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狗婆蛇”,喜欢晒太阳见人就跑,它对人类是否有害?

科普猫猫说万物 2024-09-10 04:36:34

头和躯干长的像蛇,却有四只脚,创造成语“画蛇添足”的人估计画的就是它。它在湖南一带被人叫做“狗婆蛇”,还有的地方叫它四脚蛇、猪婆蛇,总之叫法非常多。农村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它,体型与壁虎差不多大,那么它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呢?这玩意儿有没有毒?

“狗婆蛇”其实不是蛇,它属于蜥蜴目,正式学名叫中国石龙子,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的低海拔山区、平原耕作区等地,如福建、湖南、安徽、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都可以看到它,河北和台湾也有分布。此外,它们还广泛分布于东南亚,越往南石龙子的个头越大。

蜥蜴都属于变温动物,中国石龙子也不例外,其活动频率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它们通常在温暖湿润的春夏两季比较活跃,尤其是天气温暖的4月—10月,经常可以在草丛、石堆和路旁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这些季节里,它们会频繁外出觅食和晒太阳以调节体温,而在寒冷的秋冬季,由于温度下降,它们的活动会减少甚至进入冬眠状态。在河南一带,中国石龙子出来的时间非常准确,惊蛰一到它们就苏醒了。

和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中国石龙子采用卵生的繁殖方式。在繁殖季节,雌性个体会选择合适的地点产卵,一次可产卵5—9枚,多者可达16枚,有小指甲盖那么大。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幼体会破壳而出。

为了保护卵不被一次性全部破坏,中国石龙子通常会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产卵,“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雌石龙子是懂得的。幼体石龙子一出生就可以自由活动觅食,但它们的存活率并不高,只有少数能够成功长大。

别看它们长的很可怕,农民们却很喜欢。不知道诸位小时候玩“狗婆蛇”时,有没有大人阻止,好多农村老人认为“狗婆蛇”是有灵性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它仿佛就是为农民而生的,专门吃各种对庄稼林木有害的甲虫,也可以吃蚊子和苍蝇。

中国石龙子是纯肉食性动物,最喜欢吃的是金龟子、蝼蛄、地老虎、天牛、蝗虫、蝽象、磕头虫及蛾类幼虫。看看这些虫子,没有一个是对农林有帮助的,全是害虫。“狗婆蛇”还喜欢吃蟑螂,要是在厨房里见到它千万别打,有它在蟑螂会少很多。

正因为此,中国石龙子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大量捕捉售卖是违法的。

其实石龙子是很难捉的,它们有一个绝技,断尾求生,估计是和壁虎是同过窗,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石龙子断掉的尾巴也会动弹,以此来迷惑敌人。

石龙子没有毒,大家可以记住一点,蜥蜴目下有6000多种动物,只有极少的一些是有毒的。在中国只有五爪金龙即圆鼻巨蜥有毒,还有少量的洞穴蝾螈体内有河豚毒素,其它的蜥蜴都没有毒,包括五毒之一的壁虎。有毒的蜥蜴大多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平时很难见到。

关于中国石龙子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蛇舅母”,这个故事古代就有了,属于那种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听他爷爷说的故事,代代相传。

话说以前有一条很厉害的蛇,它在一次捕食中扭坏了蛇骨,就是骨折了,四处寻找名医都治不好,最后它想到了自己的舅母“狗婆蛇”,据说四脚蛇有很大的灵力,想让它来治好自己的骨伤。去了之后本想着舅母会用什么灵丹妙药,谁知道竟然是往自己身上撒尿。好在这舅母的尿的确与众不同,堪比黑玉断续膏,尿一浇,蛇的骨头恢复如常,从此以后蛇一有伤就会去找石龙子舅母。

这个故事既荒诞又有科学依据,首先,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蛇是从巨蜥和毒蜥为代表的蜥蜴类群进化而来的。远古蜥蜴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地下洞穴或草丛等环境,大约在9000万年前,蛇退化掉了脚。这样看来,“狗婆蛇”与真的蛇的确有亲戚关系。

古人为什么编一个这么具有恶趣味的故事呢?因为中国石龙子的确喜欢撒尿,特别是人捉它的时候,一碰尿液滋就出来了,这属于一种应激反应。而且,在野外,蛇也经常找石龙子,不过不是去看病,而是去吃这位舅母,石龙子在很多蛇的菜单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石龙子在中医里属于一味药材,主要治疗的病也与尿有关,比如尿路不畅、淋漓等病,还可以治身上的脓疮。具体用法是晒干研成末内服,也可以与其它药材搭配外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一众医书中都有记载,所以才有人去捕捉野外的石龙子。现在石龙子也可以人工饲养了,很多爬宠爱好者都能掌握饲养方法。

0 阅读:8

科普猫猫说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