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张译拿完影帝后宣布暂时息影,是整个娱乐圈的“悲哀”

景子聊娱乐 2025-04-29 04:09:05

与同期成名的王宝强、陈思诚等人不同,张译没有在娱乐圈开辟多条道路,而是执拗地在演员这条路上深耕。

每当爆火之后,他便会消失在公众视野,这种低调在娱乐圈显得格格不入,也被不少黑粉讽刺“假清高”。

在本届的华表奖典礼上,“二封影帝”的他在获奖仅3分钟后,就突兀用一句“我要息影”而再度消失。

这场“说走就走”的息影之旅,到底是张译的“任性之举”,还是酝酿已久的“王者归来”前奏?

华表奖上说“息影”

4月27日,华表奖颁奖礼在青岛盛大启幕,张译仰仗着《三大队》中的精彩演绎,二次加冕“华表影帝”。

不过,当张译听到自己二度封帝时,他的脸上却是有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似乎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能获奖。

而坐在他身旁的沈腾瞬间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这波稳了”的表情,那模样仿佛得奖的是他自己。

这一幕,被镜头精准地捕捉下来,也让网友们纷纷调侃:“沈叔叔比自己拿奖还开心,看来是心服口服。”

在全场如雷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张译迈着略显激动的步伐走上领奖台,接过那座象征着无上荣誉的华表奖奖杯。

站在聚光灯下,面对台下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张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张译表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它更属于《三大队》的全体主创人员,属于那些为了这部电影付出辛勤努力的每一个人。

同时,他也要特别感谢人物原型“程兵”,是他的真实经历和英勇事迹,提供了如此精彩的故事蓝本。

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但当众人都在为他欢呼雀跃之际,他却说出了那个让人预料不到的决定:“息影一段时间。”

其实,张译做出息影的决定并不算稀奇,他此次的二封影帝看似是一夜成名,实则是多年努力积累的结果。

从跑龙套到影帝

张译的父母都是老师,两人一心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小时候的张译却对父母的期待“免疫”。

但性格内向又不爱学习的他,却对播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听广播,模仿播音员的声音和语调。

其中,罗京那字正腔圆、沉稳大气的播音风格,更是让张译崇拜不已,成为了他追逐梦想的目标。

高二那年,张译便通过了北广的专业课考试,但由于他当时还是高二学生,不符合参加文化课考试的条件,只能无奈放弃这次机会。

第二年,他再次满怀信心地报考北广,这一次只填报了“北广”这一个志愿。

他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结果却是他的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录取标准,再次与北广失之交臂。

连续“两次落榜”后,张译瞬间从怀揣梦想的少年,变成了迷茫的待业青年。

那时,恰逢话剧团正在招生,父母怕儿子会因为落榜而想不开,便让他去考考试试。

起初,他对表演并没有太多热情,甚至有些瞧不上这个行当,觉得它远不如播音来得神圣。

但进入话剧团后,他才发现话剧同样是极具魅力,为了学习表演,他甚至想出了“偷”剧本的办法。

只是,地方话剧团的资源和学习条件毕竟有限,1997年,19岁的他踏上了北漂的列车。

初到北京,他四处报考表演及播音学校,希望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却无一例外都落榜了。

就在张译准备灰溜溜地回家时,一位战友建议他去报考军政话剧团,抱着最后一搏心态的他意外被录取。

可由于形象不出众,他在团里备受冷落,甚至给他列出了演戏的“三宗罪”:长得不好看、声音不好听、表演没天赋。

初恋女友的母亲第一次见到他时,同样毫不留情地嫌弃他长得不好看,还说他根本不像个演员。

就在张译几乎要被生活的压力压垮的时候,一位老师的鼓励,让他重新燃起了对演戏的希望。

当得知《士兵突击》正在征集演员时,张译直接写下求演主角的自荐信,但康导直接拒绝了他的主角梦,反而认为他更适合饰演班长。

虽然没有得到自己心中的角色,但张译依旧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他在剧中“人戏不分”的演绎,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张译。

但张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演员不能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角色,只有不断拓宽戏路,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破圈”之旅,尝试出演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作品。

从军旅剧到年代剧,再到都市爱情剧甚至是古装片,张译都能轻松驾驭。

他相继出演了多部优秀电影,每一部作品都让他成为了票房的保障,被誉为“票房劳模”。

可谁能想到,这位站在演艺巅峰的大影帝,内心深处却藏着深深的自卑。

喧嚣中的清醒独行者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上综艺、拍真人秀似乎成了明星们维持热度、吸金赚钱的“捷径”。

很多演员稍有热度,就迫不及待地穿梭于各大综艺之间,忙着刷脸、捞金,把演戏反而当成了副业。

可张译对这些邀约统统“say no”,他要把最好的自己留给每一个角色,让观众在他的作品中一次次感受到惊喜。

这种对流量的恐惧,对过度曝光的警惕,贯穿了张译的演艺生涯。

当他《狂飙》因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时,本可以趁着这股东风,疯狂接代言、上综艺,赚个盆满钵满。

可他却选择了“蛰伏”,他还想多留点神秘感给观众,不想把自己掏空了。

而且,他认为表演不是简单的在镜头前耍帅、卖萌,他对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但是,这种严苛只是对事不对人,他对拍摄剧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极其的关心。

在拍摄《悬崖之上》时,那可是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天气,整个剧组都被冻得瑟瑟发抖。

张译在拍摄间隙偶然间发现一位群演的手被冻得发白,作为哈尔滨人的他深知这种冻伤的严重性:不及时处理,手指可能就没了。

张译立刻冲过去,用东北人应对冻伤的老办法——用雪搓手,来帮这位群演恢复温度。

群演担心耽误拍摄进度,想要坚持继续拍摄,张译却霸道地叫来两个壮小伙,把群演架进帐篷里强制他休息。

直到群演安全离开,张译才想起自己还空着手,这才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手套戴上。

而这一点,也与他个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现实中的他就是个超级“猫奴”。

他们之间的缘分可不只是简单的喂养与陪伴,他把猫当成自己的表演老师,从中学到了表演中最珍贵的东西——真实、自然、纯粹。

这种从猫身上学到的表演技巧,在张译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他不想成为一个只会在舞台上表演的“机器人”,而是希望自己能用表演来传递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展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在这个“速食文化”盛行的时代,张译选择放慢脚步,用“沉浸式体验”为演技“蓄能”,这份魄力恐怕没几个明星敢效仿。

部分素材来源:

《再次获得华表奖,张译谈暂时息影充电:不好好演戏,会对不起观众》极目新闻

《封面人物|张译:问渠哪得清如许》芭莎男士

《张译:活到今天,不容易》澎湃新闻

0 阅读:45

景子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