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吴信泉,与夫人俞惠如风雨同舟50载,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5-01-25 19:36:42

他是志愿军的将领,是一位名副其实智勇双全,无敌不克的将军。他和他所率领的39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创造了很多战争传奇!

1950年10月,他奉命入朝作战,他和他的队伍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即是号称战无不胜的美军王牌队伍,装备精良的美军骑兵师。

同年11月某天,彭德怀致电39师,道是早上40军刚在温井里与楚山一带肃清敌军主力,当天晚上,他们将协同39军围歼云山的敌人。

他听完这个消息后,特别激动,立刻召集将士,研究部署作战计划。

在他的指挥率领下,我方和敌人即将展开激烈战斗!可让人奇怪的是,战争开始前,敌人突然将云山外围的坦克、汽车等尽数向后移动。

他一听到这个情报,当即站了起来,跑到作战地图前,仔细观察片刻,忽而笑道:“他们啊,是想跑!呵呵,怎么可能!”

数个小时后,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我方战士向敌人正式发动总攻,炮火声响彻整个山谷和小城,志愿军战士一个接一个越过山沟与战壕,冒着危险,直扑云山街内。

战士们迅猛的作战风格吓了敌人一跳,一贯自大的敌人根本没有见过如此架势,瞬间被我方吓破胆子,争先抢后朝公路跑去。

而志愿军战士则在他的安排下,早早抢占诸仁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让敌人完全落入我们的包围圈中。

此战可谓一场大捷,不但歼灭敌人2000多人,而且击毁、缴获各种火炮、坦克、汽车无数!让那支眼高于顶的王牌军跌落“神坛”,在我们手中吃了败仗,大大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

1951年1月,他再次接到战斗任务,率军来到龙头里,和敌人作战!117师在他的指挥下,切断敌军退路,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和敌人逃兵激战一天,配合友军歼灭敌人3300多人,俘获2500多人,创下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歼灭敌人、生擒敌人人数最多的记录!

战斗结束后,麦克阿瑟看着己方惨败结局,不由感慨此战指挥当真是一个“可怕的人”啊!

而让麦克阿瑟这样惧怕的志愿军将领,即是开国中将吴信泉。

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的吴信泉和夫人俞惠如也有一段传奇爱恋故事。

1940年夏天,吴信泉到率队进驻泗县。由于领导都去开会,负责迎接八路军的任务就交到当时只有16岁的俞惠如手上。她大大方方发表欢迎词,给吴信泉留下深刻印象。

会后,吴信泉特地叫来俞惠如,与她聊了一会儿。当得知俞惠如只有16岁时,吴信泉惊讶了,不由感慨道:“你才16岁啊,居然就能管这么多事情啦?”

俞惠如被吴信泉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垂头谦虚道:“我不如你,你让我们了解更多中共的事情,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受益匪浅!”

那天,彼此都对对方有了不错的感观。

其后的日子里,吴信泉经常关心在宣传队工作的俞惠如,久而久之,他便察觉自己对俞惠如的心思。吴信泉没有着急声张,而是私下找到好友李雪三,向他袒露了这件事。

李雪三非常支持吴信泉勇敢追求俞惠如,并主动提出,帮助吴信泉去探一探俞惠如的口风。

他叫来俞惠如,向俞惠如详细介绍了吴信泉的情况,问俞惠如是否愿意和吴信泉结为革命伴侣。

毫无防备的俞惠如对此有些不知所措,想了半天,只回复了一句:“让我再思考思考。”

当天晚上,俞惠如彻夜未眠,翻来覆去都在想着李雪三和她说的话,以及与吴信泉相处的点点滴滴。她很清楚,自己的年龄比吴信泉小太多了,她不是嫌弃吴信泉,只是对吴信泉的人品没有底,担心吴信泉并非自己的良人。

俞惠如暗自决定,她要再多观察观察吴信泉!

又过了一阵子,俞惠如发现,吴信泉确实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同志,他很有礼貌,每次见到她,都热情主动地打招呼,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提起婚恋一事,给足她面子和尊重。

她的心,不禁向吴信泉慢慢倾斜。

在李雪三第二次找俞惠如谈话时,俞惠如爽快同意了这门婚事。

1940年12月某天,吴信泉和俞惠如在战友们的见证下,正式举行简单的婚礼。他们的婚房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子,里面只有两张门板拼成,铺了一些稻草的婚床与一床棉被。除此外,再无其他。

但这些并未影响大家的喜悦。俞惠如在婚宴上,应大家的要求,高声演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吴信泉用口琴为新婚夫人伴奏。

第二天,宣传队的同志找到吴信泉夫妇,特地帮他们拍摄一张结婚照。

婚后的日子里,吴信泉和俞惠如仍旧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尽所能为革命事业奉献他们的力量。他们聚少离多,可感情并未因为分别而变得淡漠,相反,他们特别珍惜每一次团聚的日子,抓紧时间向彼此倾诉自己的思念。

1941年,回故土休养的俞惠如一个人生下她和吴信泉的长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俞惠如不幸难产。躺在病床上,忍着剧痛的她很担心自己和女儿都活不下来,她含着泪水,听从接生婆的指挥,努力吸气呼气。

所幸,第二天,吴信泉及时赶到,俞惠如的心总算重新安定,将孩子平安生了下来。

那天恰逢重阳节,夫妇二人的“红娘”李雪三为小姑娘取名“重阳”。

1946年3月,没有和吴信泉在一起的俞惠如突然接到一个电报,道是吴信泉脑袋受伤,住入医院了!俞惠如当场慌了,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六神无主。

还是同事想方设法帮她找来一辆车,送她去得医院。

到了医院,俞惠如冲到丈夫的病榻前,紧紧握住丈夫的双手,久久没有松开。

吴信泉吓了一条,问俞惠如怎么来了?俞惠如担心吴信泉责备她,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来医院接伤员。为了不耽误工作,俞惠如只在医院照顾了丈夫两天,便重新返回岗位。

夫妇二人此生一共孕育多名子女,始终言传身教,为儿女们树立良好榜样。

长子吴皖湘说,父母非常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从不准他们浪费任何东西、不准他们借用父母的权势为自己谋取私利!

俞惠如为了减少家庭开支,更是亲自学习裁缝,亲手帮家人缝制衣物。

在吴皖湘的印象中,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父母的一位老友送给俞惠如一顶报废的降落伞,俞惠如不但没有嫌弃,而且还把伞布清洗干净,分别给三个女儿做了一身连衣裙,得到大家一致称赞!

在他们家中,坐要有坐像,站要有站像,不能对外人不礼貌,不能在外面打打闹闹。每当他们几个孩子放寒暑假,他们家会第一时间召开“家庭会议”,由父母制定作息时间表,交给年长的孩子负责监督,并给他们分工,比如重阳督促大家按时吃饭睡觉,皖湘带弟弟妹妹们玩耍,淮阳监督大家做作业等等。

吴信泉和俞惠如也很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及在学校的表现,他们会亲自参加家长会,认真聆听老师们的建议,表扬成绩好的孩子们,鼓励成绩差的孩子们,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愉快成长!

吴皖湘坦言,对我们而言,我们就像父母手下的兵,我们未曾辜负父母的期望,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一番成绩,而父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将影响我们一生!

1992年4月,身患重病的吴信泉在医院安详睡去,俞惠如最后一次为丈夫梳头洗脸,贴在他的耳朵边,轻声给他唱了最后一首歌曲,亲自送别丈夫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路。



参考资料:

《吴信泉与俞惠如:患难姻缘五十载》

《吴信泉:抗美援朝中的常胜将军》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