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刺痛家长们脆弱的神经,也引发了全社会的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
一直以来,国家都高度重视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为什么还会接二连三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相关单位及人员尸位素餐,并未合格履行其职责;二是有人中饱私囊,甚至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日前,指尖新闻曝光了这样一件事: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小学校长被举报与给学校配餐的餐饮公司存在不正当经济往来,正在接受当地纪委调查。
据报道,涉事餐饮公司是今年8月份才被选择为涉事学校配“学生餐”的,整个过程合法合规,并且家委会成员还进行了实地考察,看资质、看设备、听介绍、尝餐品,认为确实不错后,才投票确认其为新的配餐公司。
然而秋季开学后,一些家长却发现新的配餐公司为孩子们提供的“学生餐”质量跟收费存在很大出入,怀疑里面存在问题,于是进行了调查,收集到了一些证据后,才向主管部门举报。
结果是涉事学校的校长被纪委调查,至今已有月余。
涉事配餐公司和涉事校长是如何从学生的的嘴里“抠钱”的呢?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每天12到15元的午餐费中,有3元要“回扣”给学校,部分学校还要求给教职工提供“2元早餐”。结果是教职工每份午餐的价格是5元钱,菜品品质却比15元的“学生餐”还好。
再扣除配餐公司必须要的利润,以及人工、包装、配送等成本,最后只能采购一些冷冻肉、烂菜等质量很差的食材来制作“学生餐”给学生吃。
整个招标工程都合法合规定下来的配餐公司,还是经过家委会亲自把关的,给孩子供应的“学生餐”依然无法让人放心,校长依然可以从中牟利,出现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失望!
连通过正规程序定下来的配餐公司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有什么可以让家长们放心的?
出现这样的问题,反映了看似完美无缺的招投标过程,实际上存在漏洞,食堂经营方或者配餐公司可以跟学校的相关人员暗箱操作,违法违规牟取利益。说明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学校食堂运营或者“学生餐”配餐公司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消除漏洞。
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公司、个人以及食材的采购、制作、配送等过程进行更加严密的监督,并且加大对相关公司和个人的处罚,才能更加有效的遏制从孩子们嘴里“抢食”的现象。
不仅“学生餐”,近年来教育界大发学生财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书或者寒暑假作业、让学生购买指定的高价被褥……甚至负责编写教材的专家,也亲自给商家“代言”,推荐学习机。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市场化的结果。教育的市场化,使得教育成了各方争夺的“唐僧肉”,学校、教师以及相关人员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感,变得一切向“钱”看。很多原本是学校免费提供的服务,变成了收费的;很多原本只收很少费用的服务,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很多学校为了创收,无中生有想出了一些收费项目。
虽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可有必要把教育搞得如此市场化吗?非要把孩子们的未来和健康当成唯利是图、追名逐利的资源?
或许,是时候好好讨论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来源:指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