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效果多明显?鱼多到局部泛滥把水染黑,还要继续禁吗?

科普猫猫说万物 2024-09-09 22:09:13

长江禁渔不到5年,效果显著,鱼群黑压压一片,可是生态专家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目前来看,禁渔令给了长江里几种家鱼喘息的机会,特别是草鱼、鲤鱼、鳙鱼这些,数量已经逐步在恢复。在长江边可以看到乌压压一片的鱼群,大的有胳膊那么长,小的也有巴掌大小。看到这些鱼,岸上的一些群众心痒难耐,好想撒一网子,可是撒完后就会被警察叔叔请喝茶,搞不好还要拘留十几天,只能待在岸上看看了。

草鱼、鲤鱼、鳙鱼数量增多,也带动了另一种鱼的种群扩大,它有“水中老虎”之称,钓鱼佬们都知道是什么鱼,没错就是鱤鱼。

鱤鱼又称黄颊鱼,是鲤科的一种大型凶猛性淡水鱼类。它体型修长,游动速度非常快,常在中上层水域活动,以其他鱼类为食。因为体型巨大,黑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也不是它的对手。虽然鱤鱼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牙齿,但是它的嘴唇有V字型骨板,一口就能把其他食草性鱼类咬成两段,遇到小鱼小虾鱤鱼都是直接吞的。

鱤鱼的生长速度极快,一年在适宜环境下可长五六斤,人工养殖下甚至可达十几斤。然而,野生鱤鱼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十来年才能达到较大体型。最大个体可达2米长,重达60公斤,是淡水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而且它的肉质比较鲜美,营养丰富。

长江出现大量的鱤鱼,说明生态恢复的不错,这类顶级猎食者不愁没有吃的,鱤鱼变多对长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能有效的控制家鱼的数量。

不过生物专家更想看到的是江豚、长江鲟、中华鲟这一类大型珍稀的肉食性动物。江豚属于哺乳动物,是长江里的“街溜子”,喜欢成群结队觅食。它们体型大,关键是耐力强还很聪明,长江里的鱼没有能打得过它的。目前长江江豚数量已经达到1200多只了,种群已经脱离了灭绝的危险。

禁渔令颁布以后,长江江豚露头的次数也多了,未来几年它们的种群扩大速度还会加快。实际上,江豚在我国老早就保护起来了,但是因为以前长江渔民过度捕捞,把江豚的口粮都抢了,一只成年江豚一天要吃10斤的鱼,鱼数量变少后,它们捕猎更加困难,因此种群数量老是上不去。

中华鲟也比鱤鱼要厉害,这家伙能长到1500多斤,比一头水牛还重,体长能达到5米,属于长江一霸。

不过这个昔日霸主很不乐观,专家估计不出来它们的野外种群数量,如今整个长江流域都难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据统计从1981年至今,我国已经在长江里放生了800万尾中华鲟鱼苗。

其实中华鲟的濒危与捕鱼关系不大,它们自古数量就稀少,而且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利工程的修建,给了中华鲟致命一击,它们没有办法洄游了,也无法产卵,这是中华鲟减少的关键,放多少条鱼苗也不管用。好的一面是,中华鲟人工养殖数量惊人,甚至可以在餐馆里吃到,价格也不是太贵。

总体说来,长江生态正在慢慢变好,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眼前。

长江虽然禁渔了,但是沿岸的渔民却没有经济受损,这是为什么?

国家给一些老渔民提高了养老金,还有的渔民成了护鱼员,政府划分了看守区域,这些护渔员定期巡逻,他们大多也是拿工资的老渔民。虽然禁渔了,可渔民的生活还是很稳定的,年轻一代人也不愿意干捕鱼的活了,收入虽然高,但是很辛苦。

那么网上经常看到警察抓的捕鱼人是干什么的呢?

其实这些人好多都不是当地人,他们喜欢流窜作案,沿着长江两岸偷偷捕捞。因为现在长江鱼多了,晚上这些人随随便便就能捕到两三百斤的鱼,一斤按照10元算也有小几千了。原来的当地老渔民变成护鱼员后,就是和这些人斗智斗勇。

长江毕竟还是太长了,流域面积也大,要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还是太难,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卫星技术发达,渔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卫星来监控长江。

另外,长江目前也解禁了钓鱼,只要不用爆炸钩且一人一杆,钓鱼佬是可以到长江钓鱼的。钓鱼佬最恨的就是电鱼、网鱼和药鱼的,有了这些钓鱼佬的监督和举报,偷捕现象也能少很多,毕竟他们很有耐心,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即便老是空军。而且钓鱼佬们舍得打窝,一个个打窝仙人给长江里的鱼带来了很多食物,守护长江也不能没有钓鱼佬。

0 阅读:0

科普猫猫说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