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敏错拿同学日记本,毛主席翻阅批注:很好,原文发表!

亦唐谈历史 2024-12-16 16:07:13

1957年,李敏错拿同学日记回家,毛主席看后批注:很好,原文发表!

1967年,正在上学的李敏,意外错拿了同学的日记本,将其带回家中。毛主席机缘巧合之下,翻开日记,看到了以《暑假归乡日记》为题的许多文章。

这些文章乃是李敏同学王桂芹所写,记录了正在北京读中学的她暑期回到河北老家,在母亲指导下参与合作社劳动的故事。

尽管毛主席公务繁忙,但他却格外认真的看完了王桂芹的暑期日记,并认认真真为其批注。在结尾之处,主席甚至亲自落笔赞赏:“很好,于报刊原文发表!”

这篇文章为何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赞赏?王桂芹与主席一家还有怎样的故事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毛主席亲自批示学生日记的故事。

亲批日记

1957年,李敏错拿同学日记,毛主席看后批注:很好,原文发表!

李敏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出生于1936年的陕西志丹。作为主席第一个长在身边的女儿,毛主席对李敏给予了许多关爱。

4岁后,考虑到贺子珍独身一人在苏联的窘境,李敏被送往苏联,与父亲分离。1947年,我党控制哈尔滨后,李敏随母亲返回哈尔滨居住。

彼时,因为解放战争和其他原因的考量,李敏并未第一时间被接回主席身边。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顺利进驻北京城,李敏也终于有了回到父亲身边的机会。进驻北京后,李敏顺利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女中就读。

我党进驻北京之后,毛主席虽然仍旧作为最高领袖,但实际上也开始主动放权,退居二线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席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女儿的成长问题。

作为一位合格的家长,毛主席可不仅仅只是会过问孩子的成绩。在教育培养子女上,毛主席向来秉持着严格端正的态度。

因此,主席经常会深入了解李敏学习的情况,针对性地为其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法。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好习惯,才为主席后来阅读李敏同学王桂芹的日记埋下了伏笔。

1957年,李敏已经成为北师大附中的高三学生,妹妹李讷低一级,在读高二。

一次,北师大附中组织学生们前往距离学校大约10公里左右的郊区,进行秋收义务劳动和农村教育的辩论会。

王桂芹为从辩论会等环节中记录些东西,于是带上了自己的硬皮日记本。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孩子们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天空下起了小雨。

为了不淋湿自己的本子,王桂芹便将日记本放到了同学李敏的书包之中,并和她打好了招呼。

但因为后续进程影响,二人并未得到交流机会。随着活动的结束,李敏一个不注意,竟然将小王同学的日记带回了家中。

这些日记,都是王桂芹于暑假亲手所写。作为一位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学生,王桂琴在许多事情上都力争做到最好。

彼时,全国教育界都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大小学校,都十分推崇让孩子们参与到实际的劳动之中。

作为北师大附中的尖子生,小王同学在这件事上更是十分积极。

作为一位高三生,她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入党资格。学校领导们更是曾多次找她谈话,谈论其入党问题。

因此,她也产生了回乡参与劳动的想法。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山之中,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这里却依旧走出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前辈。

1957年暑假,王桂芹地回到了家乡的“英雄故土”,打算亲自感受劳动的魅力。

在暑期里,她在母亲的提点下,亲自参与到了当地合作社的劳动之中。在乡亲们的带领下,她亲自感受了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每天劳作过程中,小王同学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对劳动人民进行一定的访问。在劳动结束后,她也会积极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会,讨论当地发展的相关问题。

这些经历,让她产生了许多感悟。每天休息时间,她便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日记。历经一个暑期,她一共完成了14篇,大约1万字有余的日记。

这些日记情真意切,是一位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劳动者对国家发展的第一印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而这样有价值的日记,竟然意外被毛主席翻开。

主席将会怎样看待这些日记?他又将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主席批示

1957年,李敏错拿同学日记,毛主席看后批注:很好,原文发表!

王桂芹暑期回乡参与劳动,完成了珍贵的暑期日记。机缘巧合下,日记被主席之女李敏带回家中。

由于活动现场的混乱,李敏在回家之时已经忘记小王同学的日记还在自己的书包之中。

待到她打开书包一看,才发现包中竟然多了一个硬皮笔记本。而在笔记中还夹杂着许多散面纸,其上记载着王桂芹于暑期回乡劳动的相关感悟。

李敏仅仅粗浅一扫一下,便被小王同学的日记吸引了目光。在花费一段时间仔细浏览后,她又兴高采烈地找到主席,将日记递交给他。

没成想,毛主席拿过日记竟也看的入迷。按理说主席日理万机,即便是翻看孩子们的日记,也不会看多久。

但对于王桂芹的《暑期归乡日记》,主席却是放慢速度认真观看。并且主席还拿起笔来,对着小王同学的这些日记不断勾画批阅。

根据后来王桂芹自述称,其实她的日记里有着不少文字和标点符号的错漏。别人观看之时,往往是忽略而过,可主席却一个一个地将其找出,用自己的笔将其勾画出来,并为之改正。

这样的仔细而负责的态度,恐怕只有在老师对待年幼的学童之时才有。

除却对行文语言文字上错漏的改正之外,主席还对小王同学的日记做了许多批注。毛主席自打学习开始,便养成了批注的习惯。不论是自己读书看报,还是批阅他人的文字资料,都会给予许多批注。

王桂芹同学的日记,全文不过万字左右。毛主席却为其圈画了30余处,在其中多处留了亲笔批示。

在这些圈画批示之中,最为集中的区域,往往是王桂芹深切参与劳动,并从中获得体悟的地方。

例如,在8月8日的日记之中,小王同学记述了自己准备进山参加劳动。她的母亲便翻箱倒柜,为她找出了以前姐姐劳动时专门穿的“山鞋”,并为她配上短肥裤子、大襟褂,以及一顶旧草帽。

对于这副打扮,小王同学在日记中自述称:“真是个十足的乡下姑娘。”而主席恰恰在这句话旁边连划三个圆圈,便是对其的认可。

从这套装束来看,确实是乡下味十足,与年轻姑娘们所追求的青春靓丽有着明显不同。但这套装束,却是最为适合劳动的打扮,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干活顺畅,提高劳动效率。

这套打扮,实际上便是劳动人民对自身劳动事业的基本尊重。毛主席也正是看到了这种尊重,所以才给予了赞赏。

此外,小王同学在日记中还记述了自己学着怎样担水、担土,从被压得疼痛难忍到逐渐掌握窍门的经历。她的伯伯婶婶们,见到她的成长,纷纷赞扬她“没成书呆子,还是咱们的人”。

主席在这句话的旁边,也划了三个圈,并在“咱们的人”底下划上了曲线。

主席之所以在这里如此批注,除却对王桂芹在劳动中不断进步的肯定之外,还有对她仍深刻扎根人民,仍旧是自己人的赞赏。

作为一位时刻强调人民史观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人民看的极为重要。他毕生所求都是为了人民,最为担忧的也是脱离人民。

小王同学作为青年人才,能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能够从劳动中获得经验固然很好。

但她如果能够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能够始终作为“自己人”,则更值得主席为之骄傲。

日记中如此类感悟不一而足,主席通篇看完,对王桂芹这位高中生倍加青睐。在亲自批注完日记之后,主席在日记末尾亲自批注了几个大字:“写的很好,原文在报刊发表!”

批示完后,主席还对两个女儿提出要求,让二人再仔细阅读日记两遍,感受其中的深刻情谊。

除此之外,王桂芹与主席一家,还有怎样的牵绊和故事呢?

如师如父

1957年,李敏错拿同学日记,毛主席看后批注:很好,原文发表!

1957年10月29日清晨,王桂芹正打算开始早自习。不料同学李敏却将她拉出了教室,来到一处僻静地点。

看着一脸懵的小王同学,李敏笑眯眯说道:“桂芹,你的日记我拿给爸爸看来。他说写的很好,还亲自给你批改了呢!”

说着李敏便掏出日记,将批示指给王桂芹看。小王同学哪里会想到还有这样的场景,错愕着开口称:“毛主席还有时间看我的日记吗?”

李敏随即笑着回答称:“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他还说应该原文在报刊发表呢!”

王桂芹哪里想过这场场面,慌忙中便打算拿回日记。但李敏却阻拦表示主席希望小女儿李讷也能看两遍,希望王桂芹成全。

同时,李敏将主席写给自己姐妹二人的要求纸条抽出,将其递给小王同学道:“爸爸的字很难得的,这张给你,你好好保存吧!”

王桂芹欣然揭过纸条,将其珍藏了起来。不久后日记被李敏还了回去,《中国青年》杂志随后便刊登了王桂芹的《假期回乡日记》。

此日记一经发表,很快便得到转载,甚至不少出版社还特意为其发行了单行本。一些省市甚至还将其编入教材,可谓轰动一时。

全国各年龄段的青年学生、教师、农民、工人都被此文所鼓舞,开始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之中。王桂芹作为作者,更是收到了全国各地的青年来信致意。

王桂芹为自己能够获得如此认可感到惊喜,也对主席产生了深深感激。若不是毛主席的批示,她绝不会有如此多的“粉丝”,收到如此多的关注。

事实上,作为李敏的好朋友,王桂芹在生活中也很受主席照顾。

因为在日记中得知小王同学身体不好,主席便安排了享誉山东的老中医刘慧民为之诊疗。此后,李敏又在主席的授意下,为其专门安排过医生,使其病情大为改观。

1959年8月,李敏与孔令华成婚,毛主席亲自主持婚礼。作为李敏的好友,王桂芹和姐姐一起被邀请参加婚礼。

可彼时的王桂芹正担任北大团支部书记,忙着处理学校事务。她也不好意思向学校请求,表示自己要去参加主席女儿的婚礼。

因此,当叶子龙的女儿叶燕找到她,二人一起赶回中南海时,已经错过了婚礼。毛主席为欢庆女儿婚礼,酒喝的有些多,已经回屋睡下。

王桂芹还以为错过了与主席相见的机会。不曾想,在离开之时,叶子龙却表示主席第二天将会在下午接见她们。

当第二天王桂芹提前请假赶到中南海李敏新房之时,房内除她外仅有四人。其中的主角自然是李敏、孔令华夫妇,另两人则是她的姐姐王桂芳和李敏好友朱慧芝。

下午6点左右,毛主席准时抵达。看着眼前几个孩子,毛主席忙招呼她们坐下。李敏逐一为主席介绍每个人身份。

待到王桂芹时,李敏便直言道:“爸爸,她就是那个写日记的桂芹!”主席当即将目光转向她,微微点头表示肯定。

此后,主席与几人亲切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关心了几人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还为众人提供了鞭策和指导。

多年后,再回忆起此事,王桂芹仍旧感慨称:“当时我感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毛主席,更是我同学的父亲,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他女儿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孩子!”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