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触:
伏案工作一整天,起身时腰背僵硬得像块铁板;
抱着手机刷到深夜,第二天肩颈酸痛得不敢转头;
经常感觉腰部疼痛,瘫在床上不想起来……

后背酸痛等现代人常见的身体反应,很多人不在意,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小毛病”,都在无声地敲响健康的警钟。
人体背部,远不止是支撑身体的“门面”,更是窥探全身健康的“全息地图”。
这是因为,背部的健康状况,往往反映着人体脏腑的运转情况。
1、后背藏着身体的“健康密码”
中医有“背为阳,腹为阴”之说,脊柱两侧密布着督脉和膀胱经,串联着五脏六腑的反射区。
督脉是人体的元气通道,与人的神智、精神状态有紧密的关联,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又称阳经之海,统一身阳气;
膀胱经从上到下分布了12对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之处。膀胱经具有调节脏腑的功能,刺激膀胱经可起到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
现代医学也发现,背部肌肉、骨骼与神经系统的联动,直接关联着呼吸、循环甚至情绪健康。

背部的一些疼痛反应,可能是身体器官发出的“报警信号。
比如,左背离心脏近,如果发生疼痛,多暗示心脏问题。心绞痛,主要为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有时会放射到左背;心肌梗死时,一般是胸前痛,但当它并发神经痛时,后背也会发疼。
曾经也有类似的新闻报道。男子长期伏案工作,出现了反复背疼。他以为是久坐引起的颈椎、腰椎问题,就去药店买了几副止痛贴,效果还不错,他就没有太在意。后来再发作时,剧烈疼痛,出现了心梗,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后背是身体最诚实的“记录者”,它默默承载着压力与疲惫,也悄悄映射着活力与衰退。
2、背部疼痛反应与情绪相关
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示,与没有压力的人相比,自述压力大的人出现腰背痛的可能性高3倍。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包括颈脖和背部肌肉在内的全身肌肉僵硬,持续紧张会使这些肌肉无暇放松,易导致包括背痛在内的全身酸痛。
可见,情绪跟背部的一些疼痛反应有很大的关联度。
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世界上所有的身心问题,都是情绪打了败仗。
现代所说的情绪,在中医理论中称为“情志”,是中医里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中医看来,身体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情志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在外界因素刺激作用下,五脏精气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态度体验。
不同情绪会攻击不同器官:恐伤肾、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由此可见,我们的心理变化,往往就是引起身心的根本原因。
3、身体有着很高的智慧
身心全息文化认为,我们的身体有着很高的智慧,就像一本账本,它用它的方式记录、呈现、传递着一些信息。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反射区。

我们每一次心理创伤、情绪起伏都会以影响五脏六腑的气机升降、气血运行的形式沉积在身体上,经年累月形成各种结节、条索和塌陷。
就像肖老师所说:“情绪瘀滞是身心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记账本,会记载着各种情绪下的经历,以及表现在身体上的结条、条索和塌陷,而这些都和情绪的变化有关。”
一个人如果心区有条索,往往表示情感上有创伤,有很多伤心事;肝区隆起,代表着压抑了情绪;脾区,如果肝俞以下厚起来,表示容易焦虑;肺区塌陷的人性格容易郁郁寡欢、忧虑,不愿大声说话、缺乏魄力;如果腰椎两侧有包块,多是因为恐惧引起的。
背部不同反射区的聚结、隆起、僵硬等情况反映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长期的行为模式、惯常情绪,并追溯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原生家庭的教养环境等,可以说是人生经历的缩影。
通过对背部脊椎每个椎节健康状态的解析,我们就能直观情绪、经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记录在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对其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