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
01
今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在这里先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场高考都是大部分人在人生前半段中重要的经历之一,毒哥希望大家以后回想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总是感到甜蜜多于苦涩。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主人公,和高考关系也挺密切的,他叫徐孟南,上了一点年纪的观众可能记得这个名字。
2008年,也就是他19岁参加高考的时候,他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卡后面写上“我的名字叫徐孟楠,我的考号是xxx”,并明确表达自己高考能得零分的意愿。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宣扬自己的高考理念,在他看来,军备竞赛似的高考制度实在太僵化了,他不喜欢,也瞧不上,于是自创了一套“三人行”的高考理念,并希望通过高考零分的方式引起关注。
最终他总分考了143分,可见改卷老师还是有点仁慈,至于名气,有是有,但没有他想象中的大火,零星媒体的报道中,更多的将他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顺带嘲弄这个年轻人真不懂事。
他高考后开过网站,尝试出过书,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很快就被大众遗忘了。然而就在今年高考前,他突然再次出现,称将参加今年的高考,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在镜头前,他身穿一件“好好高考,不留遗憾,别剑走偏锋”的T恤衫,似乎再也没有了当年偏激的锋芒,谈话的内容,也从高谈阔论,变成了对自己当年错失高考机会的遗憾。
据他自己所说,当年因为年轻气盛故意考零分,但事后家人对他非常失望,他过得也不怎么好,不断辗转在工厂流水线上,多年后终于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感到后悔。
他今年之所以参加高考,是因为觉得如今的高考制度和当年比“有所进步”,算是部分实现了他对高考的憧憬,所以他也想试试,还想报考教育专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他还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一定劝慰自己好好考试,不留遗憾,校园是我一生眷恋的地方。”
单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正能量故事,但这个故事真的站得住脚吗?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有一种悬浮的感觉,零分状元已是少见,考完零分后过了十几年再参加高考,那就让常人更难理解了。
且不说能考多少分,就算真的能考上他理想的大学和专业,那又怎么样呢?真的就能“逆天改命”吗?
别说他已经快40岁,就算是20出头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对高考存有多少逆天改命的幻想了,他在镜头前说的那段话,像是浪子回头,但更像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滤镜和执念。
所以他究竟是真的想高考,还是只是在被现实毒打后,想抓住一个关于高考的幻想,亦或是更实在一点,想给自己炒作名气当网红呢?都不好说。
02
纵观徐孟南前半生的事迹,就像是在看一个让人感慨,又讽刺意味十足的故事。
我感觉这哥们其实资质一点都不差,最起码是有思想深度的。然而他总是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做出错误的决定,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很不合时宜。
徐孟南出身安徽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而他本人从小学习并不差,同龄人很多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他却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成为了左邻右舍口中有出息的孩子。
所以他的开局可谓相当一般,像他这样的孩子,最好的出路其实就是当小镇做题家,不管姿态优不优雅,先卷出一条血路,把自己和家里人的经济条件提上来再说,等日后脱离底层,他和他的孩子自然有机会实现更高层面的理想。
然而他没有,在一次偶尔机会里,他读了一篇抨击应试教育制度的文章,感觉如当头棒喝,从此迷上了这方面的信息,在当年很火的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上找到不少“同道中人”,从此学习也不管了,而是专心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高二的时候就写了一本书(当然没有被出版)。
一个普通的农村学生,在高考的当口,沉迷于对高考改革的研究,我们可以说他勇气可嘉,但更多的其实就是拎不清,他写出来的东西,也自然是没有人看的。
所以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高考故意考零分,想以此引起大众的关注,但谁会放着高考状元不管,去关注一个考零分的呢?
所以在引起了几天的热度之后,徐孟南迅速被大众所遗忘,而且大众对他的印象也不好,不管是后续开网站,还是不厌其烦地宣扬高考改革,都被网友们看作是痴人说梦。
之后的他只能去各地打工,棱角很快就被生活给磨平了,结婚生子又离婚,直到2008年,也就是他考高考零分之后的第十年,他第一次重考,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他当时的说法是希望“体验一下大学生活,重拾当年的青春”,我觉得在经济和家人允许的情况下,这种理由也不是不行,然而他当年选择就读的,是某专科院校的新闻系。
新闻系现在是个什么德性,相信不用我说,更别说他读的是大专(后来应该是考了专升本),年纪又比人大了一大截,根本不可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
果不其然,他哼哧哼哧读完几年出来,根本没擦出什么火花,2022年澎湃新闻采访他的时候,他在六人间宿舍里剪片,并透露说以后打算靠这个谋生。
并透露说:
从流水线到剪片,中间是不是非要有一个大学文凭呢?相信大家心中有数。他这大学几年,恐怕拿文凭、找工作是次要的,逃避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才是主要的目的,就像如今很多大学生做的那样。
如今他才大学毕业了不够两年,却又打算重考了,这次他的目标专业是教育学。
虽然他说参加高考是因为今年安徽高考改革了,他的教育理念也算是实现了,所以他想试试这一次的高考。
但我查了一下资料,安徽新高考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取消文理分科,的确比以前的模式有进步,但高考史上没有文理分科的模式并非不存在,新方案本质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一考定终身的应试制度,和他当年踌躇满志宣扬的理念大相径庭。
所以对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参加高考的理由,我个人是相当怀疑的,我不认为这次的改革能够实现他的教育理想,更不认为他考上了教育专业,就能逆天改命,老实说他就算真考上,读出来也快40岁,命都过了一半了,还有多大的“改命”的空间呢?
所以对于他的行为,我觉得只有两种解释,一就是他想当网红,毕竟从他过往的行为来看,他也是个不怕来事的,还读过新闻学,现在的新闻学讲的不就是制造话题的那一套吗?
他身上自带的话题点,就是高考零分,在这基础上如果再打造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吸睛度还是有的,如果他再争气一点,真的考上个好的大学,说不定还能成为低配版张雪峰,靠给学子打气和解惑来赚钱。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他重考真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种理想的本质是幻想,是他逃离现实压力的一个手段。
在高考中走过来的人,多少都对高考有这样一些执念,如果真的考上了吧,其实也就那样,君不见现在研究生、博士生都卷成什么样了,学历贬值得厉害,哪怕有高级文凭的加持,也最多是成为一个耐用一点的耗材而已。
但如果年轻的时候没考上,或者压根就没认真考,在被现实毒打个几年之后,又会为当年自己“错失机会”而后悔不已,总想着如果自己当年努力一点,是不是就能逆天改命了?
但其实哪怕真的让他们重来一次,结果也大差不差,只是人对过去以及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总会有那么些奇奇怪怪的滤镜,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人之常情,偶尔感慨一下也无伤大雅,但如果真的去接二连三高考,那就真的没必要了,尤其是家境本就不宽裕,家里还有老人孩子的人,在追寻所谓梦想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自家的家庭能否经得住折腾。
不管怎么样,都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好好做选择,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后悔,每一条路其实都有通向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就看我们自己该如何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