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兵败到底有多悲惨!让我们看看一代枭雄刘宗敏结局就知道

青文评过去 2024-09-15 03:18:06

明末风云际会之际,各大势力崛起。其中,就有闯王李自成的一席之地。说实话,李自成在当时是一统天下呼声最高之人。只可惜,一片石之战,大顺军战败。李自成最后功败垂成。

那么,李自成最后的结局有多么悲凉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其心腹大将刘宗敏的下场就知道了。

李自成的心腹大将

相较于李自成,刘宗敏的境遇更加凄惨。李自成好歹还在驿站当过驿卒,算是公务员。再看看刘宗敏,早年因为官府压迫父母双亡,靠乞讨为生。

这段经历,也使得刘宗敏比李自成更加痛恨那些朝廷官吏。后来李自成的大军途经刘宗敏老家,他便想也不想地投奔了李自成。

刘宗敏自幼食不果腹,也没学过武艺。按理说应该身体瘦弱,没啥战斗力。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一个孤儿,在那样的环境里能够长大成人,每一口饭,都要凭实力去抢到口里。这样的人,绝对是个狠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正所谓“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刘宗敏靠着一股子狠劲,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与他交锋的明军全都被他吓破了胆,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打仗这么疯狂、这么不要命的。

正如《亮剑》里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便是刘宗敏的制胜心得。

李自成的军队原本就作战勇猛,在得到刘宗敏后更是如虎添翼。每逢大战,刘宗敏所部必为先锋,每次都能给明军迎头痛击,使得闯军士气高涨。

凭借着赫赫战功,刘宗敏逐渐成为李自成的心腹大将。

崇祯十一年,明朝调集多路大军围剿李自成,李自成大败。危急之时,是刘宗敏策马前来,将李自成拉上自己的马背,带着他突出重围。

事后,李自成感动地说道:“兄弟,我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以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分彼此。”

刘宗敏也感动道:“大哥,有你这句话,我愿意跟着你上刀山下火海,势必推翻这个朝廷。”

在经过了一阵休养后,李自成再次集结大军,东山再起。两年后,李自成又一次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陷入危局。刘宗敏的妻子一再劝说刘宗敏投靠朝廷,换取富贵,最后被刘宗敏一刀解决。

刘宗敏对身边众人说道:“我父母因朝廷而死,我与朝廷不共戴天。事实已经证明,闯王才是天命所归,我誓与闯王共存亡。”

不得不说,刘宗敏这番话的效果极佳。士兵们闻言,跟着高呼“誓与闯王共存亡”。一时间,闯军士气高涨。在李自成和刘宗敏的率领下,以少敌多,成功击败了朝廷大军。

此战过后几年,朝廷再也无力对付李自成。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城,烹杀福王朱常洵,将其做成一桌“福禄宴”。而吃得最欢的,当属刘宗敏了。对于他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复仇?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称王,国号“大顺”。接着,一路东进,沿途明军望风而降。几个月后,他便在一群内应的簇拥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京师。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选择在煤山自缢。

攻下京师,刘宗敏一度迷失了自己

在入主京师后,李自成开始大封群臣。刘宗敏因为过往功绩被封为汝侯,地位在众文官之上,由此可见李自成对他的信赖。

此时的李自成志得意满,开始有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起来。而下面那些大臣也有样学样,一时间,京城之内一片乌烟瘴气。

而战功赫赫的刘宗敏,见大仇得报,人生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也开始迷失了自己。

他当时在京师做了两件错事,间接导致了大顺军的败亡。

这第一件事,便是逮着那群明朝大臣,挨家挨户地“募捐”。说是“募捐”,其实就是明抢。

李自成的大顺军有一个天然的弊端,那就是缺乏收入来源。毕竟李自成号称“闯王来了不纳粮”,也就是说,李自成的“大顺国”是没有税赋收入的。

但是军队那么多人,人吃马嚼就是一大笔开支。朝廷的运作,各种开支更是要花钱。这些粮食、开支从何而来?只能向那些官吏、士绅伸手了。

刘宗敏是个粗人,太复杂的方法也不会。于是他根据官吏官位的高低来“募捐”。配合的,刘宗敏自然也客客气气。不配合的,不好意思,请去大牢里喝茶。如果喝完茶还不配合,那恭喜了,喜提菜市口斩首示众。

官吏都是这么个下场,那些士绅的结局就更不好说。

这些前明朝的官吏、士绅,原本可以成为对抗清军的助力。经过刘宗敏这么一番折腾,直接把他们逼到了清军那边。这也为清军入主京师扫清了阻力。

这第二件事,自然就是纳了陈圆圆。

其实,李自成一开始就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笼络吴三桂还是颇有诚意的。不仅厚待吴三桂的家人,还让吴三桂的父亲写信劝降。

吴三桂长期与清军作战,而李自成是同族,又如此有诚意,他自然也愿意归附李自成。这事情原本已经谈拢了,甚至吴三桂都已经启程,打算前去面见李自成了。

结果半路上传来消息,其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这陈圆圆便是吴三桂恶逆鳞。吴三桂第一时间要李自成给个说法,李自成也为此头疼,他要刘宗敏还人。刘宗敏却推脱陈圆圆不在自己这里。

说实话,像陈圆圆这样的绝色美女,换成谁都不愿意放手的。

李自成被夹在二人中间,左右为难。他只得劝说吴三桂:“不就是个妾室嘛,到时候宫里嫔妃、宫女任你挑,绝对不比陈圆圆差。”

李自成还是小看了陈圆圆在吴三桂心目中的分量。吴三桂等了那么久,结果就等来这么一句话,顿时“冲冠一怒为红颜”,就这么反了。

原本最该笼络的人,此时成了自己的敌人,李自成十分头疼。但是后悔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叫来刘宗敏:“兄弟,这祸是你自己闯出来的,你自己去收拾吧,现在立刻率领城中主力去迎战吴三桂。”

谁知,刘宗敏这段时日享受惯了,加上大仇得报,已经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竟然回绝道:“过去你是军中主帅,现在你是皇帝。你不御驾亲征,在后面享福,却让我去拼死拼活,你就是这么对兄弟的?”

李自成闻言,也是无语。但是吴三桂的大军已经逼近,此时不是和刘宗敏争辩的时候。何况,两个没读过书的人,也辨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李自成被迫亲率城中主力出战,刘宗敏这才不情不愿地一同出击。

临终之际,刘宗敏展现英勇气魄

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大军有二十万,在兵力上处于绝对优势。吴三桂手中虽然只有两万人,但是皆是精锐。

因此,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随着时间推移,吴三桂开始逐渐不支。就在李自成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多尔衮突然率领清军杀了出来,与吴三桂两面夹击。

清军的战斗力远在吴三桂之上,别看李自成的军队人数多,但是大多数乌合之众。对付吴三桂已经很吃力了,此时清军一到,大顺军很快便溃败了。

此战成为了大顺军的转折点,此后大顺军便由盛转衰。李自成先是退回京师,后来又往西安撤退。再然后便撤往山西。

在这过程中,那些原本归附的明军,趁机脱离。这些人,大多去了南明那边,剩下的则去了清军那边。一时间,李自成的大军缩水了一半。

而在这一过程中,刘宗敏渐渐找回了当初与明军交战的感觉,那个悍不畏死、战功赫赫的猛将又回来了。

在刘宗敏的不懈努力下,清军前进的步伐明显变缓,但是大顺军依然是屡战屡败。李自成的山西战线崩溃,清军多路攻打陕西,李自成岌岌可危。

在多次反击无效后,李自成已经明白自己无力回天了。但是他不愿就此放弃,他决定拿下,去南明那边“借”地。

刘宗敏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要为李自成断后。看着昔日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李自成也忍不住泪目。他想不到到了最后关头,愿意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只有刘宗敏。

此时纵有千言万语,他也说不出口,最后只说了一句:“兄弟,保重。”

一切尽在不言中,李自成明白,就此一别,二人再无相见之日。

顺治二年九月,刘宗敏率军在九宫山一带与吴三桂交战。刘宗敏兵败被俘,多尔衮见他是少有的猛将,起了爱才之心,便派人去招降。然而刘宗敏是有骨气的,他宁死不降。

多尔衮没辙,只得打消念头,将其交给吴三桂处置。因为陈圆圆的事情,吴三桂对刘宗敏那叫一个恨之入骨。在对其使用了万般刑罚后,才将其处死。

至于李自成,也在差不多的时候,于上山探路途中被杀。

李自成和刘宗敏二人戎马一生,眼看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开始松懈起来,变得沉迷享乐。此举直接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凄惨下场。

不过瑕不掩瑜,他们对于推动历史发展依然有着积极的一面。毕竟当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唯有改朝换代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可惜,最后李自成功亏一篑,这才给了清军可乘之机。如果李自成、刘宗敏能多用心一些,估计也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

参考资料:

《明史》

0 阅读:7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