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列明本文摘要,节省您的阅读时间。
如您对此文感兴趣,可继续阅读全文。
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我们。高效省时版摘要:
本文为财务人员提供发票报销的实用指南,强调了11种不可报销的发票类型,如缺少识别号、名目不明确、错误盖章等,并指出了正确处理会计凭证附件、审核费用报销及遵循报销流程的重要性。文章还提醒财务人员需不断更新税务知识,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避免税务风险并保障企业的财务合规。
以下是全文:
财务朋友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票报销可是个关键环节,这里面有不少 “陷阱” 需要大家警惕。
普票没识别号NO
国税 2017 年 16 号公告明确规定,2017 年 7 月 1 日起,增值税普通发票要是没有纳税人识别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那可不能作为税收凭证。
发票名目太含糊NO
如今入账的费用发票,不能只是笼统地写食品、办公用品之类的名称,得有具体明细。不然税务那关可不好过。总是开办公用品这种笼统发票,风险很大。
自制清单的发票NO
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带清单,自己用 A4 纸打印的可不行哦。但从税控系统开出来然后用 A4 纸打印的可以。提醒一下,电子专票也能开清单。
备注栏没填好NO
符合条件的发票,备注栏要是没填全,就不能当作有效税收凭证,得退回去重新开。
盖错章的发票NO
发票上只能盖发票专用章,盖公章、财务章等都不行。电子发票有电子签名或者电子签章,代替发票专用章。
圆形发票专用章的发票NO
发票专用章得是椭圆形的,长 40mm、短 30mm、边宽 1mm,红色的。圆形章的发票不合规。
代开专票没盖对章NO
代开的专用发票得盖本单位的发票专用章,就得盖税务机关的章。
旧版监制章的发票NO
新的发票监制章中间是 “国家税务总局”,下面是 “×× 省(区、市)税务局”。2018 年 12 月 31 日之后,旧版的就不能再用了。
没编码简称的发票NO
2018 年 1 月 1 日以后的各种发票,“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 栏次得有 “简称”,而且还得正确。没简称或者简称错了,不能抵扣进项税,也不能税前扣除。
虚开发票NO
没有实际交易就开发票,这是违法的,会被罚款,还可能犯罪。
税率选错的发票不能报
公司业务复杂,要是选错税率,发票就不合格,不能入账,也不能当扣税凭证。
票据得和业务相符
这是报销的基本要求。比如买东西就得拿买东西的发票,不能瞎来。
附件得证明费用真实
附件和报销单得有紧密联系。就像报差旅费,机票是去上海的,餐费却有杭州的发票,这就不对啦。
发票得符合税法规定
水电费、服务费这些可以用专票报销;吃饭、交通、福利这些用普票就行。
专票报销得分开填
涉及专票报销,把价和税分开写,财务做账就方便多了。
附件得符合内部流程
很多费用报销得几个部门同意,报销前得有审批意见。比如买设备得经过使用部门同意,报销时就得附上同意的意见。
首先,报销人整理好需要报销的发票及相关附件,确保发票符合报销要求,比如发票不能是上述 11 种不能报销的类型。
然后,填写报销单,详细注明费用的用途、金额等信息。接着,将报销单和发票等附件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递交到财务部门。
财务人员会根据报销审核要点,对发票及附件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票据与实际业务是否吻合、附件能否有力支撑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发票类别是否符合税法要求、专票报销是否价税分离填写以及附件中文件表单是否符合内部管理流程等。
审核通过后,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最后完成报销款项的支付。
常见问题一:发票丢失。
解决办法:如果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丢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丢失的是发票联和抵扣联,可以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退税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丢失的是抵扣联,可以凭相应发票的发票联复印件,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或退税凭证;如果丢失的是发票联,可以凭相应发票的抵扣联复印件,作为记账凭证。常见问题二:发票金额错误。
解决办法:如果发现发票金额错误,应及时联系开票方,要求重新开具正确金额的发票。如果是当月开具的发票,可以直接作废重开;如果是跨月发票,则需要开具红字发票后再重新开具正确的发票。
常见问题三:发票抬头错误。
解决办法:发票抬头错误也需要联系开票方重新开具正确的发票。如果是个人抬头开成了公司抬头或者公司抬头有误,都不能作为有效报销凭证。
在处理税务问题时,要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例如,要清楚不同业务适用的税率,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同时也要避免税务风险。
对于发票的管理要严格,不仅要识别不能报销的发票类型,还要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另外,要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税务方面的疑问和问题。
最后我要说的是,财务人员在发票报销和税务处理方面要谨慎细心,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把好关。
本文涉及的数据和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存在更新的可能,
文章中的观点和分析仅代表作者本人或特邀专家的看法,
并不代表本账号或平台的立场。
各位读者在做出决策前,
建议联系我们详细咨询当下资讯和适合您的方案。
本文中引用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本着分享交流的原则进行引用,并未从中获利。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
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