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太行山的古建宝藏,有“中原古建筑博物馆”,个个都是河南之最

予茶说 2025-01-23 10:08:29

它跨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山脊沿三省边界延展,绵延400多公里。

它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两大地理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

它就是太行山。

太行山自古就是距离中华文明中心地带较近的大山川之一。从4000年前的夏商开始,华夏的文明就在太行山区孕育、发端、繁盛。

太行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代城垣、寺庙、碑刻等。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很难想象先辈们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难,才修建了这么多的建筑。

但也正是这样复杂的地形,这些古建宝藏才得以保留。这篇咱们就一起看看太行山周边蕴藏着的古建宝藏。(本篇为河南省部分)

济渎庙——奉仙观——阳台宫——王屋山

济渎庙

从太行山最南端的济源开始,这里最大的古建宝藏便是济渎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位于济源城北,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是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

该庙整体布局呈“甲”字形,也有说是“龟”形,意为金龟探海。

占地面积真的很大,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面积有10多平方米,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

庙内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始自北宋,历元、明而迄于清,绵延千年而不绝,本身就是一座具体而微的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

其中的济渎寝宫是河南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硕大的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是河南现存价值最高的明代木牌楼。

济渎庙全年开放,一般为早上8:00至下午17:30。不过具体开放时间可能因季节或特殊活动而有所调整,建议提前查询或咨询景区。

奉仙观

距离济渎庙不远的一座仙风道骨的所在便是奉仙观,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仙观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 685 年),原名 “奉先观”,意为供奉先人之意。

这座道观的面积不算大,但它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建筑文物,如三清殿的金代建筑、唐代的太上老君石像碑以及院内的石刻等。

三清殿是奉仙观的主殿,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这座大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 1184 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减柱造,仅用两根后金柱撑起了屋顶主体。

这种建筑手法使得大殿内部空间更加宽敞,同时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另外,观内的玉皇殿是明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正脊是琉璃瓦饰,塑有花卉、龙凤等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殿内梁架和斗栱上的明代彩画依稀可见。

阳台宫

阳台宫是王屋山三宫之一,很多人是因为“愚公移山”知道王屋山的,而愚公想要搬的这座山里,就藏着阳台宫这一千多年的国宝。

阳台宫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由唐玄宗李隆基敕命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创建,初名阳台观,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布局依中轴线,错落有致,大罗三境殿居前,玉皇阁坐落于后,两边有廊房。

其中,大罗三境殿也叫做三清大殿,是河南现存的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玉皇阁是清代重修的明代歇山式三重檐三层阁楼式建筑建筑,是河南最高大的古阁。

此外,阳台宫的斗拱、屋脊、石柱、浮雕也都非常精美,是少有的艺术珍品。

来到阳台宫当然也不能错过王屋山。车行至王屋镇时,远远便能看到王屋山的主峰天坛。

虽然王屋山海拔不够高,但立于黄河的北边和太行山南边,还是给人一种壮阔感,来这里感受一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人都变得畅快起来了。

以上就是太行山周边蕴藏着的古建宝藏(河南省部分),太行山周边还有其他古建宝藏,后边咱们继续分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