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是否犹豫是否要尝试新事物?很多孩子在熟悉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感到安全和安心。然而,这种 “舒适感” 有时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据专家介绍,孩子要发挥潜在能力,关键是要迈出舒适区的一步。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本文将从学习、运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介绍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的方法。希望你能找到培养孩子潜在才能的启示。
什么是 “舒适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舒适且安全的区域。你可能有多年的工作场所、常去的餐馆、从学时代起就交往的朋友,这些地方或人际关系让人感到舒服。这就是所谓的 “舒适区”。
围绕舒适区的外圈是 “学习区”,这是一个挑战的区域。比如,去过没去过的餐馆,和从未见过的人交谈,这是一个适度增加压力的领域。对于容易感到不安和压力的人来说,这些刺激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在学习区的更外层是 “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你的能力被要求达到超乎寻常的水平,从而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过度负担。想象一个没人认识你、语言不通的国家里独自一人。在没有安全因素的情况下,你之前积累的信心和成绩都派不上用场,这时任何人都会感到过度的压力和恐惧。这就是所谓的 “恐慌区”。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孩子们从 “舒适区” 迈向 “学习区” 的重要性。
单纯待在舒适区无法成长!?
对孩子们来说,熟悉的环境和状况,即舒适区,是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安心的地方。然而,长时间处于这种 “温水状态” 可能会阻碍孩子们的成长。
相比于没有不安但也没有成长或进步的舒适区,适度不安的学习区更容易获得学习和成长。适度的不安状态,证明内心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 “现在的状态并不好”。好的紧张感和不会陷入恐慌的冷静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意识,使得学习区成为容易获得学习和成长的领域。
比如在学习上,成绩单是 “全中等” 等水平的孩子,因为居于舒适区而没有危机感,也很难产生向上的志向。相反,更高水平的孩子,往往有学习进步、冲击更高层次的倾向。处于学习区的孩子,还是会有努力成长的意愿。
在运动方面也一样。如果孩子总是说 “再稍微练习一下就能成为主力,但现在这样也挺开心,而且不想累得太过分……” 并找借口,那么他们的技术和技巧就永远无法提高。成长需要新的挑战,待在舒适区会让本该有的潜能无法充分发挥。
在人际关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舒适感,可能会错失通过新认识扩大世界的机会。固然接纳自我的伙伴存在很重要,但有时与不同价值观的朋友交谈并受到启发,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新的经历和挑战,虽然伴随着不安和恐惧,但正是通过克服这些,孩子才能大幅成长。家长的角色是为孩子提供安全走出舒适区的机会并给予支持。不过,急剧的变化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需要逐步进行。
下节我们将分别从 “学习”、“运动”、“人际关系” 三个方面,介绍走出舒适区的方法。
走出舒适区的方法:学习篇
如果你和孩子心中都认为 “成绩一直平均就行,现在这样也没什么问题”,那么走出舒适区将非常困难。实际上可能可以往高处努力,却因满足于现状而浪费了潜力。这里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在学习领域迈入学习区。
■ 想象成绩更高等级的世界有专家表示,通过了解不同层次的世界,有时能显著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如果成绩单上的成绩更高,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世界?是不是会感觉比现在更好?再进一步,掌握了得分的方法,学习会变得比现在更轻松。成绩提高了,学生生活也会更有乐趣。” 具体地让孩子想象一个比现状更高水平的世界,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 设定 “稍有难度但可达成” 的目标
走出舒适区最重要的是设定一个 “可能有点难,但如果认真挑战或许能实现” 的目标。比如,尝试解答教材中稍微后面的题目,让孩子挑战比现有学习水平稍难的题目。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会适度受到刺激,增强自信。
走出舒适区的方法:运动篇
在运动领域,如果只是因为 “开心” 和 “习惯了” 两个理由而满足于现状,是不会有成长的。为了让孩子主动追求更高目标,作为家长可以怎样支持呢?
■ 累积小的成功体验有运动专家表示,快腿的孩子和慢腿的孩子之间,“成功体验的差异导致了训练负荷的不同,进而拉大了跑得快的差距”。也就是说,孩子因为 “成为第一感到开心” 而更愿意全力奔跑。确实,如果没有成功体验,很容易想象孩子会觉得 “我就这样吧” 而放松。“你比昨天跑得更快了呢”,“你跳得比以前更高了呢”,通过与过去的自己比较,让孩子积累成功体验,这样他们一定能走出舒适区。
■ 目标设定和自我评价
走出舒适区最重要的是明确的目标设定。目标需有短期和长期的平衡设置。比如设定目标 “我要进多少个球”“争夺多少次球权” 等具体的数字。定期反思和自我评价也很重要,这样可以保持动机的稳定。
走出舒适区的方法:人际关系篇
最后,我们讨论如何在人际关系方面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新的人际关系和接触不同的价值观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提升社交能力。
■ 积极体验异文化专家建议,可以进行异文化交流。参加外国人社区的活动或与海外孩子进行线上交流,可以加深对多样性的理解。这能够让孩子获得新视角和经验,减少对 “未知事物” 的抵触感。这样一来,孩子就无形中走出了舒适区,进入了学习区。
■ 提升沟通技巧走出舒适区需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未来各种场合都需要 “能有效地向对方传达自己信息的能力=演讲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练习不同情境下沟通,或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和观赏电影等培养理解和共情能力。当孩子能够流畅地沟通时,就会增强自信,更愿意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环境,逐步走出舒适区,迎接更多挑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