它虽然旅游名气不大,鲜为人知,但古建筑底蕴却极其深厚!
在它仅仅15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蕴藏着多达1500余处的古迹,这是一份怎样令人惊叹的历史馈赠!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众多古迹中,这里有15处更是荣耀地登上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这样的数量规模,让它跻身中国国保数量最多的县前十名之列。
它就是坐落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平顺。
平顺的国保级古建包括咱们之前介绍过的天台庵、佛头寺、龙门寺以及大云院。
天台庵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后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 年)重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佛头寺虽规模较小,但寺内的建筑和文物却独具特色。现仅存佛殿一座,殿内绘有壁画,运用沥粉堆金、工笔重彩的技法,展现佛教的护法诸神二十四诸天。
龙门寺原名法华寺,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 550 年),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
大云院的弥陀殿是中国现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殿内的五代壁画是中国现存寺观中惟一的五代壁画遗作。
此外,平顺的国保单位还有明惠大师塔、九天圣母庙、回龙寺、夏禹神祠、金灯寺石窟等。
淳化寺
淳化寺坐落于阳高乡阳高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是龙门寺的下寺,现仅存一座正殿,为一处较为完整的金代遗构,殿前有两座宋代石经幢。
明惠大师塔
明惠大师塔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是为纪念明惠大师而建。该塔通体由塔基、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五部分组成,造型仿照木构建筑,雕刻精美,是唐代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的珍贵遗存,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位于北社乡东河村,始建于北宋,元代有过增修,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现存有北宋的圣母殿、元代献殿等建筑,其中北宋建中靖国元年碑刻关于舞楼的记载很有价值,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活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回龙寺
回龙寺地处阳高乡侯壁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佛殿为金代建筑,殿内有清代壁画,也保留了很多民间工匠做法,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禹神祠
夏禹神祠也在阳高乡侯壁村,建于元代,听名字就知道这祠堂是为了祭祀大禹而建。
祠堂为一进院落的四合院布局,山门为明代所建,同时也是一座倒坐戏台。正殿为元代建筑,殿内梁上有彩画。
金灯寺石窟
金灯寺石窟位于玉峡关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石窟群凿于山腰崖壁自然形成的石凹内,开凿于明代。
金灯寺石窟以殿堂石窟最为突出,石窟内有活佛、菩萨、金刚、天王、罗汉等众多形体秀美,雕造精细的人物,艺术风格融合了明代的佛教艺术特点和地方文化元素,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青北大禹庙
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北社乡,创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不过正殿为明代遗构,斗拱、梁架、浮雕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是保存较好的一处古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建于清代。该庙是当地民众祭祀圣母的重要场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创建年代无法考证,但现存正殿为元代,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结构稳定。北社村的独辕四景车赛会这一民俗被选为第三批国家非遗项目,与该庙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北社大禹庙
北社大禹庙同样在北社乡,是一座集元、清两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和精美壁画而著称。
西社卫公庙
西社卫公庙位于北社乡,其中正殿和献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多为清代所见。该庙是为纪念唐代名将李靖而建,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顺的这些国保单位,除了数量众多、年代久远之外,其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工艺的精湛性以及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都让人为之震撼。
这些古建让人深深感受到了那未曾被中断的历史,同时又在村民的热情中赋予了历史一些活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都是 “地上文物看山西” 的生动写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