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湖:镶嵌在哈密巴里坤大草原上的高山湖泊,新疆重生湖泊的代表

维达说 2023-11-23 01:20:41

在不少人眼里,干旱的荒漠,似乎就是对新疆的基础形象。其实依托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的新疆,接受了丰富的降水,并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冰川中心,这些冰川的融水滋润除了干旱区中的一个个“湿岛”和绿洲,而山脉中的断裂活动则促使了山间断陷洼地或盆地的形成,再加上冰川、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堆积物的堰塞,便有了众多的高山湖泊,巴里坤湖便是如此。

一湖分东西,咸淡分明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蒙古语称巴尔库勒淖尔,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属于东天山北麓的一座高原湖泊。湖面略呈椭圆形,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13公里,面积约113平方公里。在湖的中央,有一条南北向的砂石堤将巴里坤湖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其中东湖碧波荡漾,西湖则是一片银白。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巴里坤湖主要靠周边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流入补给,长期以来的积淀形成了各种盐类和矿物质,而河流多从东湖注入,所以盐度相对较低,属于微咸水湖,而西湖由于沙堤阻挡水体交换,湖水盐度较高,是有名的盐湖,蕴藏着丰富的芒硝和钾镁盐类资源和卤虫(丰年虫)资源,天旱少雨时,湖周便会泛起白色的盐碛。

巴里坤湖的东侧还有大片沼泽湿地,是巴里坤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周围是巴里坤草原牧场。每当盛夏,哈萨克牧民便会来到湖畔游牧,那时毡房座座,牛、羊、骆、马成群,牧人们还常在湖滨草原举行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此时湖光山色,牧歌婉转,巴里坤湖就成了是一处避暑旅游的好地方。

此外,巴里坤湖至今还流传着“汉姑泉”和“蒲类海”的美好传说。据说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斗争,汉姑娘最后被压在尖山下石化了,哈萨克青年趁机扭住山魔一同沉入湖底,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为后人保住了巴里坤湖这片牧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唤作“汉姑娘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

这个美丽传说也从侧面验证了巴里坤湖的水源确实来自周边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据史书记载,巴里坤湖这个地处东天山北麓的“海”面积最大时曾达数百平方公里,还留下了“滟滟溶溶波一片,古苇纤鳞都不见,周三百里磨青铜,历万千年澄匹练”的诗句。

从萎缩到新生,巴里坤湖的生态修复路

但岁月变迁,随着降雨的减少,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巴里坤湖的湖水面积已经萎缩到140平方公里。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的,2006年时巴里坤湖甚至萎缩到了仅剩下37平方公里。湖区的小气候不断变得干燥,湖盆周围的草场沙化面积也不断增加,总面积达134万亩的巴里坤湖湿地草场退化面积高达70%。

其中的人为因素便是依托巴里坤湖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的芒硝开采产业,巴里坤县自1965年就开始进行硫化碱生产,高峰时有23家硫化碱生产企业,硫化碱产量曾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5%以上,税收曾一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近80%。但盐化工产业遗留的化工废渣也使巴里坤湖的湿地草场退化成了戈壁碱滩,严重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

认识到再也不能任由巴里坤湖萎缩下去的现实后,当地先是出台了《巴里坤湖生态功能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将134万亩湖区湿地列入到了保护范围,不但对湿地周围土地实行零开发,同时规范上游打井、修塘坝等可能影响冰雪融水向湖区渗流的行为,而且还在巴里坤城的南山坡种植了万亩生态林。

同时针对盐化工产业的影响,当地力谋划产业转型,对巴里坤盐湖化工工业园区6家化工企业逐步关停退出,1家煤焦化企业搬迁至该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进军活性炭产业,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为了应对巴里坤湖的水体萎缩,还启动了柳条河大型灌区改造工程。将柳条河节余的水将直接补充到巴里坤湖。

如今随着植被修复保护、生态林种植、灌区改造、湖区补水等一系列措施的修复,巴里坤湖的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湖区面积基本恢复,草长势良好。巴里坤湖也由布局化工产业转变为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巴里坤湖,作为镶嵌在东天山山脉中的“蓝宝石”,在经历萎缩、修复后,重获新生。碧波荡漾的湖面,倒映着山峦的起伏,水草丰美,候鸟成群,三两牛马怡然漫步,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或许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吧。

上期回顾:艾丁湖:与其说是中国海拔最低的湖泊,不如说是芒硝储量3亿吨的盐泽

备注:本文是《西北五省合集》的第48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1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