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反馈,天气现在是越来越热了,按说已经立秋了,应该越来越凉快了,气温也应该慢慢降下来才是,其实这是到了末伏了,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有10天时间,末伏虽然是是最后一个阶段,天气反而感觉还要炎热,相当于回光返照,秋老虎其实更凶,如果过不好末伏,反而还会严重伤身。
虽然立秋了,俗语说得好:“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还是肆虐。热扰心神,暑热最易伤心,人们往往心烦不宁,思绪杂乱,坐卧不安。这种往往是情绪中暑,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血气运行,心情不畅会增加血管疾病和心脑方面的风险。
此时,除了做好日常防暑降温,还应该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事不烦,处事不躁。
个人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出汗和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炎热天气的抵御能力。
三伏天,人们常说苦夏,气候炎热胃口不好,人的消化功能比较差,这个时候就不应大量吃肉来补充损耗了,真要吃肉等到秋天,俗称贴秋膘。
另外“秋瓜坏肚”,因为秋瓜寒性较大,对西瓜等秋瓜要适量,以免损伤脾胃,阴阳失衡。
饮食方面有些小建议:
1、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进入伏天,人们食欲不振,身体易瘦,饺子开胃解馋,入伏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过夏。
二伏是夏季最热,中医有“以热制热”一说;然后二伏时正值小麦收获,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完大汗淋漓,既能尝鲜,又能祛除体内寒邪之气。
三伏已是立秋之后,人的食欲逐渐恢复,三伏天吃“烙饼摊鸡蛋”,突出了一个“补”字。在三伏当中,二伏的时间比较为漫长。到了三伏,很多人苦夏已经苦的差不多了,整个人消瘦了很多。所以,这时要适当多补充营养。而烙饼摊鸡蛋中有高蛋白的鸡蛋还有适量油脂和膳食纤维,是三伏天非常合适的清补食物。
2、末伏来了,饮食上要多吃酸味食物,中医认为,酸味具有固涩、收敛效用,比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可以固表止汗、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少食辛辣食物,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枸杞、银耳、山药、扁豆、猪肉、鸭、鲫鱼、黄鱼、柚子、鸡肉、兔肉、花生、黄鳝、梨等。
3、多喝温和养胃的清粥,粥能生发胃津、补益阴液、健脾胃、补虚损,最养人。
山药粥,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小米南瓜粥,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功效;
山楂粥,健脾、消食、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打好秋补的基础。
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且雨水较多,会显得十分闷热难受,要防止湿气入体。
养生方面几个建议:
1、湿气通于脾,健脾是末伏养生的关键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脾俞、丰隆、足三里三个穴位,每天各按百余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2、中医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时候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这样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
3、末伏时温度仍然较高,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大吃特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末伏的相关知识,末伏到了,有针对性的饮食和养生,就能平安顺利过伏,从而健康、轻松地迈进秋天的大门。
感谢关注灵犀道馆,弘扬传统文化不易,感谢支持。觉得好的话,请分享给家人朋友,把上面这些小建议记下来做好,愿各位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