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战绩不显,不会打仗的陈毅为何能当元帅?毛主席一句话点明

亦唐谈历史 2024-12-12 16:51:34

一生戎马,封侯拜将,是中国多少代武人的毕生心愿。即便是由我党创建而出的新中国,因为55年授衔一事,也留下了不少闹剧传世。

没有一位解放军将领不渴望得到国家和组织的认可,没有一位战士不想成为能征善战的将军元帅。但在我国的开国十大元帅之中,却有这么一个“不会打仗”的元帅特例——陈毅。

他常常被人认为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不会打仗、打不好仗。不仅如此,作为我党早期党员,他更是在长征转移这样的关键时刻缺席,为自己的军事履历留下空大空白遗憾。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会打仗,缺席了长征关键时刻,甚至违背了评衔时组织元帅评定规则之人,最终却成功挂上帅印,稳坐元帅第六位。

陈毅究竟靠什么成为元帅?又是谁为他争取到了元帅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陈毅授衔元帅的真相。

半生战绩不显

陈毅元帅,出生于1901年,是四川省乐至县人。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深受五四运动的启发,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1919年,陈毅顺应彼时的留学潮流,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在这趟法国之旅中,陈毅与我党诸多早期领导人相识,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后来因为在法国多次参与爱国运动,陈毅遭法国政府抓捕,被武装押送回国,结束了自己的留欧旅程。

回国后,陈毅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我党早期党员的指引之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汪二人公然发动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同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爆发。南昌城内炮火作响,中国共产党迈出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彼时,陈毅正担任国民革命军十一军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随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只是在这次起义过程中,陈毅因为身份地位,并不是耀眼人群中的那一个。

然而,历史很快给了这个颇具文学气质的男青年一个机会,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南昌起义后,武汉、上海两处国民党政府均对起义军发起围攻。在革命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起义军不断向广东撤退,意图再行北伐之事。然而,彼时的国内环境早已不同,反动的国民党右派实力雄厚。

起义军在历经多次波折分裂后,最终瓦解为一支几百人的小队。这支小队作为南昌起义最后的火种,可谓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是未来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源头之一。

而领导组织起这支部队的,便是朱老总与年轻的陈毅。

此后,二人带着这支部队辗转来到湖南,与当地工农、卢德铭手下警卫团一起参与了湘南起义,随后汇入井冈山,组建了红四军,真正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力量。

此后的岁月里,陈毅跟随毛主席等人四处征战,为苏区的扩展做出了重要帮助。1934年10月,因为中央最高层的决策失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几十万国民党大军蓄势待发,对苏区摩拳擦掌,展开了最后围攻。

为了保留革命火种,中央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的决定。由此开始,一场伟大的长征旅程拉开了序幕。

尽管红军的大部分主力都参与了长征,但作为日后的十帅之一,陈毅却在这次史实级的旅程中“落伍”。因为转移前不久,刚刚遭受腿部重创,陈毅被中央留在了苏区当地,率领红军余部转为游击队,与敌人进行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

这个决定,毫无疑问是十分残酷的。病中的陈毅无疑被动地陷入险境,在几十上百倍敌人的追击之下,要坚强地生存下去,难度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没有一路追随完成长征,对一个我党将领来说,在军事履历中便留下了一个极大的空白和缺憾。

但陈毅没有为此沮丧,反而谨记组织任务,坚守在苏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阶段,陈毅更是被组织委以重任,挑起了新四军的重担,为我军在江南地区的活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出任华野司令、中野副司令,为我军在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决战做出了帮助,扫清了新中国建立的重大障碍。

纵观陈毅半生征战,似乎都完成了不错的成绩。但如果细细数来,却不难发现其自身几乎没有独立完成过什么经典战役。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陈毅似乎都只是挂上个领导的名头,享受着部下征战带来的荣誉。

这样一位“不称职”的将领,为何能成为新中国元帅?

元帅备受质疑

陈毅征战半生,战绩却无半点亮眼之处,他究竟靠什么当上元帅?

对于陈毅能够评上元帅一事,实际上长期以来都有人心存疑虑。除却其自身没有优秀战绩外,无外乎其并不符合彼时的评衔规定。

1955年的评衔工作,是无比庄重的。对于那些为新中国打拼半生,死里来活里去的将领们而言,更是拥有着巨大的意义。

自古以来,武人封候拜将便是最大的心愿。哪怕是作为新中国的一份子,这些老将们还是对这些荣耀和认可,有着前所未有的期待。

中央对元帅的评选,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不是谁都能够轻易进入备选名单之中的。

能够被中央认定为元帅候选人的将领,每一位在我党的军史、党史上都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他们中的每一人,无论是战功、资历、彼时在党内担任的职务,都足以担得起元帅的名号。

诸如周总理、少奇同志、邓公等一部分我党元老,按理说也都有资格评选元帅,却都因为“转入地方工作干部不评军衔”的相关规定,被移出了元帅候选人的名单。

可陈毅作为彼时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明确离开军队负责政府工作的干部,却打破规定被成功授予了元帅军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困扰了很多人,即使是我党元老们也曾对此有所异议。在最终的授衔名单出炉前,作为我党二号人物的少奇同志,便曾经对陈毅元元帅评衔一事提出质疑,表示不能因为陈毅一人打破规则,最好是将陈老总的元帅衔让给粟裕。

如此一来,既不违法规则,也让新四军仍旧保有了一位元帅,同时还能对粟裕给予鼓励。

但对此周总理却并不同意,认为这对分担了许多自身工作的陈毅太不公平,以苏联布尔加宁这位部长元帅为例,希望帮陈老总争一争元帅军衔。

两位元老的不同意见,实际上不是个人之见,而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看法群体。双方之间争论不休,似乎都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对于陈老总是否还要挂帅一事,只能交由毛主席决断。

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只给出了一句话的回答:“陈毅是能够团结人的!”。

这句话不仅奠定了陈老总的元帅之位,更是为无数疑惑陈老总为何能够成为元帅之人,解答了心中疑惑。

所谓能够团结人,即是指陈老总能够发挥远超常人的组织力和统帅力,能够将手下的干部们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共产主义奉献。

实际上,毛主席早在1942年便对陈毅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彼时的陈毅遭到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排挤,担心自己再留在华中,会影响组织工作。可主席却表示他只要往哪儿一坐,什么也不做,都一定会起到团结大家的作用。

这样的能力,能够支撑起元帅之位吗?这样的能力,又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什么努力呢?

一语奠定地位

陈毅半生征战无亮眼战绩,为何毛主席一句话能让其当上元帅。

毛主席对陈老总的评价,毫无疑问是十分精确的。他的主要才能确实在是团结众人之上,而非军事才能。

作为十大元帅中的一员,陈老总实际上相比于武人,更接近于一位文人、政治家。革命多年,陈老总似乎极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战,主要以做政工类工作为主。更别说建国后,陈老总更是彻底离开军队,在政府部门内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于外交、文娱等领域创造了一番事业。

因此,陈老总也就不可避免的被挂上了不会打仗、不能打仗的名号。但不能打仗、不会打仗,并不代表陈毅不配当选元帅。

将帅,作为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组,常常一起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之中。但将、帅之间却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实际上可以通过一则历史故事来感悟其中奥妙。

传说,在楚汉争霸时期,作为主君的刘邦,曾经私下与手下最依仗的大将韩信谈话。谈话中,刘邦向韩信发问自己最多能够带多少兵马。韩信闻言未加思考便答“可带十万”。随后刘邦又问韩信自己可带多少,韩信回复称“自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追问自己作为主君,带兵人数却不及韩信的缘故,韩信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此话,实际上便充分说明了将帅之间的分别。将者,统兵征战,摧城拔寨;帅者,镇坐中军,运筹帷幄。

作为元帅,最重要的实际上并不是个人的带兵作战能力,而是统筹协调手下将士们的能力。想要完美协调好手下将士,发挥出他们全部的才能,一个合格的统帅便需要自身出众的个人魅力,能够让部下们对自己足够的信任、尊重,让部下心甘情愿为你奋战效劳。

此外,一个合格的统帅,还需要足够的驭人才能,能够团结部下,让他们拧成一股绳。在这两点上,陈毅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

作为毛主席一生中最喜爱的朋友之一,陈老总的个人魅力毋庸置疑。

无论是为友为朋,为师为之,甚至是为爱为亲,陈毅几乎很少让人不满意。绝大多数人,对这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文采不凡的元帅,都有着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追溯当年井冈山上,二十余岁的陈毅,能够和已经三十而立的毛主席、四十不惑的朱老总并列“三巨头”,甚至一度暂代毛主席的红四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便足以说明一切。没有同志们的拥戴,一个二十多的小伙子凭什么成为红四军的领导?

此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接受中央命令下江南,将藏于深山之中的游击队拉出,组建起新四军的框架。如果没有出色的个人魅力,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嘛?新四军多年奋战江南,在国民党、日伪的夹缝中生存壮大。如果没有陈毅的团结、鼓舞,仅凭项英这位冒进的军长,真的能够完成如此大业嘛?

解放战争时期,华野创建扩展,粟裕大将横空出世。为何在组织选定他接任陈老总华野司令一职时,他坚定拒绝称“华野离不开陈军长!”

这当中除了粟裕大将本身的谦恭仁善之外,难道就没有华野只有陈老总在,才能够团结一致的现实吗?

如果没有陈老总在,中野与华野之间能否架起一道顺利的沟通桥梁,淮海大战是否还能在两大野战军的联手下获得完美收官,这些都将是个疑问。

作为一名统帅,陈毅无疑是合格的。无论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亦或者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成功地团结了我党干部,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战斗力,一直以来为中国革命所奋斗贡献。

投身革命业,戎马战半生。虽无骄人绩,无愧元帅名。毛主席一句话点明本质,陈毅无愧元帅之名!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