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企业官宣,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已至?

锂电数码书 2024-09-13 17:10:49

概述

自2024年以来,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已经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以及半固态电池在车辆装配中的渗透率达到1%等重要变化,这些边缘变化表明产业化的信号已经显现,国内锂电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电池网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自9月份以来,已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它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进展,涉及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设备等多个领域。

企业案例

欣旺达:第四代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

9月6日,欣旺达(股票代码:300207)在接待机构调研中宣布,公司已经完成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开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聚合物复合全固态电池已通过实验室验证,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第四代全固态电池目前正在开发中,预计将于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

德赛电池:已确定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相关产品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

9月6日,德赛电池(股票代码:000049)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公司拥有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储备和量产能力,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出货。就固态电池而言,公司已经确定了技术路线,相关产品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

当升科技:上半年累计出货数百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在9月5日举行的半年度在线业绩说明会上,当升科技(股票代码:300073)宣布,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固态锂电相关产品销售同比大幅增长。固态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技术优势而著称,目前市场普遍对其未来发展场景持乐观态度。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低空飞行和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发展,固态电池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公司成功研发出高离子电导率和高稳定性的纳米级固态电解质,相关固态锂电产品已率先完成车辆验证。

就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而言,当升科技透露,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已累计出货数百吨,成功向多家固态电池客户供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一线车企的固态车型中。

盟固利:LATP型固态电解质已在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处完成材料认证

在9月5日举行的半年度在线业绩说明会上,盟固利(股票代码:301487)宣布,公司的LATP型固态电解质已经通过固态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的材料认证,并正在进行供应商导入工作。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的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凭借其差异化技术和出色的产品性能,已成功通过国内多家客户的测试认证,即将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并同时在开发下一代更高比能的钠电正极材料。

盟固利指出,固态电池和钠电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将主要根据终端应用的需求来决定,公司将根据终端应用场景的开发进度及时展开商业化应用。固态电解质和钠电材料对公司而言是重要的前瞻性材料储备和现有材料补充,不会对现有产品线构成竞争。

盟固利还指出,公司的固态电解质目前处于研发样品阶段,尚未形成产能或开始出货。

科力远:干法电极的开发工作已顺利完成小试

在9月4日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科力远(股票代码:600478)表示,为了响应下游重要客户的开发需求,公司专注于固态电池核心零部件,开展了干法电极的技术研发。目前,干法电极的开发工作已经成功完成小规模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试阶段。

公司已经实现了自支撑膜的卷取和成膜,其中三元正极自支撑膜的压实密度可达到3.6g/cm³,磷酸铁锂正极自支撑膜的压实密度可达到2.6g/cm³,从而使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超过10%。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电极减少了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鉴于这项技术的研发周期较长,公司将充分协调研发资源,加快技术中试和后续工作的进展。

海目星: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海目星(股票代码:688559)透露,自2022年开始,公司已着手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并持续投入研发。涵盖从半固态、准固态到全固态电池的三个基础技术路线,目前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参数体现为电解液含量低于5%,能量密度超过450瓦时/公斤,并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作为负极。在上半年,公司与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欣界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签署了2GWh的《设备采购框架合同》。

对于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领域的应用,海目星表示,关键参数包括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量密度决定了飞行时长和飞行距离。与欣界能源战略合作的固态电池产品已通过客户的专业测试,在高倍率下能量密度接近450Wh/kg,电池安全性也通过了客户的验证。综合来看,产品性能满足低空飞行领域的应用需求。去年,欣界能源已与低空飞行领域的主要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科电气:已布局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

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中科电气(股票代码:300035)披露,公司一直以来都在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同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相关前瞻性研究。公司在硅基负极材料(包括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新型碳材料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新型负极材料方面都有开发和产品布局。特别是硅基负极,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中试产线,并已向客户送样测试,获得认可。

德尔股份:研发的固态电池产品将搭载至整车进行验证

德尔股份(股票代码:300473)在接待机构调研时提到,于2018年设立了日本子公司,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的固态电池已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了针刺试验、过充电试验和加热试验。未来,公司将根据产品和市场情况,寻求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穿戴设备、无人机、日用消费等领域。最近,公司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将研发产品应用于江铃集团的整车并进行验证。

德尔股份介绍,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已获得发明专利,采用氧化物电解质,具有高安全性。其制造过程采用成熟的涂覆工艺,流程简单且适合批量生产。若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有望降低成本,具备较大的性能和成本优势。

冠盛股份:合资公司已启动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设

冠盛股份(股票代码:605088)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合资公司已在温州市启动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的建设。该项目的主要产品为电芯及系统,预计达产后年产量约为210万支。新工厂将遵循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生产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客户提供高安全性、长寿命的半固态锂电池。这种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大型储能领域。

此外,公司已经着手进行半固态锂电池相关产品的认证工作,希望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中伟股份:固态电池前驱体已通过国外客户认证且实现小批量供货

中伟股份(股票代码:300919)在接待机构调研时指出,公司的固态电池前驱体已通过国外客户认证并已实现小批量供货,特别是8系以上高镍前驱体将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发力。此外,公司的中镍多晶高电压和超高镍多晶前驱体也已通过国际核心客户认证。公司将继续进行包括固态电池前驱体制造在内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工作,以进一步积累技术,充分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南都电源:公司固态电池产品短期内不会大批量生产

南都电源(股票代码:300068)在公告中提及,鉴于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公司关注到市场近期对“固态电池概念”和“《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实施”表现出较大关注。公司进行了核实并说明如下: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自2017年开始着手固态电池的研制工作,并于2020年承担了浙江省固态电池重点研发计划。

目前,公司的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循环寿命为2000次,并已通过热箱、短路等安全项目测试。尽管暂时不会大规模生产,但这不会对公司2024年度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璞泰来:新型硅碳负极材料亦可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

璞泰来(股票代码:603659)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的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低膨胀和长循环等高性能特点,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除了应用于高端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外,这种材料还可适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目前,公司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生产的硅碳负极产品在消费类客户中得到顺利应用,出货量持续增长。

此外,借助在锂电设备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璞泰来正在向干法电极、固态电池、钠电池设备、氢能设备、硅基和钙钛矿太阳能设备等领域进行拓展,以满足客户对产品高精度、高速化、信息化、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德福科技:已向下游三十余家电芯客户小批量供货或送样

德福科技(股票代码:301511)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半固态电池仍然采用高硅负极以提高能量密度,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主要能量密度来源于硅负极比例的提升。针对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公司经过研究并与多家客户深入合作取得了一些突破,开发了适合金属锂负极的集流体解决方案,包括多孔铜箔和双面毛铜箔。多孔铜箔通过特殊工艺与锂金属复合,形成稳定界面;而双面毛铜箔利用其表面粗糙度增强粘附力,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同时降低接触电阻,提升导电性能。此外,公司还致力于推动全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旨在探索新的负极材料替代方案,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今年上半年,德福科技已向下游三十余家电芯客户小批量供货或送样,共计发出超过10吨、7000平方米、超过800张不同规格产品,以跟踪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的量产实验反馈。其中包括多家知名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和固态电池科技企业。根据目前的反馈,公司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下游关于集流体铜箔的许多痛点。公司将继续为下游客户提供固态电池技术支持,并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

此外,研究机构EVTank在《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包括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约10%,并且预计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可能会提前至2027年。

素材来源于电池网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0 阅读:15

锂电数码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