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太爱哭了…… 我担心他不够坚强。”“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还不安稳…… 真令人头疼。”
关于孩子的性格,父母总是充满了担忧。“这是性格使然,无法改变吗?”“就这样承认孩子的个性可以吗?” 这些问题是否总让你感到困惑呢?
实际上,孩子的 “性格” 和 “个性” 是会改变的!让我们一起详细探讨一下吧。
“气质” 不会改变,但 “性格” 和 “个性” 会改变!
爱哭、内向、无法安静 —— 这些孩子的 “性格” 或 “个性”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气质” 是与生俱来的,但 “性格” 会随着成长而改变。
“人类生来就有自己的‘气质’。气质指的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行为特性。例如,有些人对痛觉特别敏感,而有些人则耐受力很强。这些反应方式的倾向就是气质。性格是在这种气质的基础上,通过与人的交往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变化。但气质是人的核心,相对不会改变。”
由此可见,孩子的性格是由 “气质” 加上 “人际交往” 和 “环境” 共同塑造的。然而,新生儿的 “气质” 即便是父母也无法轻易看出。那么,孩子的 “气质” 和 “性格” 从何时开始显现呢?
孩子的 “气质” 在 2、3 个月时开始显现,而 “性格” 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并积极表达自己意志的 2 岁左右开始变得明显,这正是让父母头疼的 “叛逆期”。
“气质” 是不会改变的。然而孩子的 “个性” 则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且有些孩子甚至在几个月内就会发生显著的性格变化。比如,婴儿时期安静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异常活泼和精力充沛。
许多父母可能会为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主动,我的孩子却总是害羞” 而感到困惑和担忧。然而,不必过于担心。个性是会变化的。“有趣的是,那些看起来积极外向、社交性强的人,未必会一直如此。”
此外,孩子的个性会变化。她指出,父母会担心孩子的个性,是因为习惯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并认为孩子的个性会一直维持不变。但即使孩子一开始不安稳或过于谨慎,他们的个性也会在集体生活中受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变化。
原本内向的孩子在受周围环境影响后,可能会变得非常主动,甚至表现出 “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的意愿。因此,父母不应过于担心或进行比较,而是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发展。
总结专家的意见如下:
【气质】:不会改变(大约在生后 2、3 个月开始显现)【性格】:随着成长而改变(大约在 2 岁左右开始变得明显)【个性】:随着成长而改变
即便如此,很多父母依旧会困扰于 “孩子的个性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孩子的性格,自己每天都筋疲力尽”。接下来,我们将分析 “过于谨慎的孩子” 和 “无法安静的孩子” 的性格和个性,并给予一些建议。
过于谨慎的孩子 “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在担心孩子 “性格” 和 “个性” 的父母中,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过于谨慎的孩子” 和 “无法安静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两种性格和个性。
对于过于谨慎的孩子,这些行为可能比较常见:
因害羞而无法融入朋友的圈子。入园、入学、升学等新的环境中难以适应。常常担心某些事情而感到不安。即使有想做的事,因害怕失败而迟迟不敢执行。总是观察周围的情况,然后才行动,导致做事慢。这些行为可能被视为缺乏主动性和挑战精神。然而, “谨慎并不会一成不变”。谨慎的孩子 “非常清楚内外情况,在外面会紧张”,并且 “在警戒中从父母的保护下观察其他孩子”。
也就是说,孩子具备根据场合和情况改变行为的智慧。父母可以作为 “安全基地”,孩子就能逐渐扩大他们的世界。与其强迫孩子,不如温暖地接受他们的挑战。
谨慎并不是坏事,可以看到其中的积极面。谨慎的孩子 “观察周围情况的能力强”,因此能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应该如何表现”,他们擅长 “进行预测”。
关注周围行动可以增强协作性,深入思考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孩子通过各种经验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个性。父母应耐心守护孩子的成长。
无法安静的孩子 “扩展思维和创意”
接下来,我们谈谈 “无法安静的孩子” 的行为模式:
不能静坐,总是坐立不安。动作旺盛,总是忙个不停。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某一项活动,容易分心。把想法立即付诸行动,缺乏考虑。话多,不分场合地说个不停。根据对 0~12 岁孩子家长的调查,约有 8 成的家长觉得他们的孩子有 “无法安静” 行为。许多家长在某些场合感受到 “孩子不安定”,于是产生了 “孩子本就无法安静” 的想法。
“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本就不安静,这与大脑的成熟度有关。控制安静的脑功能相对较慢成熟,年纪越小越不安静是很正常的。3 岁的孩子比 6 岁的孩子安静,6 岁的孩子比 12 岁的孩子安静,这不仅是因为学习和经验的差异,还因大脑成熟的影响。”
也就是说,年纪越小就越不安静是发展过程中自然现象。随着大脑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孩子会逐渐培养自制力。此外,正是因为不安定,孩子的思维和创意才会扩展。
当孩子的不安静令你烦躁时,不妨想想 “我的孩子正在培养创意和发散思维呢!”
培养孩子 “个性” 的方法
最后,我们介绍一些培养孩子 “个性” 的方法。
观点 1:不要过早定义孩子的个性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早定义孩子的 “个性”。 “孩子的个性是流动性的”。她曾遇到一个以前很谨慎的孩子,因为交到活泼的朋友后,变得勇于挑战。因此,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未来而过早下判断。
观点 2:不要努力过度以培养孩子的个性
即使孩子的个性有可贵之处,父母也不要过于 “努力” 去培养。这样的压力会令孩子感到痛苦。过分的 “父母之爱” 需有所节制,角色的主角应该是孩子。适度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更为重要。
不要因为孩子 “太安静” 而希望他们更积极,也不要因为 “太活泼” 而希望他们更安静。孩子的个性是流动的,作为 “宽容的父母”,我们要不施加压力,耐心守护孩子的成长。