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交易奇才永远赚钱的黄金铁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深度好文!

浮云江山远 2025-03-10 11:25:03

在交易中,有“两留” 至关重要,一是留白,一是留缝。

画画要留白,交易是如画画一样的一门艺术,交易的留白就是空仓。不会留白者不会画画,不会空仓者不会交易。

做木工要留缝,做交易是如做木工一样的一门手艺,交易的留缝就是高几个价位买、接受合理亏损、大亏立停、大盈立停、不数钱等。不会留木工缝者做不好木工,不会留交易缝者做不好交易。

交易留白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留缝决定交易优劣。要做到空仓、高几个价位买进、大亏立停等交易留白与留缝,没什么技术难度,但有心理难度。只有通过漫长的、巨量的、艰苦的自我刻意训练,练就一颗定若磐石的心,才能留白;练成一颗定张驰有度的心,才会留缝。心无缝则躁则暗,心有缝则静则明,留一条缝,让心静,让手定,让交易活。

测试一下,你的投资达到了几段水平

股市不入门级

新股民,刚进入市场,对股市里的一切只不过有个大概的了解,甚至你都不太清楚股市的基本术语和交易规则。要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卖,你自己一点都没什么主意。新股民的交易主要看电视,看网络,看各大媒体的评论,或者听听朋友的建议,你总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典型特征是:跌了不知道该买还是该卖。

股市一段水平,投资者知道了一些技术指标,MACD、KDJ、RSI之类的,总觉得它们有时准,有时又不准。你也关心基本面情况,今天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的事件?对于股市有什么影响?你总是第一时间上网查看。典型特征是,拿着股票总感觉不踏实,所以交易比较频繁,时赚时亏,但总的来说,账户是亏损的。一段的特点是,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

股市二段水平

投资者在市场上已经交易了一段时间了,但总的来说账户是亏损的。你觉得要在这个市场赚钱真的很难,你急着想在股市翻本,可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看了很多,一些关于股票交易的书,可你觉得他们说的是一回事,拿到这个市场中实际操作又蛮不是那么回事。你觉得还是指标不够精确,于是你试着调整参数,可它们仍然是有时准有时不准。你上论坛,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导。可他们也是说得,有时准有时不准。二段的特征是,开始怀疑股市投资是否有规律可寻。

股市三段水平

投资者已经有过股市大亏或者爆跌的经历。懂得开始敬畏市场。你知道要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不能听信那些个评论。于是你开始系统地学习,你把能找到的相关书籍都看了,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战胜市场的法宝。你也学习了波浪理论、江恩的测市法则、价值投资之类的。你也知道了短线操作,要顺势而为、亏损了要止损。可你搞不清这个“势”是怎么确定的,止损设在什么地方才好。你觉得要准确地知道市场何时反转真的太难了,你不相信在这个市场有人可以赚到钱,因为有了很多经验的你都觉得面对市场束手无策,他们怎么可能赚到钱?三段的特点是,敬畏市场,懂得股市投资真的需要学习,明白学习很贵,不学习更贵。但是具体的学哪些东西,应该向谁学习,又似乎不明白。

股市四段水平

投资者开始明白,要在这个市场上赚钱,除了学习方法,还需要有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可这个交易系统具体都包括哪些东西,你还搞不太明白。你试着将几个老师的方法,几个技术指标组合成你的交易系统,根据它们提供的信号买卖。可技术指标之间,经常相互冲突,让你搞不明白此时到底该相信技术指标还是价值投资。你试着长线,尝试价值投资,可有时你搞不清到底股指是短期回调还是要反转了。你也试着就做日内短线,经常今天赚了几千,明天却亏了一万。你的帐单仍然是亏损的,你觉得做股市投资真是太难了,实在不行的话,你考虑是不是该放弃了。四段的特点是,懂得要建立自己的投资交易体系,但是具体的交易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开始反复测试,拿不准。

股市五段水平

投资者开始明白,在股票市场上你没法预测价格走势。不仅你不行,其实别人也不行。你开始逐步的建立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你知道只要自己严守纪律,长远的来看,你该能够赚到钱。选错了股你会止损,盈利的股票你也开始能拿得住了。你的交易会时赚时亏,盈亏基本相当或者略有盈利。有时你能按自己的系统交易,有时你不能。但你开始相信这个市场上肯定是有人可以赚到大钱。五段水平的人,开始能够偶尔选出好股,在一些博客论坛上你也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股市六—七段水平

知行合一,投资人开始能够稳定盈利,不管即使技术还是价值投资,都开始有自己的一整套值得信赖的投资系统。你已经解决了投资理念的种种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对于技术性的东西你不会太关心,你知道只要投资理念正确,即使是不看移动平均线你也可以稳定获利。你知道股市在什么时候,你可以从容地进场,虽然你看不清以后的走势到底如何。但是你能凭借本能知道,后面一定有机会。六段水平的投资人,投资心态基本平静,但偶尔面对行情的剧烈波动还是会有些起伏,特别是重仓的时候。

股市八段水平

投资人,已经觉得股市里面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选出能赚钱的股票,对你来说是家常便饭。就像一名驾驶老手开车一样,遇到红灯就停、绿灯就行。已经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所以很少有看盘的时候,你不再需要对着图表精确地定义止损的位置,也不需要拿着笔或计算器去精确计算股票的估值。大部分达到八段水平的投资人,成为私募基金经理,或者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因为你已经意识到,没有比股市再赚钱的行业。

股市九段水平

赚钱已经不是第一要务。投资人要么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少林寺扫地老僧,大隐隐于市,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时候你已经在股市投资行业,神一样的模糊存在。多数时间在打高尔夫或是在太平洋的某个小岛钓鱼。你从不和别人说起交易的事,因为你知道没人能明白。当然,最后,也可能有极少数大师,愿意像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一样,回报社会,开坛普渡众生。

适合炒股的人,具备三个特点:

第一,不急于发财,家境优越(至少小康),经济宽松,有充裕的资金和从容的心态,不需要通过股市的成功,才能摆脱屌 丝的命运。而只是把股票当做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第二,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比较淡定,有深厚的公司和行业研究的功底,熟悉上市公司的各种运作和猫腻儿,

对资本市场各种 流派、机构的玩法非常熟悉,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公司 以及怎么给股票估值的,能看懂年报和公告,在投资付出资金之前,愿意花时间沉下心来研究基本面。且能够研究明白。至少需要本科学历,逻辑思维严谨,文科生不适合,不要听巴菲特瞎说,高中生岂能看懂年报??没学过会计和财务,能看懂年报?没有一颗认真求学的心,能沉下心来研究行业研究公司吗?

第三,对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理性的看待,不情绪化,不怨天尤人。这一点可以排除80%的散户。普通的散户冲动起来就像一群失控的野兽,动物本能经常无端释放。成熟的投资者,必须自律能力强,能够良好的自我时间管理,以及自我情绪管理,让自己的理性随时保持在线状态。

对股票投资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不要把股票仅仅看成博弈的筹码。研究股票,就是研究企业。要有这种心态和能力才可以。所以,一般人品比较狡诈贪婪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也不适合股市。像那些房价跌了就去砸售楼处的二货,你觉得他能做好股票?亏钱了怨别人怨政府,赚钱了就是自己牛逼,这样的人不适合股市。普通市侩小市民不适合股市。心脏不好的人,不适合股市,股灾来了三个跌停板,你是不是要打120急救了?急脾气的人,不适合股市,亏钱了容易赌性发作,赌性发作了容易加杠杆,加杠杆容易走上不归路。

随着股市的下跌,预感到大量的“愤怒一族”又快集中出现了。说真的,对老手来说遇到波动还怪社会只能说明白混了十几年没长进,对新手来说股灾1.0或者2.0的时候骂骂是情有可原的,但那之后国家真的救过你,而且几乎是用不要脸的方式救的。现在如果再想骂的,只能冲着自己了。

刚在书里看到一句挺有趣的话:“分析师有什么用?股市涨的时候谁还需要分析师?”“如果股市跌了呢?”“那时候谁还需要股票?”

其实大多数人的财富都是时代给的,特别是要敬畏周期,“永远繁荣下去”的幻象背后是缺乏常识和自大,在繁荣的顶点上杠杆更是典型的财富自杀行为。

如果有人说:“你孩子就认命吧以后去小工厂打打工算了,就不用那么努力学习了”。肯定犯众怒。但换一种说法:“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数理化,让孩子远离学习压力,把快乐真正还给童年”,马上一片叫好。你看,关键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

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入手就涨”,其实投资真正的奥义是“入手就赢”。这一字之差其实反映的是认知层次上的天壤之别。前者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试图做日常市场波动的主人;后者是立足于坚实的安全边际和妥善的赔率测算,是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一切结果的差异本质上都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今年的市场,甭管您是持币还是持股,被折腾被纠结都是必然的。从周期的角度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那就是反复纠结折腾的阶段,这是进入未来挣大钱阶段的必然准备。这种时候,高度关注市场基本上很容易整成神 经 病。主心骨还是从概率赔率的价值观点出发,稳健策略下配合耐心和平常心慢慢熬。

能够让你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个大致的判断,比如是保持正常,出现恶化的征兆,或者出现好转的迹象。财报分析的重点是结合公司经营的环境和目标去看是否正常,是去理解它生意的本质。财务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的经营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判断它处于什么价值创造周期,需要建立投资思维,而不是会计思维。

对于悟性好的人来说,投资的核心真理用1页纸5分钟就能说明白。但这5分钟的道理,不经过个3-5年的实际投资历练,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复杂辩证性并由此精炼出适合你个人的投资方法。但更难的,是在多轮的牛熊转换和各种行情变幻中克服恐惧贪婪,看清自己并把知行合一。而最难最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坚守并简单重复那些最初的道理。

真正的交易区间只占整个投资时段大约不足10%的部分,所以安排好其它90%的时间不但影响着你的投资回报还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除了必要的学习思考做做功课外,最好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尽可能的舒服:锻炼身体,随性旅游,读书看电影,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即便是平庸的回报你都赚到了人生。如果恰好方法对路判断正确,那就是物质精神双丰收了。

投资上有2个常见的错误:在资产上升大周期的初期被高估值吓到,在资产顶部区域又从历史路径中给当下的高估值找合理性。典型的如房价收入比,15年前就很高,但之后人口和收入的双高增长说明当时静态的高估值是合理的,这就是典型的“成长估值”被证实。但成长估值不可能永续,总会切换到“收入比、租售比”的价值估值逻辑。估值的高低是表象,核心是其背后的假设是什么,以及最终是被证实还是证伪。

15年的上半年是鸡犬升天,下半年是泥沙俱下,总体特征是全市场的方向性高度一致。经过3轮股灾和中间的反弹后,市场的分化开始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可能意味着未来不断创新高和新低的股票会同时出现,市场正从极端情绪主导逐渐过渡到基本面主导阶段。前一个阶段“躲”是效果最明显的,新阶段“准”可能才是最关键的。

资产配置这事儿没必要天天琢磨纠结,但在大周期的判断上一定要清醒,因为那决定着10年后你资产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泡沫化的资产会让人看起来很有钱,但那是短暂和脆弱的。资产风险的程度与其过去的收益率和脱离稳定价值的程度成正比,找找这些数据会很有用。

苟且的生活不好听,但将就和得过且过也未必不健康。诗和远方是调味品,真成了生活本身可能烦恼更多。那种人生读起来很美过起来却要命,比如海子和三毛。真正重要的是自由选择的能力,不管是愿意远方漂泊还是安然度日都没问题。这可能比不得不苟且于现状或盲目逃避到远方都好。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聪明体现在智力上,最难的题,最复杂的技术,最难懂的理论,这些都需要聪明。智慧体现在能参悟事物的”道“,知道事物的难易、进退和分寸。聪明能挑战最困难的课题,智慧则是让事物简单化和单纯化。作为投资这行来说,不需要十分的聪明,却必须有几分智慧。

现在的社会是上层无力建立信仰,底层处于经常性愤怒,中产阶级高度焦虑。能把这三者粘合在一起的唯一要素是“钱”:管理者靠经济增长维持合法性,中产阶级靠财富膨胀找到安全感,底层人民靠赚钱寻求阶级升级,所以“钱”是这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对经济前景来说,这不算坏事;对社会幸福感和体验感而言,这就不是啥好事儿了。

常识在很多时候会被遗忘,甚至在市场狂热期间常识会被羞辱,但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站在常识的一边你最终会成为赢家,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煎熬的,但你需要理解煎熬的存在本身就是超额收益的壁垒。那些看起来容易的、特别符合人性诉求的、与市场的走势形成正反馈的行为,反而处处是陷阱。

不少人都曾有“一战成名”的惊人准确的市场预测,这根本不稀奇。但这些阶段性概率的幸运儿一旦把某次神准归因为自己的“神奇天赋”或“独门技术”,悲剧就注定在前方等待了。历史的垃 圾堆里,早已堆满试图频繁精确预测市场的自大狂们了,但历史也告诉我们,一定还会有下一个。

如果把市场环境分成投资难度的等级的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典型的“高手市场”,也就是赚钱很难,但又不是完全没有赚钱的机会。这种市场环境下对于“对象,时机,力度”三要素的要求很高,高手要赚点儿钱也不容易。对老手的建议:张弛有度,平常心加耐心;对新晋投资人的建议:抓紧学习进阶,下一波你就不会缺席;对韭菜们的建议,地球很危险还是回三体星吧。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估值和业绩具有防守和进攻上的辩证性。当市场处于模糊期间时,低估值是防守因素,业绩增长是进攻性要素,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当市场处于极端低估时,业绩增长变为防守因素(用来确保低估值的可靠性),而估值反转则成为最强进攻性要素。前者的核心是价值牵引,后者的奥秘是均值回归。

一个测试你的投资是否正确方式是,看看你做的是不是开心?又正确又好的投资方法,带给你的一定是身心愉快,通过投资使你的幸福指数得以明显的提升。当然这不是说不会遭遇困难和低落,而是总得来看正确的方法总体是持续维持良好盈利和健康的身心状态。如果某种方法带来的总是高压和糟糕的心情,那它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有句话说“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话放到投资上倒是很贴切,比如把巴菲特语录倒背如流却在市场中灰头土脸的就并不少。原因首先在于“知道”往往只是会背诵而已的“自以为知道”;其次“真知道”和“能做到”之间还隔着1万个“消化吸收”;最后再好的道理也架不住极端化偏激化,那还不如不知道。

在投资上,技术要从属于策略,策略要从属战略,战略最终从属于信念和价值观。投资失败和成功的程度,技术层的影响其实很小,策略层的影响有限,大部分结果取决于投资战略是否正确和基本信念的牢靠程度。但绝大多数人每天的眼里都是技术,几天换一个策略,从不思考战略,永远未曾理解和坚守信念。

证券市场里的钱是一种很骄傲的东西,它会用深入骨髓的眼光透视你灵魂深处的弱点,然后化身出最诱惑和让你恐惧的东西一次次的测试你,而且这种测试既是后天学识层面的,也有先天基因层次的。只有在通过多重的考验后,它才会接受你这个主人。而通不过测试的,往往反而被其奴役甚至剥夺一切。

均线型阴买点

均线型阴买入,也就是通过个股运行节奏来判断个股的支撑,从而进行“阴买入”的一种方法。举个例子:

沿着5日均线上行的个股通常会走出“短加速”行情,也就是快速上冲加速冲顶,而上冲阶段股价会快速与5日均线产生较大的乖离。

沿着10日均线运行的个股通常会走出一波“跟风式”行情,一般出现在有集团资金入场,但所做个股又不是龙头的情况中。

沿着20、30日均线震荡上行的个股往往会走出慢牛行情,也是投资者最容易捕捉的品种,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有不错的实战效果。下面将通过图例具体分析个股是如何在熊“市中闪耀”、如何熬过A股市场中最难的阶段。请看下图:

图为上证指数与个股的对比图,取时为2012年5月3日至2012年12月3日,下面一起与散户朋友们品味以下庄家控盘的细腻手法。

看点A:大盘在单底上涨后的二次反弹呈现出缩量的走势(构建双顶),而个股却出现放量的态势。此时放量的目的可视为为冲击前高做准备、锁仓(锁定筹码后的个股都会以无量的方式中线上涨)、拉高出货。无论如何,都需要通过后市来验证。

看点B:大盘冲击前高未果,个股完成锁仓,并突破前高。“锁仓”+“突破”条件构成,下面需要朋友们观察个股的运行节奏。

看点C:个股的运行节奏明显按照20、30日均线攀升。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大家已经判断出个股意图后,20、30日均线附近进行“阴买入”就是手到擒来。

看点D:这阶段实为更加明确“锁仓”的行为。刚才说到,锁定筹码后的个股都会以无量的方式中线上涨。

综上所述:“均线型阴买入”的特点就是需要一定的“对比强势”,同时需要个股有明显的自身的运行节奏。无论是踩着20日均线上行,还是30日均线上行等,期间的阳线都是大于阴量,阳线的力度也是大于阴线力度,上升的本质都是以“锁仓上行”为主。

俗话说的好,“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散户朋友们在学会今天介绍的这种“阴买入的”方法后,又该如何卖出此类股?请看图2:

同样是个股与大盘的对比图,个股依旧的锁仓上行,依旧沿着20、30日均线上行,但图中有两处要点需要朋友们注意。

看点A:个股跌破20、30日均线,此时如果大家持有该股是不是应该卖出?遮去后面走势去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理由。我的答案是不全出,道理很简单,个股在大盘加速下跌的阶段,居然可以以“缩量”的方式横盘震荡,这样的主力难道不强吗(抗跌)?这位置如果出货那成交量为什么没放出来?随后市场企稳反弹,该股便走出了一波短浅极具爆发力的行情。

看点B:刚才反问了朋友们一个问题,“这位置如果出货那成交量为什么没放出来”?看到了吧,个股在中线连续上涨后给出了“放巨量破位下跌”的答案。虽然这里还有反复的可能,但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一旦个股出现筹码松动,如果再按照原来的交易方式进行操作就好比虎口拔牙”。

均价线的买点

在分时走势图中,股价经常围绕均价线做上下震荡,其市场含义和股价在均价线之下运行相同,都是一种潜伏蓄势的状态,区别只是走势形态上的不同而已。股价在盘中围绕均价线时捕捉分时启动点的应用规则如下:

(1)股价较长时间围绕均价线横盘震荡。

(2)其间,成交量明显萎缩,表明盘中浮筹清洗干净。

(3)股价涨幅小于5%,一般涨幅为两三个点,越低越好,过高买入则有追高风险。

(4)其间,XDQD指标的强度线和强度均线都向上运行,形成多头排列,表明此时的走势强于大盘,属于强于大盘股。

(5)当符合上述特征(1)(2)(3)(4),并且股价于盘中首次明显放量启动拉升时,果断下单买进。

如图2-5所示,乐凯胶片(600135)早盘小幅冲高后,回落至均价线处,并围绕均价线窄幅震荡,其间成交量大幅萎缩,表明主力利用股价冲高回落之际顺势打压洗盘,主力在盘中自然看得比散户更加清楚,眼见量能萎缩至地量,已知短线浮筹已经清洗干净。当XDQD指标的强度线上穿强度均线,并同时向上运行,形成多头排列,明显属于强于大盘股时,一旦看见盘中首次大幅放量,即可迅速买进,买进时股价涨幅1.5%,在11:00左右(注意:是11:00,这是主力在上午启动拉升的一个重要时间段),主力奋力拉升,股价封于涨停直至收盘,当日浮盈8%。

如图2-6所示,创元科技(000551)早盘略走弱于大盘(观察XDQD指标的走势可以得知),在昨收盘价处围绕均价线上下震荡,其间成交量明显萎缩。在XDQD指标的强度线上穿强度均线后,并同时向上运行,形成多头排列,属于强于大盘股。当涨幅为0.5%、股价于盘中首次放量拉升时,应果断买进。进场后股价迅速上涨,最高涨幅达7个多点,后随大盘冲高回落跌至均价线处,并一直围绕均价线做小幅震荡,其间成交量再次大幅萎缩,XDQD指标的强度线再次上穿强度均线,形成多头排列,明显走强于大盘,当再次大幅放量拉升时,股价涨幅达5%,符合买进规则,可加仓买进,股价终以涨停收盘。

图2-5 乐凯胶片(600135)分时图

图2-6 创元科技(000551)分时图

均价线之下买点

在分时走势图中,股价运行在均价线之下时捕捉分时启动点的应用规则如下:

(1)股价较长时间潜伏于均价线之下横盘震荡或小幅下跌。

(3)股价涨幅小于5%,一般涨幅在两三个点左右,越低越好,过高买入则有追高风险。

如图2-3所示,首钢股份(000959)于上午收市之前随大盘走低而下跌,注意副图上对应的XDQD指标的强度线和强度均线方向都向下,形成空头排列。是真的走弱于大盘还是主力故作弱态,以此震仓达到洗盘的目的?随后,股价跌至均价线之下做横盘震荡时,成交量明显萎缩,关键是此时的XDQD指标的强度线和强度均线方向都向上,形成多头排列,属于强于大盘股,证实了之前的走弱是主力的有意打压,借此洗盘。而且,洗盘效果还不错,看量能的萎缩程度,可以得知短线浮筹已基本离场,对于流通盘达12多亿,流通市值达40多亿的个股来说,已属不易。当盘中大幅放量开始拉升时,可迅速买进,此时个股涨幅不到2%,最终以涨幅3.9%收盘,账面浮盈1.9%。

图2-3 首钢股份(000959)分时图

如图2-4所示,SST华新(000010)早盘平开高走,站稳至均价线之上做蓄势震荡,表现较为强势,但由于受到大盘下跌拖累,最终跌破均价线。仔细看图,在下破均价线时,盘中成交量稍稍放大,显示在大盘下跌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抛盘出来,至于是市场的抛单还是主力的卖单,目前还不好判定,还得根据下一步的走势做出判断。当股价跌至均价线之下做横盘震荡时,其间成交量偶尔出现大单,总体来看,量能呈萎缩态势。

通过之前的放量下跌,盘中短线浮筹该出的都出来了,再看XDQD指标的强度线已经上穿强度均线,并向上运行,形成多头排列,属于强于大盘股,说明此刻股价在均价线之下的横盘属于强势震荡,之前的放量下跌是主力的诱空打压,制造主力出逃假象(管理层正在宣布退市制度,对ST股是重大利空)意在洗盘。目前来看,主力已经不愿意再跟随大盘下跌了,一旦大盘企稳止跌,主力很可能放量拉升。我们再来看图,在10:25盘中的一根巨量横扫卖盘,主力已吹响了拉升股价的冲锋号,此时股价涨幅刚刚3%,可果断下单买进。股价于午盘收市前封于涨停,直至收盘,当日浮盈2%。

我们在市场上反反复复搏杀后发觉,证券期货的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博弈游戏,是博弈者之间在心智和意志力上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具有如下的特征:

(1)概率特征。

正确的交易决策,要求交易者能精确评估成败概率。这和桥牌游戏类似,对于桥牌高手而言,基本的出牌原则是找到最有利的概率事件。一些优秀的投资者原本就是职业桥牌手。如果投资者不能对交易决策的每个环节的成败做出明确的概率估计,这就偏离了正确的投资原则,异化为纯粹的赌博行为。

投资与赌博之间唯一的分水岭,在于是否依据概率统计原则操作。如果在概率意义上不能战胜市场,交易无异于赌博,不如游乐赌场来得直截了当和荡人心魄。

(2)系统性特征。

正确的投资交易要求我们事先对交易的全过程做出全面的系统设计,交易又是一种系统*。它强调投资者必须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系统周密的安排。

一般投资者和优秀交易员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交易的七个基本问题,诸如:做什么方向,什么品种,什么数量,如何判断操作正确,操作正确怎么办,如何判断操作失败,操作失败怎么办,优秀交易员都能够在概率水平上作出回答,而一般投资人则无法具有这样能力。投资家只有对于上述基本问题全部做出精确回答并判断概率有利之后,才会进场交易。

(3)对抗性特征。

交易是一种双方直接对抗的游戏,与拳击运动完全类似。拳击运动表现在拳头上,而交易的直接对抗表现在成交合约上。买卖双方一买一卖,形成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并以此操作,这决定了交易不允许出现双赢,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对抗结果要么一胜一败要么两败俱伤,体现出对抗*的残酷性和挑战性。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了交易的残酷性,才能理解风险控制在交易中的重要地位。

我见到过很多成功的投资人,他们尽管风格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备“每逢大事有静气”和“进退有据”的心理特质。或许,在资本市场成功,与在别的领域取得成功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功哲学。我们该形成自己什么样的投资哲学呢?交易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一个交易者,你对交易的信念是什么?

0 阅读:23

浮云江山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