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生|(游记)厦门曾厝垵:岁月里的渔歌与诗韵

大院文化 2025-04-12 04:27:18

文/李茂生

前两天,我和家属去厦门旅游,去厦门充满文艺风情的曾厝垵社区转了转,探访这片土地独有的魅力。

站在曾厝垵的入口,抬头便见那醒目的招牌,古朴中带着几分现代的文艺气息。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便让同伴帮我和家属在此留影。北宋年间,曾公亮的九世孙曾光绰为避蒙古兵乱,率家族从江苏常熟迁居至此,将原名“高浦村”的渔村改称为“曾处安”,寓意“曾氏于此安居”,这便是曾厝垵的渊源。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军事要塞,水师驻守,渔村与军事功能兼具,见证了岁月的风云变幻。

漫步其间,街巷错落有致,红砖墙搭配着琉璃瓦,古朴而雅致。不经意间,便走到了“八婆婆”店铺前,只见店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醒目的招牌下,售卖着当地特色的烧仙草,升腾的热气与周围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满是人间烟火气。如今的曾厝垵,早已不是单纯的渔村。2000年后,随着厦门环岛路的开通和“村改居”政策的实施,它开始了从渔村到城中村的转变。2006年厦门退渔政策后,因房租低廉,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前来创业,这里逐渐成为文创产业的聚集地。2012年被定位为“闽台文化创意休闲渔村”,2013年纳入“美丽厦门”改造计划,到2014年游客量已突破千万人次。

穿梭在各间小店,处处可见创意与文艺的碰撞。旧物改造的饰品、充满童趣的手绘、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每一样都诉说着改造者的故事。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光影斑驳,仿佛给这条古巷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

曾厝垵,这片土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焕发着现代的活力。它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又似一位充满激情的青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沉醉在这渔歌与诗韵交织的美好境地,很值得到此一看。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河北定县人,1980—1993年在原广西边防法卡山守备部队服役,参加了81年5月法卡山作战、84年4月对越炮战、85年12月科甲地区作战共荣立五次三等功,被评为优秀法卡山战士。1993转业定州市政府后调公安局交警大队。

0 阅读:0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