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后一战:号称日本“陆军之花”的关东军,为何不堪一击?

佳霖谈历史 2023-07-16 09:54:04

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也是小日子的灭顶之战。

苏联在此战中,仅用一周时间就击溃了75万关东军。

那支令人闻风丧胆,号称日本“陆军之花”的关东军,为何在苏军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呢?

1919年,为了更好地殖民中国东北,日本政府将原先的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军司令部,这便是关东军的由来。

关东军成立之初,人数约万余人。

此后,随着形势发展需要,日本向东北地区不断增兵,关东军规模也随之迅速膨胀。

至1942年10月,关东军升格为总军前后,下辖15个师团,其中10个甲级师团,另有1个装甲军、22个守备队,加上骑兵、空军,总兵力近百万。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惨败。

但就在德国急需帮助时,日本人泼了一盆冷水。

日本政府正式告知德国方面,表示不会出兵参加对苏作战。

此时,东北地区的抗日活动已经偃旗息鼓,没有作战任务的关东军,便成了日本对抗美国的战略预备部队。

1943年底,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为支援太平洋战场,东京大本营从关东军抽调了大量主力南下。

虽然大本营抽调关东军兵力的同时,也在不断补充兵力。

但调走的都是主力师团,而补充来的部队,却多是丙级、丁级,甚至是丁级师团。

这些三四流师团,普遍装备不足,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

由此,昔日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陆军之花”也变成了空架子。与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1945年2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吃了大亏。

罗斯福预感接下来进攻硫磺岛、琉球以及日本本土,伤亡可能会比较惨烈。

便在雅尔塔会议期间,要求斯大陆出兵夹击日本关东军。

斯大林对东北其实一直都有野心,只是欧洲战事还未结束,并且从欧洲大规模调兵至远东,也需要准备时间,最起码得三个月。

所以在出兵夹击日本的问题上,斯大林起初表现得并不积极。

罗斯福不清楚其中内幕,加之他对日军实力也出现误判。认为关东军依旧强大。

因而为了争取苏联出兵,罗斯福便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换取斯大林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承诺。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按照《雅尔塔协定》,苏联随即开始准备对日作战。

日本方面,这时候也知道败局已定。为了争取所谓的体面媾和,东京大本营决定贯彻全面收缩、本土决战的总战略。

即对苏联采取“避战求和”方针,必要时,可以放弃中国东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

对美国则采取“以战求和”政策,作出本土决战姿态,争取与美国媾和,有条件的结束战争。

当然,鬼子也不是傻白甜。

苏联的胃口有多大,他们心知肚明。

所以,日本对苏联采取“避战求和”的同时,也制定了应战预案。

大体来说,就是利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天险,构筑第一道防线,力争阻止苏军机械化兵团的迅猛进攻。

如果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关东军主力便撤至长大铁路以东、长图铁路以南区域,沿铁路负隅顽抗。

在万不得已时,也要全力坚守长白山区,确保退路,争取在朝鲜半岛与苏军决战。

1945年7月,苏军调动基本完成。

据统计,苏军共有3个方面军,18个集团军,1个海军舰队,共33个军,总兵力174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刚打完欧战的精锐。

装备方面,苏军集结火炮2.9万门,坦克5250辆,作战飞机5100架,战舰93艘。

与此相比,日军实在相形见绌。

为了保证本土决战,东京大本营事先调走了关东军大量装备,其中包括1200架战机。

这导致关东军加上伪满蒙军,虽然号称百万之师,但却只有可怜兮兮的3700门火炮,600辆坦克,140架战机。

双方在重武器方面的巨大差距,使得战争还没开始,胜利的天秤就已经倒向了苏军。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左右,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

原子弹巨大的威力,瞬间便吞噬了整个广岛,导致10多万人死亡,3.6万人受伤。

8月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警告日本政府,如果不投降,那么美军还会对日本进行核打击。

但日本政府一如既往的死鸭子嘴硬,对外继续叫嚣着本土决战。对内则隐瞒消息,只说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一种新型炸弹。

先前的李梅轰炸,日本60多万人被炸死炸伤,东京基本被烧成废墟。

所以,此时的日本民众对广岛被夷为平地也是见怪不怪了。

核爆后的广岛

不过,接下来的一则消息,却让整个日本都慌了手脚:8月8日夜,苏联政府发表了对日宣战的宣言。

次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日军盘踞的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进行空袭。

日军无力还击,丧失制空权。

空袭的同时,150万苏军地面部队越过国境线,向关东军发起进攻。

日本政府之所以敢跟美国叫板,就是赌苏联不会参战。

如果有可能,日本政府还希望苏联作为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调停人。

可苏联的宣战,如同釜底抽薪,让日本失去了所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针对日军的布防,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决定兵分三路,用闪击战摧垮关东军。

外贝加尔方面军从外蒙古东部实施突击,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

远东第1方面军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从滨海地区实施突击,切断关东军与朝鲜的联系;

远东第2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配合下,由北向南实施突击。

西线战场,由于日军的布防较弱,只有3个师团。

且工事薄弱,经不起苏军的重炮轰击。

所以西线的进展非常顺利,苏军很快突破日军防线,并得以长驱直入。

东线和北线,日军的抵抗相对激烈,但因为日军对苏军的闪击战估计不足,仓促应战,不堪一击。也没有造成太大阻碍。

举几个例子说。

日本不重视坦克的发展,关东军自始至终都不相信苏军的坦克能穿越原始森林。

结果苏军轻而易举就穿越了。

鬼子不重视坦克,顺带着也影响反坦克武器的研发。

当时关东军装备的反坦克步枪,打不穿苏军坦克。别说还手之力,连招架之功也没有。

关东军殖民统治东北期间,修建了大量永固工事。

苏军进攻前,鬼子工兵在要塞与要塞之间布设地雷,以为这样就能阻止苏军前进。

然而在苏联工兵看来,关东军简直太业余了,连最基本的布雷作业都是杂乱无章,远不如德军那般严谨。

试想,这时候的关东军连雷区都布不好,又能拿什么去阻挡苏军的闪击?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远东第1方面军绕开了日军重兵驻守的要塞,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实施突击;

远东第2方面军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松花江实施突击。

鬼子实在拦不住了,只能派出“特攻营”阻击。

也就是让狂热的士兵背负炸药,与苏军坦克同归于尽。

可一个人又能身负多少炸药呢?

日军的疯狂行为虽然给苏军造成可不小损伤,但注定是螳臂当车。

眼看形势不对,关东军司令部立即转移到中朝边境很近的通化。

附近的大批日军也向通化集结。

与此同时,天皇裕仁在东京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战守之策。

与会的一部分人主张投降,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

然而就在开会时,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

核爆引起的6千多度高温,将6万长崎市民化为灰烬。

在美国原子弹加苏联铁拳的双重威胁下,日本政府终于怂了。

但是,到了内阁投票表决环节,军内的狂热派分子,如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却坚决不同意投降。

见此情形,首相铃木贯太郎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简直要疯了。

因为若能早点向美国投降,还有那么一点点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少还能争取保住天皇。

而如果再拖上几天,让苏军杀入日本,怕是到时候连天皇都得被抓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8月11日,苏军第16集团军和北太平洋区舰队对库页岛南部的日军发起进攻。

8月11日至12日,苏军太平洋舰队在朝鲜北部登陆,攻占雄基、罗津等地,从陆上切断了关东军由朝鲜撤向本土的退路。

至此,关东军败局已定。

8月14日,天皇裕仁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并在会上决定“终战”。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天,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通过电报向华西列夫斯基投降。

此后几天,关东军大部缴械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部队被歼灭。

根据统计,远东战役:关东军有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被俘。

另有8万多鬼子极有远见,在天皇宣布投降后,撒丫子跑路,逃到了中国关内和38线以南,侥幸逃过一劫。

苏军方面,阵亡12031人,伤24425人,总计损失36456人。

另损失坦克78辆,火炮232门,飞机62架。

从双方损失就能看出,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苏军,在军事指挥和军队素质上,完全不是大换血后的关东军可比。

这场“八月风暴行动”,可以说是标准的降维打击。

3 阅读: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