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菲期间公开宣称"共同应对中国威胁",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随即发出明确警告,称域外势力不应破坏南海和平稳定。
此次访问是赫格塞斯上任后首次亚太之行,也是其打破惯例跳过韩国直接访问菲律宾的特殊安排。双方在联合声明中不仅重申《共同防御条约》的"神圣性",更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新增四个军事合作项目。数据显示,美国对菲军事援助已从2022年的2.5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这种军事捆绑的背后是菲律宾国内复杂的政治博弈。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菲军方与亲美势力持续施压,要求强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有消息人士透露,菲方近期已秘密向美军开放三个靠近南海的军事基地,其中一处距离黄岩岛仅190公里。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正在将菲律宾推向地缘冲突的最前沿。
面对美方的军事挑衅,中方保持着战略定力。外交部明确指出,南海航行自由从未受限,真正威胁地区和平的是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数据显示,美军侦察机去年在南海抵近侦察超过2000架次,舰机穿越台海34次。国防部更以历史事实为鉴,指出美国在中东、欧洲多次背弃盟友的先例,对菲律宾发出"勿当炮灰"的忠告。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双轨思路":一方面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目前,中菲已就准则案文达成85%的共识,13个东盟国家中11国支持2026年完成磋商目标。这种务实合作的态度,与域外势力的军事威慑形成鲜明对比。
南海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国内并非铁板一块。最新民调显示,58%的民众反对过度依赖美国,62%的受访者认为南海冲突可能引发地区战争。这种民意压力迫使马科斯政府在对华态度上保持微妙平衡,既想获取美国军援,又担心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试图将菲律宾打造成"亚洲北约"的支点。此次访菲期间,美方不仅承诺扩大联合军演规模,还暗示将把菲律宾纳入"印太威慑倡议"。这种军事同盟的强化,可能打破东南亚地区40年来的战略平衡,重蹈欧洲地缘冲突的覆辙。
面对复杂形势,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在博鳌论坛上,中方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建立海洋保护区、推广可持续捕捞。这种"以合作促安全"的思路,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去年在南海联合科研项目达37个,环保合作资金超过2.3亿美元。
美元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强调,任何域外势力都无权决定南海的命运。这种坚定而开放的态度,为南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路径。正如东盟前秘书长素林所言:"南海不应成为大国角力场,而应是合作共赢的试验田。"
当菲律宾在军事同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国际社会更应清醒认识:任何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径,最终损害的都将是普通民众的利益。南海的未来,不应由域外势力的枪炮声决定,而应由沿岸国家的共同智慧书写。
你连谁是美国的国防部长谁是国务卿都分不清还乱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