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将指引印度走向狂躁之路

理想吕 2024-09-05 02:27:32

前言

2024年6月印度大选已经落下帷幕,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和与之结盟的民主联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莫迪本人也将成为继印度独立领袖尼赫鲁之后第二位能够连任三届的印度总理。

印度正式进入莫迪时代的第三个五年,但印度已经从相对平和变得越来越狂躁不安、令周边国家感到深深的不安,尤其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

(一)不及预期

在印度大选结果揭晓后,印度资本市场却以下跌作为反馈。这并不是他们不欢迎莫迪的连任成功,而是拉满的预期没有充分实现:莫迪能够连任只是预期之一。重点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能够在印度议会下院(即印度人民院)获得绝对多数的席位。

事实上,2024年的印度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只获得240个席位,没有达到272席的半数;加上联盟的几个小党,一共获得295个席位,勉强过半,将来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掣肘是必然的。

对于莫迪而言,这是一场虽胜犹败的选举结果:个人的总理职位得以连任,是成功的;印度人民党的席位从2019莫迪第二次竞选时的303个,下降到这次的240个,绝对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失败。

2023年时,为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遥遥领先,莫迪向广大选民许下诸多愿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如果能够连任,在下一个任期内,莫迪将带领印度实现GDP总量达到5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过日本和德国,进入全球前3名。

至于莫迪说得2047年时印度将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这个实在太过于遥远和梦幻。

二、极端民族主义

2014年莫迪首次当选印度总理,最应该感谢两个阶层:印度的富裕阶层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家族集团;另一个就是占印度总人口约83%的印度教徒。

在莫迪及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当选之前,主导印度政坛的是国大党,他们的核心宗旨是坚持世俗化路线,反对以宗教立国。

印度教徒们把选票投入莫迪,既有对国大党在社会治理和发展经济方面的极度失望,更有对莫迪提高印度教地位的期待。因为在印度民众看来,印度教贯穿了莫迪全部的政治生涯,他本人也是忠实信徒,在2014年、2019年的两次印度大选中,莫迪经常引用印度教中的神话以及印度教的经典教义来鼓动选民。

但是,2014-2019年的印度,对待内部和外部,还是相对平和的。

2023年9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突然在公开讲话中抨击印度,要求印度应该对数月前发生在加拿大境内的暗杀活动承担责任。

事出当然有因。2023年6月,45岁的尼贾尔在加拿大温哥华郊区一座锡克教寺庙外被枪杀。尼贾尔上世纪90年代从印度移民至加拿大,后来获得加拿大国籍并成为加拿大锡克教领导人。

跟分布在全世界的锡克教徒一样,尼贾尔主张印度的旁遮普邦应该独立,并且应该创建一个名为“卡利斯坦”的锡克教主权国家。

2020年,在莫迪的第二个总理任期刚开始不久,印度便将包括尼贾尔在内的、分散在海外的锡克教各个领导人列为恐怖分子。

要知道,从1947年印度独立开始,印度政府以及海外情报组织对各类分离主义者是非常温和的,大多采用收买、劝降等手段,最激进的措施也只是警告、威胁和跟踪监视。

1984年10月,时任印度总理的国大党领导人英迪拉·甘地英迪拉吃过早饭后,走到门口时遭到3名锡克教警卫中的2人射杀,弹孔超过30余处。但国大党选择在一系列抗议之后便迅速息事宁人,根本不会采用暗杀这种激进的且完全不计后果的报复方式。

然而在加拿大发生的惨剧,只是印度狂躁之路开始,远远不会是结束。

2023年11月,美国对外发布信息称,一名印度高级官员策划了在美国境内企图谋杀锡克教分离主义者、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古尔帕特万特·辛格·潘农的阴谋,尽管美国已经挫败这场暗杀阴谋,但白宫对印度情报部门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暗杀阴谋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深深地忧虑。

莫迪的反应是,不惜撕毁与加拿大签订的贸易协定,也要将此事进行到底。奇怪的是,随后加拿大方面便悄然静默,即便仍在继续调查和追捕嫌疑人,但已经不再大张旗鼓了。

三、神化国家和自己

从莫迪的第二个总理任期开始,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的盛行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而且为了迎合这种潮流,除了暗地里进行的激进手段之外,印度也公开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迎合。

2023年9月,在印度议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公开审议一项把印度的英文名称【India】更改为【Bharat】(巴拉特)的提案。《今日印度》给出的解释是:英语中称印度为【India】,是印度作为殖民地历史的投射,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不断崛起,需要进行改变。而印地语中的这片土地则称为【Bharat】(巴拉特),能够唤醒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

印度《经济时报》也公开说,包括莫迪总理在内的多位内阁部长,已经发声,认为修改国名并不违反印度宪法,大家应该支持将印度国家英文名更改为巴拉特,并且莫迪总理希望国际社会在提及印度时也能主动修改为巴拉特。

在第三个任期内,莫迪首先要考虑得是自己的权威性如何下滑的慢一些,尤其是在议会席位大幅降低、重要提案和政策需要看联盟党和反对党脸色的背景下。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既然已经失去了在议会和内阁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那么掌握甚至操纵印度民意就会成为不二选项。为能够在普通印度人心中建立足够的权威,莫迪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任期内,都会全力以赴地挑动宗教情绪、营造自我神化。

2024年5月26日,在印度大选结果即将揭晓的前一周,莫迪在接受新德里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采访时,大大方方地表示,他相信自己已经被神选中,是神的使者,成为印度总理就是神的指示,是必然的结果。

这种新闻素材和宣传角度是非常迎合11亿印度教徒(印度总人口约为14.3亿,其中印度教至少占据83%左右)胃口的,而且印度教中赋予“神的使者”的权威性、神秘性,将是莫迪抵消席位减少、反对党声音扩大的有效工具。

其实,早在2024年1月,莫迪在印度北方邦主持印度教罗摩神庙的揭幕仪式,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宗教叙事,他将自己与印度教中的罗摩盛世联系起来但是效果却并不好。2024年大选结果揭晓时,莫迪惊讶地发现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一共仅获得36个席位,远远低于2019年大选时在北方邦获得的62个席位。

结语

推动莫迪上台的三股力量分别是:希望莫迪政府打破国内各邦的贸易与税收壁垒、统一全国市场的印度资本阶层;希望能够提高就业率、降低通胀率的城市中产阶层;希望提升印度教地位和权威的广大教徒。

前两者的诉求需要实打实的物质兑现,尽管已经有些成果,但还远远达不到预期,印度资本市场已经给出反应、印度城市中产阶层中分化出支持国大党也是一种反应——2024年5月大选前最后一个月的失业率为7%,2024年6月大选揭晓后的失业率猛然攀升到9.2%,印度中产只是想找工作,并不是不识数。

只有第三个选项,看起来相对容易操作,而且通过三次大选已经运用得得心应手。既然2024年印度大选中莫迪虽胜犹败,那就注定未来5年的印度不会平静。

无论是提高就业率、降低通胀率;还是实现5万亿美元GDP总量、进入全球前3名,莫迪认为都需要自己拥有足够的权威性,足够对冲甚至压过席位缺乏、反对党日益强大,而这一切却只有运用印度教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在狂躁得到盲从这一条种。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将在未来5年内目睹狂躁的印度,至于问题和伤害,将是不言而喻的。

1 阅读:216
评论列表
  • 2024-09-11 14:54

    强奸案是印度的强项,它认老二,没人敢认第一!脑残的人才趋之若鹜地去那种脏地方旅游……

  • 2024-09-10 17:35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打脸][打脸]

理想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