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英国贵族的中国“情缘”

司马懿谈历史 2023-04-30 07:30:04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习主席曾这样说道:

“英国的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记者积极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壮举……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所有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迈可原名迈克尔·林赛,成长于书香世家。祖父是历史学家,担任神学院院长多年;父亲是哲学家,在牛津大学的贝里奥学院任院长,长达25年,期间还出任英国上议员而被英国皇室封为伯克男爵。

虎父无犬子,迈克尔·林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是牛津导师制下的毕业生。所谓导师制,又称个别指导系统,是以个别辅导为主的学院教学形式,通常学院会给学生指定一位导师,而该导师是学生选择科目的学者。在牛津的这一制度下,迈克尔·林赛先后学习了自然科学、经济学、哲学与政治学。

毕业后的迈克尔·林赛取道美洲,从温哥华乘船,同船的还有“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辗转抵达北平后,被燕京大学聘为经济学导师,教授经济理论,同时其还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引入该校。正是在这一期间,迈克尔·林赛接受冰心的建议,取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名字,林迈可。

白求恩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暴行,同情中国人民的林迈可,从美联社驻北平记者汉森的报道中,得知冀中有个有趣的抗日组织在发展,同时与白求恩曾有过约定,希望在华北重逢,两个因素促使林迈可,前往一探究竟。

林迈可与燕大两名教师利用假期,先是乘坐火车到保定,再骑车到游击区,受到冀中军区军民以及司令员吕正操的欢迎;而后林迈可一行人被护送,进入山西五台山,抵达了聂荣臻所在的晋察冀军区。

在根据地,林迈可见到了有别于沦陷区的另一番景象:群众举行的抗日集会,新兵在操练,抗战话剧的演出、男女平等参政议政等。值得一提的是,林迈可还有幸成为了,游击队破袭平汉铁路战斗的一员。

聂帅

尽管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根据地,但林迈可也深感到共产党的不易,也为物资匮乏仍然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返回北平后的林迈可,积极加入了抗日阵营,先是利用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专车,将29军撤出平津时,赠给附近八路军的6皮箱军用物资,分三批交给八路军。

而后林迈可利用的身份作掩护,不仅购买无线电零件,而且还利用业余时间组装出线电收发报机,并通过交通线送到根据地。另外,林迈可还购买了根据地急需的药品,只是药品是都是进口的,为方便根据地的使用,其找到了学生李效黎帮忙,把药品说明书翻译成中文。

李效黎原名李月英,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或许出于这个原因,李月英组织并参加了抗日罢课游行,因此而遭到国民党的注意,准备逮捕她。获悉后,李月英马上搭乘火车,踏上了逃亡之路,为避免暴露身份,改名李效黎;来到了北平,在亲友的帮助下,李效黎进入北平贝满中学读书,后考取了燕京大学,也是林迈可首批招收的8名学生中,唯一的女生。

见到李效黎多次翻译,人也忠实可靠,林迈可便告知了其中详情,并对李效黎表露心迹:如果英国对日本开战,我想我是会去参加八路军的。因为在英国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而在八路军里只有极少数有技术知识的人。得知后的李效黎,大为感动,两人互生爱慕,最终成为了终身伴侣。

林迈可夫妇

婚后,李效黎协助林迈可运送紧缺物资,直到1941年12月的一天凌晨,林迈可从收音机得知日本已与美国开战,而在北平的日军也开始有了动作,在燕京大学周边布置了岗哨。见此情形,林迈可立马想到了八路军,便当机立断,和李效黎迅速撤离,同行的还有班威廉和夏仁德。林迈可一行人前脚刚走,小日本后脚就闯入燕园搜捕反日人士;眼见扑空,气急败坏的小日本,砸烂了住所中的家具。

尽管专业是经济学,正如上述所说,对于无线电非常感兴趣的林迈可,1942年进入晋察冀军区后,利用从沦陷区秘密采购来的零件,辅以废旧发报机上的零件,创造性地组装出一批军用便携式小电台;林迈可还被聘为线电技术指导顾问,开班授课,培养了一批无线电人才。

因此,当林迈可一家于1944年到达延安时,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杨家岭举行晚宴上,毛主席称赞道:

你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是很高兴的。我们感谢你的努力,你还能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

两天后,林迈可又受到朱总司令的宴请,且朱总司令希望其到通讯部门工作,帮助改善通讯器材和技术。很快,林迈可成为了八路军总部通讯顾问,兼任新华通讯社对外广播部顾问。那要怎么开展对外广播呢?

林迈可想到了建立一台大型发报机,让新华社的英文广播漂洋过海、冲破新闻封锁,让世界听到延安的声音,这个想法得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的支持。经过反复试验,林迈可将收发报机安装在山谷一边的高山上,在山谷的另外一边,架设一根灵敏度很高的“V”形定向天线,这样一来,即便电力不大,也可以将信号发射到很远的地方。为此,林迈可常常废寝忘食,一天常常工作十几小时。

1944年9月1日,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面,中共中央首次向世界,发出了以“新华社延安”为电头的英文通讯稿。渐渐地,大洋彼岸的美国从中得以获悉根据地的情况,从而改变了对中国华北战场的看法。不明就里的蒋委员长还以为,是美军为根据地提供了通信设备,而大为恼火。

林迈可

除此之外,林迈可还充分充当中英两国之间的桥梁。因历史原因,在中共成立之初,英国便一直持敌视态度,而支持国民党政权,对中共也知之甚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英国因需要中国坚持抗战,拖住小日本,以便减轻自己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作为在根据地生活过以及与中央领导有着密切关系的林迈可,将自己所作的有关中国河北局势等报告,由英国驻北平领事馆代办转呈英国外交大臣后,英国逐渐扭转了此前对中共敌视的态度,其中的内容甚至美国的重视和肯定。

抗战胜利后,林迈可夫妇回到了英国,离开延安前夕,毛主席夫妇专程为他们设家宴饯行。1952年,继承了过世父亲爵位的林迈可,成为英国上院议员,其在上议院通过经常谈论中国的方方面面,希望英国人更了解中国;1954年,林迈可夫妇还随工党代表团来到了中国。

1 阅读:4

司马懿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