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过高如囚笼,财气难进人难通”,是一句农村俗语,意思是说,如果民居的围墙太高,就像囚笼一样,阻碍了财气进入,人的运气也会受到阻塞,难以亨通。
在农村,民众历来忌讳失去自由的“囚牢”,有“生不入牢房,死不入地狱”之说。

平时,人们在闲聊中,因某些事情将自己羁绊,无法脱身,或者因某种环境过于封闭,喜欢抱怨说,自己像坐牢一样。
当然,在农村,如果哪家的围墙修建得过高,人们也喜欢调侃说,这家人的院子就像是一座牢房。
而“囚笼”,就是古代押运重要犯人的一种木笼子或铁笼子,空间就更小。从外观感觉来说让人更加忌讳了。
因此,在农村人们一般不喜欢将院子修成高墙大院,除非特殊的家庭,在旧时特殊的年代,个别很有钱的人家,为了保住家财,抵御外侵,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一般庭院的围墙修筑不能过高,而是按照历来的传统数值来修建。
这个数值就是。院墙高度与建筑主体应保持的黄金比例,为1:1.5。
这只是传统民居的比例,一般来说,建房主体一般为平房,也就是只有一层的房屋。如果放在现在农村新式三层的建房,就不合适。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围墙就非常高了。
实际上,在农村,不同的地方,因对围墙的实用要求,以及大门的不同样式,针对人或大门的高度,有三种高度的说法,即过膝(有的为齐腰)、齐胸、齐眉。
过膝或齐腰、齐胸围墙,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农村比较多见。其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阻挡人的进出,而为了圈住家禽家畜的出入,也就是不让自己家里的家禽家畜外出,也不让别人家的进院子里来,同进还起到与邻里之间的分界线作用。

这种围墙的材料,过去大多为土墙或石头墙,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因一年四季雨水丰沛,如果围墙太高,在下雨天围墙容易倒塌,会造成意外事故。
再就是当地的民风民情使然,如果家里的围墙太高,与邻居之间的交往就会被隔绝,在村里容易形成孤家寡人。
现在这些地方的农村,很多人家仍然采用这种围墙,一般采用栅栏式围墙。
这种围墙的院大门,一般为门路式的大门,过去,一般为篱笆式大门,现在多为栅栏式铁门,齐腰的高度。
齐眉围墙,又称为齐楣围墙,这种围墙在北方较为常见,不过,现在南方也逐渐多起来。

一般来说,这种围墙的庭院大门多为门楼式大门,因这样的大门一般都有门楣,所谓“齐眉”或“齐楣”,就是围墙的高度与门楣等高,最好不能高出门楣,也不能低于门楣,更不能低于门框。
这些地方的围墙,有其生活中的实用性,主要原因是北方的风沙大,冬季寒冷,围墙可抵挡风沙和寒风,让庭院和室内环境更舒适。
这种围墙的高度,通常由大门的高度来决定,大门高,围墙也就高,大门低,围墙也就低。
不过,按照传统做法,民间有“大门不过堂”的说法。去过农村多为平房,指大门的门楼高度不能高过主屋的高度,现在农村有的为平房,有的为楼房,对楼房来说,大门的高度不能高于楼房的一层楼。因此,围墙的高度也不会太高。
根据农村民众庭院居住积累的经验,这种围墙的理想高度区间,一般控制在控制在1.5-1.9米之间,这种高度的围墙,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保障庭院的隐私与安全,二是可维持气场流通。

围墙建得过高,会带来以下缺点。
一是围墙过高,容易使庭院形成一个对相比较封闭气场,阻碍庭院内外气的交换。民间传统习俗认为,庭院内的气得不能流通,这里面所包含的“财气”,就很难以进入到家里。
这种状况下,会影响家庭财富创造和积累,让家庭陷入穷困的境地。
二是围墙过高,阻碍气流的流通,庭院及室内不仅缺乏生气,还影阳光照射。到了热天,庭院就像是一个闷炉,不仅炎热,里面的污浊空气出不去,而新鲜空气又进不来。而雨天则导致室内环境阴暗潮湿。
这样的环境,往往就会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家庭成员抵抗力弱的人多病。

如此,不仅让家里失去劳动力,还会治病而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过去农村,在民从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往往被认为这个人的气运不通,又因无法创造财富,家里的财运也就受到阻塞。
三是围墙过高,“牢笼”般的感觉和视觉压迫,还容易让居住者精神感到很压抑。现在心理学研究证明,居住环境的好坏,对长期居住者的情绪和心态影响很大。
居住在这种环境,容易使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邻里间容易产生矛盾。同时,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使居住者产生封闭心态。
这样,家庭成员会与社会产生疏离感,很难融入到群体之间,影响人际及事业发展,家庭也就失过很多商机,个人也很难施展才华,造成“财气难进人难通”。

根据以上这些缺点,我们在建房围墙的时候,我们要吸引传统民居中的优秀传统,这些是经过我国先民长期实际和积累的经验之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建好的围墙过高,可以采取两种措施来改善。
一是在庭院内种植一些低矮绿植,既能改善空气的新鲜度,又能转移视觉受到的压迫感。
二是应用现代科技和装修新技术,可以适当增加围墙的镂空设置,改善通透性。
三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围墙适当降低高度,这样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