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长期家暴致儿子患上恐惧症!情绪压抑过多会用身心问题表达

碧彤然 2024-12-17 07:24:49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令人气愤的新闻,父亲长期家暴致儿子患上恐惧症。

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马某和周某因感情不和闹离婚,妻子周某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周某称,马某经常对他们母子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孩子。为此,周某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儿子小马也患上了焦虑型恐惧症,甚至看到父亲同款车就害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情感与心理上的摧残。

家暴破坏了受害者对于安全、信任与爱的基本需求,导致他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理防线脆弱不堪。

1、家暴经历是一生的阴霾

知乎上曾经有人提问: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有一个回答,让人看着心酸。

“从小最渴望的就是快点长大,去外面上学、工作逃离这一切。后面到外求学以为一切会正常起来,可并没有。每个月都会做噩梦,梦到爸爸家暴,每次都哭着醒来……难道要做一辈子的噩梦吗?”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童年经历过家暴的孩子,头顶上就像有一块巨大的乌云笼罩着,一生都难以消散。

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感受器”,孩子的感觉更加灵敏,能敏锐的感受到外界环境、情绪带来的伤害。上面提到的事件,小马由于长期活在家暴中,让他在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到了焦虑与恐惧的滋味。

一个人在遭受到暴力时,身体的应激过程如下:

恐怖的画面、声音以及疼痛会迅速抵达大脑,激活大脑的“情绪中枢”杏仁核。杏仁核识别出可怕的信号,会快速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然后一层层传递到身体其他系统,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负面情绪还会以攻击五脏六腑的形式被消化。

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受害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如睡眠障碍、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很多时候,一些不明所以的身体问题其实是内心情绪的表达,提醒我们去关注表面问题背后的那个根源。

2、身体记载了创伤经历

在身心全息文化七种体型中,有一种体型叫恐惧型。

通过身心评估,往往会发现这类人脊柱两侧的韧带非常紧张,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通常骶骨也是板结的,说明他们在小时候可能经历过很多恐惧,每天活得战战兢兢,有一些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创伤记忆。

恐惧型的人童年时期往往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导致他们成年后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资格感。

肖然老师说,人一生所追求的,始终是童年的缺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内在小孩,Ta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在许多事情上的认知和行为。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比如物质、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停留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寻求补偿。

如果看不见内在小孩的存在,我们就无法在童年的缺失中走出来,并影响我们的成长。有过家暴经历的孩子,其实内心始终有一个颤颤发抖的内在小孩,需要被呵护、被爱。

只有看见才能让疗愈发生。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深度觉察自己,直面自己的恐惧。去看一看心里的那个孩子,并且通过自我学习、疗愈,陪他重新长大。

3、身体“账本”,会告诉我们答案

身体是智慧的,就像是一本账本记载着我们一生的经历。

当一个人反复、长期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就会用智慧的身体记录下来,在往后的生命中,可能会用身心问题表达,可能会通过性格表达,可能会在各种关系中显现,可能会在新组成的家庭中延续....

只有看见问题的根源,疗愈内在的自我,才能停止过往的经历对当下的影响。

当我们被身心问题困扰,在关系中迷茫时,如果我们试着觉察自我,回溯过往,理解了身体这本账本,读懂了身体的表达,也许,一切便有了清晰的答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