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精明交易者告诉你:死啃“七不买三不卖”,不止赚二十年而已

浮云江山远 2025-03-08 11:14:12

股票的便宜和贵,你真的懂了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股票的便宜和贵,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不是你会觉得70元的股票比7元的股票便宜?大多数股民都是表示以股票二级市场的现价来分辨所谓的便宜和贵,我想说的是四个字“大错特错”!

看一只股票便宜还是贵,绝对不是看现价,而是看其内在价值,打个比方,一只股票现在70元,市盈率现在是10倍,另外一只股票,现价是 7元,市盈率是负数,请问哪只便宜?相信大多数人会认为是7元的便宜,其实,正确答案是70元的便宜,虽然,市盈率不是判定股票贵和便宜的绝对指标,但是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就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然后你好好看一下你现在所持有的股票,是便宜,还是贵!

第一,首先,你先看一下你所持有的个股是什么板块的,然后打开这个板块,这样这个板块的所有的股票都会列表出现,接下来,你进行一个市盈率正排序,看看你持有的股票,按照市盈率排序能排第几名?这叫同行业同板块的横向比较法

第二,一个公司的好坏,从大俗话讲,无非就是看它是不是赚钱呗,好,那你就再来一次净利润的正排序,看看你的股票能排第几名。

第三,股东人数,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股东人数减少是好事,好,那你就再来一次股东人数的正排序,看看你的股票能排第几名。

第四,每股净资产:一般每股净资产越高的公司越好,当然,我指的是二级市场的股价还没有被疯狂炒高的,还在离开每股净资产比较近的那些个股,你也来个排序,看看能排第几。

第五,分红能力:对未分配利润这个数据来一次正向排序,看看你能排第几名。

以上排序全部结束后,你就可以自己心里得出一个综合排名分数,满分是100分的话,你的票能得几分,这才是真正的计算出你的股票是便宜,还是贵!

成功的操盘手能够在买卖中把握当下,不受情绪影响。

记住,如果你的股票已出现,或早已出现了空头的浪头,要快刀斩乱麻,先走再说,留着青山在,永远有材烧。所见听消息作股票的刚开始或许会有点甜头,但最后也都死于消息,短线的操作者最后也都死于短线,真正在股票上赚得到大钱,大半是依技术面波段操作

浪头抓到了,也快速的脱离了成本区,接着就是线不转单不转的轻松控盘。操作与分析的基本素养中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利润的创造,在于行情的掌握;风险的规避,在于概率的分析。”

钱,是往上推的力量;股票,是往下压的力量。

红K线是用银子画出来的,黑K线是用股票打下来的。(注意:亚洲股市红绿之意与美股相反!)一般来说,可以介入的时机点有两种:一是卖力竭尽之时--低接,一是买力展现之时--追进。起浪的源头是一根红k,红k的高点要比前一天高,低点要比前一天低,这是抢浪头的基本本领。

量、价、指针、型态、类股强弱、盘中走势,都是我选股考虑的要件。

股话有云:涨三不追,已经涨了四天的盘,你想还有多少空间?有多少力道?有规划,但不预期,这是操盘原则。先要会看浪才能乘风踏浪,逍遥自在。 要看多,过近期高给我看,浪翻多,我一定踏浪而行,绝不和庄家对做。你可以去预测将会翻多,但我却要看到他“真正”的翻多,第一浪没乘上也死不了人,因为有第一浪必然会再掀起千层浪,而且浪会愈来愈凶,愈来愈猛,那才能享受真正踏浪了的快感。每一条均线为一匹马,如果往上跑的马多,马力自然大,跑起来快又稳。

大盘是会说话的,他会用各种方法告诉你他要干什么,这些语言包括K线、形态、均线、指针等等。

我想,操作贵在观念、心态、执行,您同意吗? “方法”贵在于精不在多。 从操作成功之人的话中学到的观念,比技术分析还重要。股市操作的三项法宝:心态、技术、资金控管 起跌之时,强跌股不要买;末跌之时,弱跌股不要卖。起涨之时,强势股抢着买;末涨之时,弱势股抢着卖。

对做指数期货的人来说,必须关心的是大盘的指数,但对操作个股的投资人来说,要注意的是板块的走势。已经翻多的板块,你必须投以关爱的眼神。 赢家只做一件事:承认市场是对的,然后跟着市场站在对的一边。

股市天机不在方法,而在纪律和执行。在市场上获利的直接方式,是找到使用趋势的方法和转折出现的讯号。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那也是唯一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吞噬(高开低收吞掉前一根阳线),发生在型态高档是吞噬顶,为卖出讯号,但若是发生在型态低档,却是吞噬底,反而应注意买进时机。低档的空头吞噬(更妙的是还带破底),是洗盘k线的一种,这种吞噬是最后吞噬底,代表着空头气力用尽,失望卖压全出,将来多方只要小小力量就可反攻大涨,k线战法将之归类为空头骗线的一种,也是买进讯号!

K线会在关键时刻,连续透露着反转讯息。破底量缩,易见底,破底量大,则底部深不可测。均线的力道要比k线的力道来的大。k线适合抓转折,均线却能指出趋势,两者配合看就会较为清楚了。如何在转折和趋势之间取得调和,在转折之中不背离趋势,在趋势之中看到转折,是一种艺术化的功夫,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能领导我们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盘。对大盘我是充满敬畏的,学着去解读大盘给你的讯号,那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以法为师,勿以人为师。依法不依人,努力的整合所学,理出一套自己的进出方法,用心作股票,而不是用耳朵作股票,唯有自己的方法,才能实时的提醒你,该进了,该出了,这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支撑、压力、转折,如何能做到一出手就对,减少停损次数,一直是操盘手的努力目标。 突破,会拉回测试,跌破,也会反弹测试,不见长红不回头,不见长黑不止跌。

定心、定法、依法,自然操作无碍。定法,简单的说,你学了很多方式之后,想办法把它融合为一种简单,而且合于你操作周期的公式。包括,如何切入?如何抱着不动?停损点?获利点?定心,简单的说,就是只注意自己的股票有没有买卖点,然后,依法执行,不理其它。操盘手最重要的是盘中的应变能力,而不是行情的预测。

利用时间,花点精神学习一套操作方法,将是一生中受用无穷的技能。有一套符合自己的操作模式之后,你将会发现,原来你拥有一口会自动出泉的井,那将是人生一大乐事。看得懂的时候就进场,看不懂的时候就观望,观望也是一种策略。

均线金叉的精髓—5.20战法

均线520战法在股市流传已久,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炒股技巧。但是许多投资者只会其表面的现象却不懂其中的原理,这样容易被主力的一些手法欺骗。本期我们就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520战法的“内功心法”

5.20战法的简介

5.20战法是属于两条均线的组合。在参数设置上,常常选用一条短均线和一条长均线的组合方式。5.20均线就是选取的5日均线与20均线的参数组合。那么为什么选取5均线与20均线呢?

5均线又叫“攻击线”,5均线参数较小更贴近股价的走势所以在信号上更价快速,加之5日均线是短线强势股的特征之一。例如:

20均线是中期一个重要的均线,也被称为生命线。因为一个月大约20个交易日,所以20均线的方向常常代表了中期的趋势。所以我们利用一个快线5均线、一个慢线20均线的双均线组合可以简单明了的进行操作。

520均线的用法

说到双均线组合就不得不提均线的经典名词“金叉”,金叉:是短均线上传慢均线产生的交叉,叫做金叉。金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股价的巨幅波动,从而率先引起5均线的快速波动从而交叉20均线。

但是金叉也分三种,我们按照金叉前的“长”均线方向把金叉分为三种。

第一种:长均线向上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第二种:长均线走平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第三种:长均线向下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长均线向上的金叉买入可以立即赚钱;

长均线走平的金叉买入,也可以赚钱;

长均线向下的金叉买入,不是最好的买点或者被套。

所以我们在用520均线操作时也要注意:20均线向上的金叉买入是较好的选择。20均线走平的金叉买入看20均线的方向决定。20均线向下的金叉不是买入时机。

股票三不卖:

“三不卖口诀”之一:三军会师,看好后市。所谓“三军会师”,就是5日,10日,30日(也可以是20日)三条移动平均线,从高位向下运动到低位后,抬头向上,而且回合在一起。

“三不卖口诀”之二:双管齐下,持股不怕。“双管齐下”,是由两条并列的长下影小实体的图线组成的图形。股价下跌到低位后,如果连续出现条长下影,小实体,且下影线的最低点较为接近时,就称为“双管齐下”。

“三不卖口诀”之三:五阳上阵,股价弹升。“五阳上阵”,是指股价跌到低位后连续出现的五条小阳线的走势形态。这五条阳线,像五位将军,整装待发,以便攻城夺地,取代“空军”,表明后市将是多方的天下。此时可随“五阳”一道,参加夺城战斗,分享未来的胜利成果。五条阳线在低位出现是,表明底部多做多的力量较强,连续五天都是多方取得胜利,“空头”已被打的无立身之地,后市股价就会趁机上升。

股票七不买:

“七不买”之一:长期盘整的股票,坚决不买长期盘整、不随大盘涨跌

“七不买”之二:大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除权是中国庄家运作股票中吸引散户的另一种方法。

“七不买”之三:基金重仓的股票,坚决不买在大牛市

“七不买”之四:暴涨过后的股票,坚决不买“暴涨”就是在K线图上出现垂直上涨达两周,短时间上涨幅度在100%~300%,且中途没有任何调整,一步到位,直冲上天,那表示庄家已经换筹走人,你再进去就会被套。

“七不买”之五:利好公开的股票,坚决不买利好公开就是大盘或个股利好公开。

“七不买”之六:放过天量的股票,坚决不买所谓放天量,即单日成交值达到总流通市值的6%-8%以上皆为天量。有句话为“天量见天价,见了天价回老家”,非常形象。

“七不买”之七:有大问题的股票,坚决不买大问题是指直接受证监会及证券管理部门严肃处理,而且在媒体上公开谴责或处理过的股票。

成交量买入信号

(1)量增价平,转阳信号:股价经过持续下跌的低位区,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企稳现象,此时一般成交量的阳柱线明显多于阴柱,凸凹量差比较明显,说明底部在积聚上涨动力,有主力在进货为中线转阳信号,可以适量买进持股待涨。有时也会在上升趋势中途也出现“量增价平”,则说明股价上行暂时受挫,只要上升趋势未破,一般整理后仍会有行情。

(2)量价选股法,低位放量涨停

放量总是有原因的:在高价区有些主力往往对敲放量,常在一些价位上放上大卖单,然后将其吃掉,以显示其魄力吸引市场跟风眼球,或是在某些关 键点位放上大笔买盘,以显示其护盘决心大,凡此种种现象皆为假,重心真实的升降即可辨别。若是在低位出现的对敲放量,说明机构在换庄或是在准备拉高起一波 行情,可以择机跟进。

(3)量价选股法,无量涨停

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个无量跌停,后市仍将继续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反弹或反转;同理,股票的第一个无量涨停,后市仍将继续涨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回档或反转。

(4)量增价升,买入信号: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共舞。

(5)量平价升,持续买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

股价持续上升,可以在期间适时适量地参与。

木桶理论”是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 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 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又称“水 桶原理”、“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 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 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理论”与股市:在股票交易操作中,有的股民投资者善用技术指标、技术形态、基本分析等作为买卖依据,但缺乏综合性的判断思考如大盘分析、趋势分析、市场环境分析等,最终因这些不详解之处造成损失。另外例如投资者的缺点和优点相比,往往亏损就是你的缺点在犯错。

这个世界上最白 痴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真相的人,我从来不奢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 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这 是走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经很习惯它了。亏损额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则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买进或卖出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而是让实际走 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我也从来不会追求完美的交易。

所谓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行情 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除非出现了规则内大幅度的亏损。事后诸葛的多说一句,一致性的定义就是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市场就迟 早会奖励的。在我交易还不能做到“涨跌不惊,闲看盘前花开花落”的时候,交易做得很好的一位前辈曾告诉我,在任何时候只要不让资金出现大幅回撤,同时在自 己的节奏内保持盈利,即使是很慢,市场迟早会奖励你的。

作为一名交易员,每天面对很多的K线,大量的信息,你首先需要处理的如何过滤这些信息,找出有效的信息给我们下一步制定有效的进攻防守策略与风控,老子 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做交易做高的境界就是包容市场,尊重市场和顺势交易,凡是此种,成功的交易就是从思维转变 开始的。

思维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顺势的思维,我们做交易永远要与势为朋友。永远在多头市场上不做空,在空头市场上不做多,宁愿错过不愿做错,提高我们的精准度和作战能力。

止损的思维,止损错了也对,对了也是对的,对于单笔资本金保护是有好处的,我们一直在做的是概率性事件,在不确定性市场中提高我们的确定性,唯一能做的确定的是我们的手和我们的子弹。

待机和控仓的思维,等待就是一种修为,做交易就是与 自己在斗争,当属于你的标准和机会没有出来的时候你就是等,死等,狂等,就像狙击手一样一丝不动,这样你的思维是让你自己变的很沉淀很臣服市场

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关于执行力我觉的是考验交易员最重要的一部分,且是不折不扣的,减少任何幻想和主观的判断,顺势而为,对自己不狠就是对市场的不尊重,你会受到狠大的惩罚。

所以说各位,思维转变才是你做交易成功的开始!市场早晚会奖励的你,而且不是一次,时间会验证这一切。

4 阅读:454
评论列表

浮云江山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