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印象里,科研似乎一直是男性主导的领域,但实际上,女性在科研中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2004年,山东女子密码学家王小云生产恢复期的闲暇时间,拿起纸笔破析美国顶级密码——MD5。

在尿布奶瓶的“围绕”下,她愣是一点点找到了密码的漏洞,并在国际密码学大会上,淡定地演示MD5破解过程时。
紧接着,她又把目标对准了美专家宣称:中国人就算花100年也破解不了的——SHA-1。
结果,王小云只用了短短6个月,就再次让美国专家们“打脸”,让他们为此专门举办研讨会,试图弥补这个“窟窿”。

咱们国家更是直接奖励王小云 711 万元,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实力的认可,更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科研女性,中!
“密码女王”王小云都说“虎父无犬子”,出生在教育家庭的王小云,自幼便对数字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敏感。
每次考试,数学成绩始终让同学们望尘莫及,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物理成绩同样在班里长期稳居前列,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同学心中的学习榜样。
但有些可惜的是,王小云在高考时物理成绩并不如意,这让一心想读物理专业的她,意外被山大的数学系录取。
虽然是阴差阳错选了数学,她很快发现数学中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对她的吸引一点也不比物理少。

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总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而且解题思路独特,常常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
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吸引到了潘承栋教授的关注,他对王小云的数学天赋和努力十分欣赏,决定亲自指导她的学习和研究。
在潘承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王小云的数学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她对数学的热爱也愈发深沉。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教授向王小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研究密码学。
但当时国内对密码学的研究刚刚起步,一直专注于数学研究的王小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潘教授。
但潘教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想办法安排她去“西电”听密码学讲座,希望她能在接触密码学的过程中接受这个研究方向。

起初,王小云对这次听课之旅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她只是抱着敷衍老师的心态去了。
然而,课堂上密码学家深入浅出的讲解,那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变化和可能性的二进制组合,彻底点燃她内心的热情。

回来后,曾经那个只对数学痴迷的她,如今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密码学的怀抱。
1994年,王小云开始尝试破解美国所研制的,号称世界最顶级的两套密码——MD5和SHA-1。

由于密码学在国内不受重视,王小云的破密几乎得不到相关的经费支持,但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密码学,王小云自费购置了专业设备。
在破密过程中,王小云还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她的女儿出生了。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产后一两个月应该是好好调养身体的时候,但她在坐月子期间,依然没有停止对MD5算法的研究。

在那段日子里,女儿的哭声、奶瓶的碰撞声,与她笔下沙沙的书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她坐在书桌前用纸笔手推方程计算,用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字,一步步将MD5算法推演出来。
一己之力让美密防线“塌方”在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分析算法、寻找“碰撞线路”的过程中,她手中的笔就是她唯一的地图和指南针。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她还研究出了有效明文修改技术,为破解MD5密码打开了一扇关键的大门。
在多年的艰苦努力后,王小云完美解析出了MD5密码,并在国际密码学会议公布这个结果。
然而,这个结果实在是太惊人了,以至于很多密码学家都对其表示强烈怀疑,尤其是来自美国的专家们。

在他们的认知里,MD5密码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是美国在密码学领域领先地位的象征,怎么可能被轻易攻破?
面对这些质疑,王小云主动提出进行结果验证,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步骤都被仔细核对。
最终,结果证明王小云是正确,美专家们一直视为完美的密码系统,被证明存在巨大漏洞。

面对国际上的赞誉和美国的“吃瘪”,王小云并没有骄傲自满,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
而此时,另一个强大的对手——SHA-1密码,进入了她的视野。

作为当时世界上顶尖的加密算法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军事等高精尖信息加密领域,其安全性被认为比MD5还要高。
虽然美国相关机构对其信心满满,但王小云却不这么认为,她敏锐的直觉告诉她——SHA-1密码并非无懈可击。

也就是半年时间,王小云便将SHA-1的破解结果投稿,恰逢第二天美国召开国际信息安全RSA大会。
在这场大会的密码讨论板块,密码学专家公开告诉世界:SHA-1被王小云破译,美国也被迫宣布停用SHA-1。
王小云的这一成果,不仅补足了国内密码学的空缺,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国对于她的才华更是垂涎三尺。

于是,美国的一些机构和企业,纷纷向王小云开出了天价薪酬和丰厚待遇。
他们以为在如此诱人的条件面前,王小云很难不动心,但他们低估了王小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之后,王小云站在三尺讲台上,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全部传授给学生们。

在王小云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密码学人才,也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密码学的执着追求,投身到了国家的密码事业中。
这些人才分布在各个领域,为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成为了我国密码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谁说理科女不懂生活?接连破解MD5和SHA-1算法后,王小云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继续在密码学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

于是,她带领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始了新的征程,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她研发的SM3网络密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重要领域,成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线。
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她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之后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荣获了“未来科技大奖”,并获得了711万元奖金。
在科研事业之外,王小云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事业与家庭的完美平衡。

这位在密码学领域叱咤风云的“大神”,在生活中居然是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小花”。
她不喜欢在网络世界里“冲浪”,对她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养花集邮,可比虚拟的网络世界有意思多了。

而且,她还特别爱时髦爱打扮,工作之余会涂上口红、穿上漂亮的裙子。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科学家也可以很时尚,也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她的科研团队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女性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在她看来,科研成果与性别毫无关系,性别绝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科研能力的标准。
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科研领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结语科研没有性别之分,只要有敢想敢干的 “狠劲”,愿意深耕钻研,就能创造奇迹。
比起娱乐圈的花边新闻,这样的硬核传奇才更值得我们疯狂打call!
部分素材来源:《密码学界的巾帼英雄——山东大学2005年十大新闻人物王小云》山大视点
《“另类”王小云:破译百万年难解密码的她,却独爱养花做家务》澎湃新闻
《王小云:密码学家的人生密码》清华校友总会
《她是这样的“中国密码女神”!》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