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片
姓名:于都胜利大桥
生日:通车时间 2024年5月21日
籍贯:江西
长度:主桥孔跨布置40+40+168+40+40=328m
类型: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
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型钢开口肋一UHPC轻型组合桥面新结构;发展和应用了智能化步履式多点连续顶推施工技术、BIM数字化建造技术、机器视觉结构健康监测等技术
建设单位:于都县长征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独特之处
1
创新性地提出了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
胜利大桥总体设计上创新性地将多层次双肋拱优化为单肋拱,并通过吊杆、背拉索和中跨系杆连接单肋拱、三角刚架与主跨简支钢箱梁,组合成超宽桥面(40m)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适应桥梁超宽断面与稳定性双重制约条件。
设计采用梁、拱组合体系,由于单肋且超宽的特点导致其结构体系受力与传统结构有差异。主桥钢箱梁为纵、横向的传力体系,结构自重和活载通过横向隔板分别传递至纵向腹板和竖向吊杆,一部分转化为拱肋压力传递给基础,一部分通过箱梁腹板传递至梁端支座,向下传递给基础。由于桥宽达到40m,单片拱布置,尽管主梁纵向体系应力较小,但桥面横向受力较大,在恒载和活载偏载作用下,桥面横向顶板受拉。由于横向受力控制主梁结构,设计采用了适当增加主梁梁高及加密横隔板的设计方法提高横向抗弯强度。同时,为提高主梁整体横向稳定性,下部Y构桥墩设计加宽到14.5m,优化钢主梁简支端支座间距,另在桥面中央的单拱肋上设双排内倾吊索及背索为主梁抗倾覆提供了足够的横向支撑。
2
创新性地提出了型钢开口肋-UHPC轻型组合桥面新结构
钢箱梁桥面纵肋采用倒T肋取代常规U肋,构造更简便。创新性将纵肋和横隔板的连接变为上下叠放,简化了连接构造,避免了常规开孔带来的疲劳问题。采用一体轧制型钢代替焊接钢板,加工制造更便利,且成本更低。型钢开口肋-UHPC轻型组合桥面新结构为国内首创。
3
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系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包含两个方面‘超高’,即超高的力学性能和超高的耐久性。型钢开口肋-UHPC轻型组合桥面提高桥面局部刚度30倍以上,降低钢桥面疲劳开裂风险。UHPC砼终凝后开始高温蒸养,通过高温蒸汽养护消除UHPC层内的收缩变形,并提前消除大部分徐变。
4
超宽钢箱梁智能化步履式多点连续顶推及落梁施工技术
胜利大桥主跨168m,桥宽40m,为目前国内最大宽度的单肋拱桥。钢箱梁长136.8米,宽40米,重量高达3000t,顶推距离为280m,长距离整体顶推施工难度大。项目发展和应用了智能化步履式多点连续顶推及落梁设备主控系统、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顶推全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相结合,完成超宽钢箱梁整体远距离顶推和纠偏的自动控制。
5
机器视觉结构健康监测等技
为保障桥梁运营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稳定,大桥应用了中建五局研发的数字孪生技术底座开发定制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其中集成了五局创新研究院自研的机器视觉结构应变监测技术。
6
BIM数字化建造技术
模拟Y型刚构拱梁墩关键节点主桥系杆、钢箱拱肋、混凝土箱梁三向预应力钢束及普通钢筋的碰撞检查,对拱肋内部构造进行三维精细化模拟,原方案内部结构复杂,优化吊杆与拱肋连接方式,提高现场可建造性。
经济社会意义
于都胜利大桥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展示区的重要桥梁,是在“长征渡口第一桥”原址上新建的于都县首座特大桥,连接于都河两岸“一馆一院”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程。于都胜利大桥有背索柔性单肋系杆拱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结合拱圈及背索组成的细部构造,形成“铁流行进,旭日东升”的设计意象,从胜利走向胜利,诠释了“新长征、再出发”的时代号召。
稿件支持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