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相信这10个癌症谣言,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抗癌生存率!

从寒说健康 2024-03-09 06:39:50

很多姐妹对乳腺癌的认识要么来自网络,要么是道听途说,这种听来的知识是不专业的,甚至很多时候谣言传播甚广,且让人忘记了真相。

互助君总结了一些关于乳腺癌的10大谣言误区(有治疗有饮食),希望帮助姐妹们对乳腺癌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能正确地防癌、抗癌。

谣言 1:乳腺癌肯定治不好?

姐妹,如果有人跟你说乳腺癌肯定治不好,请一定尽快马上远离这样的人,这种人跟他们呆久了真的令人窒息。

乳腺癌虽然是恶性肿瘤,是癌症,但是乳腺癌的症状是比较典型的,去医院看一下,很多乳腺癌确诊的时候其实还都是早期状态。

早期的治愈率可达 99.3%,乳腺癌整体 5 年相对生存率为 90.8%[1];就算不幸确诊时已经是非早期了,治疗仍然可能会成功。

谣言 2:乳腺癌不能吃发物?

“这个肉不能吃,这个菜不能吃,都是发物!”

这种话熟不熟?很多乳腺癌患者确诊后最苦恼的就是吃啥,一说吃啥就会听到有人说这是发物,那是发物,那不是什么都吃不了?

其实并不存在发物(我们没有一本像NCCN和CSCO一样权威的《发物指南》吧?),科学来说乳腺癌患者适当忌口是可以的,比如容易致癌的加工食物(腊肉、香肠等)、煎炸食物少吃,过敏食物不吃,上火时饮食清淡点等,下面是2类乳腺癌患者问得最多的能不能吃的食物。

✦ 海鲜属于较好的营养来源,不应该被拒绝

会致敏的食物往往会被认为是发物,过敏一旦发作,最常见的就是皮疹、嘴麻等症状,严重的会诱发皮肤肿胀、哮喘甚至休克。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乳腺癌患者的一大疑问,术后是不是就不能吃海鲜了,发物嘛,伤口发了怎么办?

其实除非是本身有海鲜过敏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吃海鲜,其他患者只要鱼虾新鲜高温烹饪后是可以吃的,对于术后患者而言海鲜也属于较好的营养来源,不应该就这样被拒绝。在这里科普君也要提醒大家,虽然海鲜很美味,但是还是要控制量,过多摄入海鲜会导致体内嘌呤过多哦。

✦ 辛辣刺激物同样在背锅

辣椒、花椒、韭菜、大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物,被很多患者视为大忌。这是由于部分人食用辣椒、姜蒜等刺激性食物会产生肠胃不适的症状,加重消化道溃疡,且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但是这是针对这类胃肠不适和有皮肤病的人群,并不代表所有乳腺癌患者就一定不能吃辣,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的食用辣椒素可以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而大剂量的食用辣椒素则容易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胃肠蠕动剧增,而引起腹痛、腹泻、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则引发胃癌。

因此如果以前就有些喜欢吃辣的觅友们,可以适量吃一些辣椒增进食欲,但是不宜吃太多。

谣言 3 生气会得乳腺癌?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何伟丽医生认为,生气和乳腺癌发病并没有太过于直观的关系。

但是生气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会引起肝气郁滞,可能会导致乳腺增生的情况,以及乳房疼痛的情况,特别是在月经前期,周期性的乳房的充血水肿,引起乳腺增生,但不会导致乳腺癌,也没有和乳腺癌有直接的关系。

美国癌症协会官方网站刊文《态度和情感对癌症的影响》,文章称:性格、思想和情绪不会导致人们患上癌症。关乎这一主题的研究也并未显示出人的性格、思想和总体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系。[2]

图源:美国癌症协会官方网站《态度和情感对癌症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虽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生存几率或病程。但是还是有研究表明,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乳腺癌康复的人都认为,乐观积极的态度会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好。

如果觅友们能保持这个态度,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几率都会得到改善。咱们有位叫"开心妈"的觅友就是靠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成功抗癌12年。

谣言 4:生孩子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随着晚婚晚育趋势以及生育率的下降,生育与乳腺癌成为我们备受关注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生孩子更容易得乳腺癌,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首先,需要我们知晓的是,早年生育(在35岁之前)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不生育或晚生育反而可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女性在20岁-30岁之间生育一胎,与40岁及以上生育一胎或不生育的女性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要低约30%左右[3]。

互助君通过查阅了期刊文献发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妊娠可对乳腺上皮细胞的表观基因组进行重编程,并阻止恶性肿瘤前期病变的发展》。其研究结果表明,怀孕会让乳腺上皮细胞发生表观遗传重编程,这样一来,一种叫做c-MYC的强致癌基因就不能发挥致癌作用了。

这项研究还告诉我们,怀孕降低乳腺癌风险的部分原因是通过表观基因组重编程实现的。它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4]

那么对于已经是乳腺癌的人来说,生育是否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显示,乳腺癌的治疗,尤其是化疗、内分泌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会影响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生育功能的康复。

但是没有证据显示生育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选择是否生育以及何时生育时必须充分考虑疾病复发的风险和治疗对后代的影响。

谣言 5: 乳腺癌不能性生活?

很多觅友常常会碰到这些疑虑和问题:

-夫妻生活会导致乳腺癌的复发吗?

-进行了性生活,肿瘤会传染给爱人吗?

-性生活对患者的身体有害吗?

这些顾虑与担心,是多余的。特别是所谓性生活会促使癌症复发转移的说法,完全错误。肿瘤疾病不是传染病,也不会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中提到:乳腺癌患者健康及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身心康复。

环境的营造可以改善性生活的体验,建议适度的光照或柔和的音乐去缓解性生活焦虑;腹式呼吸、瑜伽、盆底功能锻炼等运动与放松训练也可以改善性生活的焦虑感,增加性健康。

互助君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严格进行避孕,避孕方法推荐物理屏障避孕法,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孕法。

谣言 6:乳腺结节会变癌变?

提到结节,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乳腺癌。事实上,乳腺结节是多种乳腺疾病的表现形式。乳腺结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乳腺包块,乳腺上出现的大部分病变都可以称为乳腺结节,临床上也称为乳房肿物、乳房肿块等。

乳腺结节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外伤、感染、高代谢饮食、基因突变等因素均可诱发乳腺结节。

✦ 良性结节基本不会恶变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通常会随着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期,乳房会出现胀痛、触痛,月经后疼痛感减轻或消失。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如无明显不适,无需过多干预。

✦ 良性肿瘤有恶变风险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没有直接关联,但有一定恶变风险,医生一般会建议手术切除。大多数纤维腺瘤完整切除后不易复发。

✦ 当心这类结节会恶变

40岁以上的女性,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突然出现乳腺结节,需高度警惕恶变的风险。

谣言 7 保乳不如全切?

“保乳就像随身携带着定时炸弹,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复发,不如切掉一了百了”。很多觅友也许会这样想。对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陈洁教授想告诉大家,“其实‘全切’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过时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乳腺癌治疗方式是保乳术。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原因,作为专业的医生一般不会建议患者全切。”

陈洁教授这里意思是保乳术是用于病情上适合保乳术的人,但也不能强行保乳。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中也认为保乳手术主要针对具有保乳意愿且无保乳禁忌证的患者, 适宜人群主要分以下2种情况: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肿瘤大小属于T1 和T2 分期,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适当,术后能够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当然对于多病灶的乳腺癌当病灶为有限数目(如2-3处),术前通过乳腺超声、X线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完整评估,确保切缘阴性及外形可接受情况下,也可尝试进行保乳手术。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治疗降期后达到保乳手术标准时也可以慎重考虑。

谣言 8 不能做化疗,做化疗等于自杀?

“都说化疗很伤身体,可以不做化疗吗?”化疗由于副作用大,一直被民间传言为自杀式治疗。其实,化疗是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80% 以上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往往都需要化疗,如 4 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三阴性乳腺癌、高复发风险者等。

而对于晚期乳腺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都是内科治疗中最基本的方法。《中华肿瘤杂志》提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逐渐形成以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成为乳腺癌系统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有保乳需求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于保乳手术的实施;针对局部晚期患者,使部分不可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

并且,近年来大量相关临床研究入组了早期可手术患者,证实了新辅助化疗在这部分患者中是可行的。但是需要了解的事,并非所有初诊时需要辅助化疗的患者都需要采用新辅助化疗。[5]

谣言 9 偏方也能治乳腺癌?

咱们先来看一个新闻:之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接诊了一位乳腺癌患者媛媛,在第一次确诊时,因为害怕做了手术后乳房难看,她拒绝了手术等规范治疗,改寻求“神医”帮助。这位“神医”表示坚持吃他开的“中药”、持续外敷草药配合推拿、刮痧等治疗,无需手术与放化疗即可治愈。

没过多久,媛媛就出现了身体不适,再次入院时伤口溃烂,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还出现了恶液质,无法手术。

无独有偶,耶鲁大学做过一项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用“偏方”的患者死得更快!研究试验邀请了10901815名癌症患者,其中258名患者属于CM组(CM:其他未经证实的、由非医务人员进行的癌症治疗),剩余的癌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CM组的五年死亡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抗癌路上,“偏方”无处不在,有人为“偏方”治癌摇旗呐喊,也有人对“偏方”深恶痛绝。

互助君再次建议姐妹们: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可以治愈癌症,你应该相信现代医学相信针对病情的治疗方案以及和你一起并肩抗癌的医生。

谣言 10 吃柚子、橘子影响药效?

我们目前有很多研究多数癌症患者服药期间不要吃的水果是西柚(也叫葡萄柚),因为西柚里面有一种叫做“呋喃香豆素”的成分,它存在柑橘家族中,但含量上会有些不同。它可能影响一些抗癌药(主要是多数靶向药)和慢性病药物。

简单来说你今天吃的抗癌药,没吃含有大量呋喃香豆素的食物,那么药量能正常发挥作用并且代谢掉。但如果你今天吃了含有大量呋喃香豆素的食物,无形中会增加药物浓度。

图片来源:觅健,点击大图查看

至于橘子、柚子、橙子等其实和西柚都有“家族关系”,是各种杂交来的。

虽然也含有“呋喃香豆素”,但一来量没有西柚那么多,二来也没有权威证据明确指出吃这些水果也会影响药物,因此互助君的建议是服药期间少吃即可,比如吃药2小时内别吃,不要每天都吃。

图片来源:觅健

乳腺癌固然可怕,但也不及这些乳腺谣言误区可怕。面对这些乳腺误区,我们应该避而远之。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文献:

[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2013-2019)

[2]https://www.cancer.org/cancer/survivorship/coping/attitudes-and-feelings-about-cancer.html

[2]Dall GV, Britt KL. Estrogen Effects on the Mammary Gland in Early and Late Lif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Front Oncol. 2017 May 26;7:110.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479-z

[5]王海, 陈盛, 李俊杰, 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争议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4) : 504-509.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190214-0008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