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生|(游记)厦门之行,探寻世界遗产之最——土楼

大院文化 2025-04-16 15:52:32

文/李茂生

我去厦门旅游前,战友就告诉我有机会要去世界遗产客家土楼看看,怀揣着对神秘土楼的憧憬,开启了这场难忘的旅程。

当我们步入景区,首先见到的是那写着“客家土楼”的巨石,古朴厚重。巨石背后圆形土楼巍峨矗立,土黄色的夯土墙历经风雨,却依旧坚实。墙上整齐排列的小窗,似是土楼守望岁月的眼睛。屋檐下高悬的红灯笼,为这古老建筑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

而最令人震撼的当属“承启楼”,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巨石就静静伫立在它的旁边,诉说着它的辉煌。

“承启楼”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建筑,高四层,楼四圈,四百个房间如精密齿轮般环环相扣。在导游的讲述中,那看似朴实的夯土墙,实则是掺入红糖、蛋清和糯米的复合建材,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坚不可摧;圆形的设计不仅抵御了地震的破坏力,更暗合了客家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底层厨房的烟火气通过中空结构自然上升,在冬季形成天然的暖气系统。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这种将防御功能与宗族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智慧,不正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绝佳诠释吗?我突然明白,这些建筑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正因为它们不仅是物质的庇护所,更是精神的坐标。

走进土楼内部,环形的结构、精巧的布局令人惊叹。层层叠叠的木质结构,中间的开阔庭院,那是客家人生活的中心。想象着往昔,在这里,家族的温暖在此传递,邻里的情谊在此交融,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在这坚固的土楼里,抵御外敌,繁衍生息。

土楼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客家人精神的象征。它让我深深领略到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以及古老文化在岁月沉淀中散发出的永恒光芒。

返程时回望世界遗产客家土楼,忽然明白这些沉默的巨堡为何震撼人心。它们不仅是用夯土与木材构筑的物理空间,更是客家人用千年时光浇筑的精神图腾。当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这些凝固在山林间的建筑,依然倔强地守护着东方建筑的智慧密码,等待更多目光来读懂它们的文明脉络。

作者简介:河北定县人,1980—1993年在原广西边防法卡山守备部队服役,参加了81年5月法卡山作战、84年4月对越炮战、85年12月科甲地区作战共荣立五次三等功,被评为优秀法卡山战士。1993转业定州市政府后调公安局交警大队。

0 阅读:1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