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念,会彻底改变你看待孩子成长的方式

萌芽研究我最行 2024-12-13 02:41:27

改变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的终点不应只是单元卷上的满分,而是培养孩子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能力。

Joshua 原创画作:眼(2023)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焦虑的时代,分数在很多地方竟成为了衡量孩子成败的唯一标准。

每一场考试后,成绩单上的数字仿佛决定了一切,而我们似乎也因此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我们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却常常忽略了教会他们如何应对成长过程中的起伏与挑战。

教育,不仅是智力的培养,更是情感与品格的塑造。

在这条充满崎岖与坎坷的道路上,我们是否还能始终记得初心?

1

“你要考满分。”

“别人家都能考96分,为什么到你就只能90分!”

“复习都不认真,看看这成绩,真丢人!”

……

上周,全国各地的学生迎来了期中考试,卷子发下来,这样的话语从家长口中脱口而出,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标配”。

哪有不想考好成绩的孩子呢?

但面对父母沉甸甸的期许,持续的分数压力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沉重。

孩子既无法从中获得成长,也不能得到支持。

因为真正的学习,并不仅仅是黑板上的题目与试卷的拉锯战。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的乐趣在于探索未知,享受发现的喜悦;

在于和人一起讨论、分享,甚至是在课外阅读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这些微小的幸福,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底色。

考试的分数可能有点刺眼,但是换个角度想,它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学习,如何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价值?

没有跌倒过,如何会习得站起来的勇气?

然而,许多父母却经常在拿到试卷后,就将失望和愤怒转嫁到孩子身上。

如果每次只要考试不那么理想,就得承受父母苛刻的审视,那孩子也会逐渐用同样的眼光看待父母。

如果父母总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不仅会消耗孩子的精气神,还会消耗孩子向上的动力。

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会伤害到彼此,最终让双方都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2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孩子犯的错,大人也曾经都犯过,甚至至今仍然会犯。

每次孩子写错几个字、漏掉几个标点符号时,父母便批评他们“不用心”或者“太马虎”。

然而,写错字、漏掉标点符号,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聪明,这些都是他们大脑发育的自然过程。

正是这些一个一个小的失误,构成了孩子成长的轨迹。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经常在生活中犯错。

谁没有丢过手机,忘记拿钥匙,或者漏掉重要文件呢?

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成人尚且在不断学习和成长,那么,孩子犯的这些小错误,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如果父母总是把焦虑与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被这种“分数至上”的思想所困扰,最终形成对成绩的病态依赖。

Joshua 原创画作:双面人(2023)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几十年,这个社会会迎来更大的变革。

不管你认可不认可,人工智能都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大环境。

在这种大变革面前,父母的责任之一,便是帮助孩子看见更广阔的前路,而不仅仅是逼迫他们去追求那些永无止境的高分。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孩子用心去感受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非让他们疲于应付考试和分数。

还有很多事情,比卷面上的分数更重要,更需要我们去关注——

教会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如果说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生活,那么它首先要教会孩子感知生活的美好。

自然界中的一棵树、一朵花,甚至是城市街头的涂鸦,都能成为孩子发现美的途径。

我们常常忽视,孩子的视野和心灵正在通过他们与世界的每一份互动中不断拓宽。

无论是通过一场天马行空的绘画创作,还是通过一次没有目的的散步,他们在与这个世界的接触中,正在慢慢学会如何观察和思考。

教会孩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教育的真正力量,并不在于单纯的灌输,而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孩子不应只是盲目接受外界给出的答案,而是要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背后的逻辑与原因。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孩子辨别真伪、判断对错,甚至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见解。

比如,教孩子如何分析一张试卷、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考试,帮助他们从早期就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哪怕带着孩子做试卷的复盘和分析,不同的角度,孩子学到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回顾:考试后,请不遗余力教会孩子复盘的能力,不然会吃亏!

未来的世界,技术和信息层出不穷,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孩子,才能在这个充满信息噪音的时代中,作出明智的判断。

带孩子多多体验尝试与失败的教育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孩子生活中充斥着“完美主义”,每个任务、每个活动都必须达到某个标准,而失败则被视作不可接受的缺陷。

家长对满分和高分的极度执念,恰恰体现了完美主义的陷阱。

然而,教育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勇于尝试和面对失败的能力。

失败并非一件可耻的事,它只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未来的孩子,必须学会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而不是被失败所压垮。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不同领域中尝试,而不必太过担心他们是否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无论是学习一项新乐器、尝试写作、还是挑战一项体育运动,失败的经历能帮助孩子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只要有决心与勇气,失败并不代表终结,而是一次新的开始。

父母的坚定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多的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与支持者。

与其纠结于各种分数的排名和落差,不如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共同探索生活。

不管是一起复盘学习,还是放松思考,都是我们更值得投入的领域。

陪伴不是做出牺牲,更是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思考、一起分享兴趣爱好,和他们一起讨论人生和理想,我们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温暖与关注。

这种无声的陪伴,会在孩子心中埋下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坚定。

3

教育从来都不是分数的竞争,而是一个培养全面能力的过程。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孩子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考试的高低。

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应对挑战的勇气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它们可是比校内分数更为重要的能力。

当我们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考试机器”时,

当我们放下对分数的过度焦虑,去关注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刻挑战和机遇时,

教育的真正意义便悄然展开。

在这条充满未知的旅程中,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长,共同探索,

才能滋养最珍贵的教育。

互勉,萌芽。

作者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

0 阅读:0

萌芽研究我最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