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票被时代淘汰!小学生玩的“收藏品”,把老年人的爱好秒成渣渣

千亦评文化 2025-02-17 04:18:35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碰到件事。之前经常吐槽我们收藏爱好者进入了黄昏,然后事实却是,“投机性”的收藏者从古至今都没改变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我有个上五年级的侄女,最近被他父母“混合双打”,原来他在二手平台上花了1.2万,买了几张卡片。

“小马宝莉”卡片

这姑娘也挺牛的,存了几年的压岁钱,然后用奶奶的手机操作,就这样一次性花出去了。要是买点衣服玩具什么的,父母还可以理解,但只为了几张带“签名”的卡片,就这样挥霍掉,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事是成功退掉了,以未成年为由向平台申诉,然后钱全部被父母没收。

坏事是我这侄女闹个不停,哭喊着:“这种卡片很稀有,以后还会升值呢,你们凭什么没收我的钱。”

哎,这也没办法劝,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现在闹得鸡飞狗跳,侄女甚至还要离家出走......

年轻人为了“卡片”疯狂 图源上观新闻

近两年卡牌热潮席卷全国,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在为这种卡疯狂消费。各种新闻也报道过,什么中学生花费10万元开卡片盲盒;一张“小马宝莉”卡片被炒到16万;各种球星、动漫、明星的联名卡,动辄几千上万,学生们争相抢购!

据《2023年中国收藏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卡片收藏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上百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276.6亿元。玩家数量已然超过500万人以上。

对比一下如今惨淡的邮票市场,那可真是把老年人的爱好秒成了渣渣!

从几年前,一张“青眼白龙”被故意炒到8700万,闹了个大乌龙之后。卡片收藏我就听过了。只能说现在年轻人玩卡片,和当年人们蜂拥而上玩邮票,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猴票

时代在变,但人性从来没变!之前介绍猴票暴跌,从巅峰时期的1.5万一张,一路下跌到如今的四五千元一张。这背后是老玩家抛售导致数量增加以及礼品市场的没落,但至少现在稳住了。

然后一堆年轻人蹦出来,大喊着:都是印刷品,谁玩啊,都是炒作骗傻子的。

那么请问,卡片是不是印刷品?几毛钱一张的成本卖出上万甚至十几万,是不是炒作?

猴票至少有过国家背书,而卡片全是商业公司经营,评级公司各种标准甚至玩的比银元还花,“信誉”风险大不大?

青眼白龙白金卡片

邮票的没落,说大部分年轻人不感兴趣了,这一点可以认同。但炒作割韭菜的方式,只不过换了一种“标的物”而已。卡片爆火后,新闻上关于各种“骗局”的报道接连不断。

这才几年时间?在国内撑得过80猴票的45年再说吧!有人说,那些炒文玩玉石、炒古董、炒钱币的人跑去炒卡片去了,资本操作的方式其实大差不差,没准还真有这种情况。

卡牌厂商搭建起森严的等级制度:R、SR、SSR、LSR等,仔细看看,是不是和钱币评级差不多?更大的风险是,几十块钱的“盲盒”,有人花到好几万去抽卡,这背后是否有“赌博”的嫌疑?

从兰花、黄龙玉、核桃、藏獒、多肉再到年轻人喜爱的球鞋、卡片,一夜爆火的所谓收藏品比比皆是,但割完韭菜还能坚持下来的,不知有几个?

时代的落寞

随便玩玩也就罢了,但如果想当投资挣钱的跳板真的靠谱吗?当某张SSR卡在交易群被炒至五位数,其承载的早已不是动漫情怀,而是精心设计的金融游戏。

那些商人熟练运用区块链思维讨论卡牌稀缺性,用投资话术包装冲动消费,却选择性忽视这些"电子古董"终将随版本更新化为泡影的残酷现实。

“一代版本一代神”,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只要设计师做个更新,之前的努力就可能化为泡影。这样看卡牌还远远不如邮票,更别说那些千百年来留下的不可再生的古董。

2 阅读:507
评论列表
  • 2025-02-19 18:22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泡沫垃圾。

  • 2025-02-18 08:03

    “青眼白龙”仿品更多[呲牙笑]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