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火爆出圈,汽车晶振“闷声干大事”的秘籍

SJK晶科鑫 2025-04-15 16:48:38

一、汽车产业智能化革命加速

中国新能源车杀疯!2024年狂卖1000万辆,每2分钟卖出1辆!阿里+苹果死磕智驾芯片,

小鹏扔出720亿参数AI炸弹,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 “小鹏世界基座模型”。未来将通过云端蒸馏小模型的方式将基模部署到车端,还将赋能小鹏的 AI 机器人、飞行汽车等。

但真相是:自动驾驶稳不稳,全靠这颗“小心脏”

晶振,-40℃冻不僵、颠不坏。

日本巨头慌不慌?国产晶振杀进比亚迪供应链

二、汽车晶振市场:智能化引爆需求

现在汽车是越来越智能啦,电动化也是大势所趋,这俩一发展,电子元器件的需求那可就“蹭蹭”往上涨啦。瞅瞅这数据,2023 年咱国家智能电动车(SEV)渗透率都到 35% 了。车上那些传感器、通信模块(像 5G、GPS)、摄像头啥的电子配件,数量都跟着大幅往上冒呢。

而汽车晶振呢,它可是电子系统里核心的时钟元件呀,就像汽车电子网络里不能少的“节拍器”。它靠着高精度、高稳定性,在里面发挥着大作用嘞。车规级晶振,更是这个领域的 “关键角色”。

单车用量激增

以前传统汽车,一辆车上的晶振用量大概也就 50 - 80 颗。但现在智能汽车可复杂多了,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娱乐、电池管理这些模块都变得超复杂,到 2030 年,一辆智能汽车上的晶振用量预计能突破 134 颗(数据来自台晶技)。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预测,从 2023 年到 2027 年,全球石英晶振市场规模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能达到 4.66%,咱中国市场增长得更快,能有 6.23%。到 2027 年,市场规模都要突破 160 亿元。

 

三、车规级晶振:在严苛环境下的 “硬核标准”

汽车晶振和消费电子里的晶振可不一样。汽车要在各种复杂环境里跑,车规级晶振就得在 - 40℃到 125℃这么极端的温度下,还有高强度震动、电磁干扰这些 “恶劣条件” 下,都能稳稳地工作。它可太重要了,因为它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呢。

车规级晶振得通过 AEC - Q200 认证,还得满足这些特性:

1、耐高温抗震

得能适应发动机舱的高温,还有那些颠簸的恶劣路况环境。

2、低相位噪声

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和雷达信号能精准地传输。

3、长寿命设计

得保证在汽车整个使用周期里,都能稳定运行。

 

四、SJK 晶振:国产替代实现技术突围

现在汽车智能化是大趋势,国产替代也是好机会。咱本土晶振有个龙头企业,叫 SJK(晶科鑫科技),靠着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创新,都成行业标杆。

核心应用场景

BMS 电池管理系统

采用3215 SMD 封装晶振(32.768KHz),能精准控制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时间顺序。还有 3225 SMD 封装(16MHz)的,给 CAN 总线通信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

电机驱动控制器

搭载的是 3225 封装晶振(8MHz),能让电机控制芯片高效地协同工作。

技术优势

全尺寸覆盖

从 2016 到 7050 封装,各种尺寸都有,特别适合车载模块越来越小型化的趋势。

高频高性能

能支持 76.8MHz 等高频率,完全能满足 ADAS 和 V2X 通信的需求。

车规级认证

全系列都通过了 AEC - Q200 认证,在耐高温和抗震性能方面,比行业里好多产品都厉害。

本土化服务

人家可是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车企要是有定制需求,能很快响应。

五、行业展望:国产晶振进入 “深水区”

现在消费电子慢慢复苏,AI 技术也来 “助力”,再加上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越来越高,咱本土晶振企业正从以前单纯扩大规模,往高端领域突破。像 SJK 这些头部厂商,通过量产高频、小尺寸的产品,正一步步实现国产替代化。

未来,等 L4 级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都真正落地,晶振技术肯定会朝着更高精度(±5ppm 以内)、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到时候,国产供应链说不定就能在全球竞争,稳稳地占据核心位置。

0 阅读:3

SJK晶科鑫

简介:晶振行业30多年的专业晶振工厂,独有品牌S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