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闯下大祸的同志,将亲生女儿送给司机,王近山的一生悲喜交加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5-01-28 19:38:35

1946年8月,敌人集结近38万兵力向晋察冀解放区发动猛烈攻击,他们笃定,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我方野战军必定粮弹两缺,疲惫不堪,企图借此机会彻底消灭我方力量。

事实上,也确实如敌人预料那样,在相关作战会议上,我方各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们一改往日积极作风,都变得沉默不语。大家的神色相当凝重,都晓得,这将是一场非常凶险艰难的战斗,一个不慎,就可能造成整个中原战场的崩溃,即便他们足智多谋,亦不敢轻易接下这个重任。

一片寂静中,有一个人猛地拍了拍桌子,当众站了起来。他即是王近山。王近山平静扫了一眼所有战友,高声言道:“我和政委商量过了,这一仗,我王近山打了!我们纵队,若打得只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打得只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如果全纵队一个不留,那么我们也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父老乡亲!”

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场众人的脸上都浮现相同的震惊与钦佩,刘伯承更是忍不住起身鼓掌道:“好!好样的!我们都支持你!你尽管打,大胆地打!”

就这样,王近山临危受命,带队直扑大杨湖。那是一片地势开阔、具有天然屏障优势的村庄,敌人将驻地放在此处,就是希望利用大杨湖前那道壕沟和村后水塘阻挡我方进攻。

当年9月初,一个夜晚,六纵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向大杨湖发动冲锋。经一番恶战,我方有6个团左右的兵力攻入村子,将敌人逼迫到东南角,垂死挣扎。

敌人损失惨重,我方同样伤亡严重,倘若拖到敌人援军赶来,必然面临失败。王近山当机立断,致电亲自带队攻打的肖永银,严肃对他道:“我们必须比敌人更加顽强!再加一把劲儿,消灭敌人!”

肖永银和战士们也明白王近山话中深意,纷纷重燃斗志,继续和敌人作战!王近山又召集预备队和后勤等人员,也加入作战。

大家齐心协力,与敌人拼命厮杀,场面是前所未见的惨烈。

幸而,所有人的努力未曾白费!第二天中午,大杨湖彻底归于我方手中,我方在王近山的带领下,取得初步胜利!

此后,敌人防御体系瞬间土崩瓦解,完全不敌我方全军出击,整体覆灭。

同月8日,战斗宣告结束。《解放日报》将这一战评价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战,和中原突围、苏中大捷合称我方三大胜利!

1948年7月,王近山奉命指挥夺占襄阳的战斗。就像很多本小说中书写那样,襄阳自古是各家必争之地,不过,别人打襄阳,都奉行“先夺山后攻城”的战略,率先把矛头对准襄阳城外的大山,再进攻襄阳城。

而王近山在仔细观察地图后,却做出放弃“夺山”,直接攻打襄阳西门的决定。

当作战方案递交到刘伯承的桌案上,愁眉苦脸几天的老将露出笑颜,直呼:“襄阳城已是我们囊中之物!”

王近山没有让刘伯承失望。他让李德生亲自带队,连攻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处,来到襄阳城外。

同月15日晚上,王近山发出总攻命令,我方战士们蜂拥而出,和敌人展开血战!经过一番拼搏,守城敌人均被我方歼灭,襄阳城解放了!

这场战斗的胜利给予蒋介石集团沉重打击,王近山与他指挥的队伍又一次在中原战场创造新辉煌,震慑敌人!

可以说,战场上的王近山所向披靡,英勇非凡,是所有人眼中值得钦佩的大英雄!可生活中的王近山却一改铁血模样,心胸宽广,仁慈重情。

王近山的母亲早逝,兄弟二人皆靠父亲辛苦拉扯长大。王近山参与革命后,老父亲和弟弟一直留在故土,过着清贫的日子。

王近山思念父亲,几次路过家乡,都因战事未能和父亲团聚。故土解放后,王近山又来到家乡附近,专门派了两名小战士去接父亲来和他团聚。

老人特别开心,高高兴兴收拾行囊,在两位小战士的陪同下,生平第一次走出山沟,见识到许多新鲜东西。

他们一行三人从蚌埠乘坐火车,到南京,打算转车再去安徽。不料,在南京火车站候车时,两个小战士竟粗心大意将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一个人留在站台,分别到别的地方买东西去了!

老人看着呼啸而来的列车,哪里懂得什么是安全线,就那样,由于距离飞驰而过的列车过近,被强大气流卷到铁轨上,丢了性命。

噩耗传到王近山的耳中,心心念念要见父亲的他当场愣住,不敢置信地看向报信的同志,瞬间泪流满面。

两个小战士也对他们疏忽而造成的大祸愧疚不已,做好接受严厉惩戒的准备。但王近山没有怪罪他们,反倒还为两名小战士说话,让组织只稍微教育教育他们就行了,他们也是在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同志,以后还能为组织做更多事情!

同年,王近山征得组织同意,抽空回乡送别父亲。原本,按照他们家乡的习俗,王近山要在家中停留21天,可战事紧张,他完全没有时间多留,只好费尽心思说服故土的亲人,答应提前安葬父亲。

除了这件意外事故外,王近山的人生中还有一件事让人唏嘘不已。

他曾经历几次车祸,让他对汽车产生严重阴影。

一回是挺进大别山初期,乘车前往前沿阵地时,司机由于着急,错踩油门,把车一下子驶入山沟,使得王近山的大腿粉碎性骨折,被迫在医院休养月余,留下永久性残疾。

一回是解放后,王近山与夫人回乡探亲途中,几个围观的小孩子挡在汽车前头,司机慌乱下,操作不当,碰到一个小朋友,吓得大家赶忙将孩子送去医院检查。

虽然孩子没有大碍,可王近山坚持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硬是“过家门而不入”,扫兴离开。

在接连几次的不好事情影响下,王近山对司机的要求愈加严苛。

有一天,一位同志带着一名战士走入王近山的办公室,向他介绍说这位战士是一名真有两把刷子的司机,为了打仗,他甘愿忍痛割爱,将这名司机送给王近山。

司机的名字叫朱铁民,确实如那位同志所言,是一位特别厉害的司机。他跟随王近山入朝作战,共同经历无数硝烟危险,结下深厚情谊。

某天,在闲聊中,王近山得知朱铁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孩子,他很渴望能有个孩子,陪伴在他们夫妻的身边。

听完朱铁民的话,王近山沉默许久,艰难做出一个决定。他拍着朱铁民的肩膀,对朱铁民承诺道:“等到回国,我帮你找最好的医生,给你和你的夫人做检查,治疗;假如还是不能生育,那我就把我回国后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无论男女,都送给你们夫妻!”

朱铁民感动到哭,却也明白,如王近山这样身居高位的人,怎么可能把亲生骨肉送给他们夫妻呢!肯定是在安慰他罢了!

可王近山却十分重视自己的承诺。王媛媛是王近山第六个孩子,在她2岁时,王近山抱着她,去了朱铁民家中,郑重履行承诺,将王媛媛送给朱铁民夫妇,并准许朱铁民夫妇为王媛媛改名“朱元”。

后来,朱铁民告诉王媛媛,在王近山把女儿交到他手上时,他的眼中满是不可置信,没想到,王近山居然真把那句安慰之言当真了!

只是,由于王近山事前未和夫人说明此事,瞒着夫人决定王媛媛的去处,由此在夫妻之间埋下一个隐患,成为导致他后半生愤然和夫人离婚,艰难坎坷的导火索之一。

没有人知道,当失去一切,一个人带着保姆寂寥生活在农场后,王近山是否后悔曾经贸然决定。人们只看到,终其一生,王近山再未见过前妻一面,更是在临终前,叮嘱儿女,一定不能让前妻来参加自己的追悼会。

这就是开国中将王近山的故事,悲喜交加,让人莫名感慨。



参考资料:

《我的父亲王近山》

《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